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教授屠呦呦获诺奖 成果近40年未得到公认

"三无"教授屠呦呦获诺奖 成果近40年未得到公认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今年85岁的中国著名女药学家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她也是有史以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2位女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三无教授”的成果将近40年在中国国内没有被得到公认。

"三无"教授屠呦呦获诺奖 成果近40年未得到公认

  屠呦呦(右一)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

  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市的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的精华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发掘中药的活性成分,特别在疟疾及免疫疾病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开发新药。

  创制“青蒿素”

  上个世纪70年代,屠呦呦带领科研组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2011年,屠呦呦曾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同年她也曾获得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并获得奖金人民币100万元。

  40年未得到公认

  青蒿素挽救了大量疟疾患者的生命,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全世界应用,重要意义非常大。屠呦呦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当年经历190多次失败后提取青蒿素。

  “当初提取青蒿素,屠呦呦的贡献毋容置疑,当然也有几十个单位几百位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过去一直有人认为是集体的劳动成果,不能算是个人。”曾有中国业内人士介绍。分析认为,正确的说法是,青蒿素是几百位科学家集体劳动的结果,而屠呦呦的发现起了关键作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过去中国国家特殊情况,不太肯定个人的贡献,所以其成果将近40年在中国国内没有被得到公认。

  上述人士称,“中国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上有缺陷,在人才评价和鼓励上有不足,亟待改进。特别是发现人才、鼓励人才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曾直言,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中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属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三无教授

  屠呦呦目前还担任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继续从事有关青蒿素的研究。据网上资料显示,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并在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前后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不过,据媒体报道说,屠呦呦先后几次被提名参选中医科学院院士,但都没有被选上,一直是“三无教授”。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