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的第一夫人,总是特别抢眼。国家主席每次携夫人访美,爱开玩笑的美国媒体就会调侃:中国第一夫人的先生又来访美了。
各国首脑会晤时,男人们的表情呆板、语言枯燥、服装单一,媒体和民众更爱看第一夫人们穿了甚么、说了甚么,跟风议论。
非关能力 而是身份
最近第一夫人在联合国的演讲,又引发热议。人们议论的不是她讲的内容,而是她讲的语言,因为演讲用英语进行。
官方媒体和一些网民盛赞第一夫人能用英语演讲。其实她从小受过正规教育,后来又在解放军大熔炉学习深造,既是着名的歌唱家,又是中国的第一个民族声乐硕士。现在官拜院长,职称教授,级别正军。
以中国的教育和评价模式,从小到大各级学校要学很多年英语,还要参加各种升学、职称考试。除非这种学习是失败的,考试也是弄虚作假,否则一个拥有硕士学位的教授,不能讲英语,岂不是笑话?何况是照着稿子读,如此盛赞是不是低估了第一夫人的能力?
其实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讲英语、讲得好不好,而在于以她的身份、在那样的场合,该不该用英语演讲?
不说她的军职和第一夫人的身份,此番两次英语演讲都是在联合国的正式场合,以世界衞生组织亲善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特使的身份,当然谁都明白她代表的是中国。
看她讲英语的时候,配有包括中文在内的几种语言的即时传译。既如此,为甚么不能直接讲中文?毕竟这是母语,能更准确的传达思想、文采和感情,而且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使用者,以及更重要的,中文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言之一。
有人说,宋美龄当年不也是用英语演讲吗。其实和这个完全不能比。那是中美双边,只有两种语言选择,而且是中国寻求美国对抗日的支持,最好能直接影响到议员和美国民众。英语既是宋的强项,也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中文弱势 更要推广
现在是联合国的多边场合,如果讲英语,方便了美英加澳新等少数国家,却让更多英语非母语的听众不便,需要翻译,而且本国人民也不能直接领会。中文是她的强项,又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何必扬短避长、曲里拐弯呢?
在国际舞台上,讲甚么语言是个政治问题。语言就像国家一样,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欧盟几十个国家几十种语言,私下交流通用法语、德语、英语等大语言,但欧盟开会时,各国代表只讲自己的语言,欧盟再给翻译成其他语言,会议材料也有各语言的文本。
参加联合国会议的各国代表,会下讲甚么语言的都有。但在会上发言,如果自己的母语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一定会讲母语。除非母语不是官方语言,联合国不提供翻译,才选择外语或其他中介语言。
保护文化多样性,坚持自己的语言影响力,作为公众人物,正式场合一定要带头讲自己的母语。和强势的英语比起来,中文现在处于弱势,不断受到侵蚀,就更要推广示范。不能一边重金在国外办孔子学院,一边却不讲孔子的语言。
美国孩子问父亲,为甚么要学中文?父亲说,将来你成为总统,要用英文来签署法律,用中文跟债主讨论债务问题。
现在美国和联合国的其他会员国,全世界都在惦记借中国政府的钱,哪有债主迎合借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