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双降挺A股 顶级权威天降救中国(多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全球金融市场保卫战正如火如荼进行。8月27日,受美股和亚太股市提振影响,欧洲股市开盘强势反弹。泛欧斯托克600指数开盘大涨1.9%,报356.79点。英国富时100指数开盘上涨2.4%,报6,125.01点。法国CAC10指数,德国DAX指数,西班牙DAX指数也纷纷上涨。
展望中国国内,同一天,在国家队全力护盘下,沪深两市高开,早盘几度冲上3,000点。午后盘中一度翻绿。随后在金融股的抬升下逆势大涨,截至收盘,沪指涨5.34%,报3,083.35点。创一个多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8月24日以来,受美联储加息预期、人民币贬值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股市在几天之内跌去22%。为抑制市场恐慌情绪,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8月25日中国央行宣布降准降息,此举虽然对国际金融市场信心起到一定提振作用,但也有不少市场人士发出忧虑:这并非中国央行之功,而是一次技术性反弹,毕竟,全球结构性失衡远未化解,并且中国央行此刻降准降息,很可能加剧人民币贬值预期,诱发更大规模资本外流。
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近期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已经抹杀了美联储今年9月加息的可能性,前美国财长萨默斯和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创始人Ray Dalio本周先后表示,美联储应该考虑重新启动QE来应对通缩威胁,缓解金融市场紧张局面。萨默斯甚至表示,如果美联储近期加息,将会犯下一个严重错误。美联储的三个主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维持金融市场秩序,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自人民币汇率出人意料贬值后,为稳定市场对冲资本外流压力,据悉,中国央行在过去两周里至少从3.7万亿美元外储中卖出了1,060亿美元。并且再度绕道比利时减持部分美国国债。此举也受到市场各方关注。
为抑制市场恐慌蔓延,各国政府和央行可谓不竭余力。深入来看,再睿智的政府也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是人均有共同的弱点:追求享受、渴望丰裕、厌恶痛苦。体现在经济行为方面,就是尽一切努力确保经济永享繁荣,并且利用财政乃至货币政策各种手段,力图让经济永远告别萧条周期。可以说,政府功利化思维、大众民主的利益诉求,最终让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想永享经济繁荣吗?用货币政策手段进行刺激吧,这是最为有效的举措!
人有生老病死,作为经济发展也有内在规律。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决策构成市场经济核心。每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犯下错误,作为企业同样如此。所谓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通过推陈出新的淘汰方式,让最为优质的企业涌现出来,为社会创造更为丰裕的商品和服务。成功和失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历程,所谓经济周期,从本质上说也是对企业和市场所出现的集体性错误进行纠偏的过程。
金融危机源头再探
事实上,正是由于各国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才是促发一轮轮资产泡沫乃至经济危机的起源。过去在文章中提到,在商业竞争中,一部分企业成功的同时,另一部分企业没落是常态特征。而经济危机则意味着,一个经济体当中所有企业参与者共同失败,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中央银行不负责任的印钞放水,让市场价格信号失真,诱发企业家共同展开错误的投资行为,最终遭受市场清算!
西方著名经济学、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
其实,政府干预刺激VS市场自发调整,两种迥异不同的经济学理念贯穿近代经济学理论发展史。并且,由凯恩斯和哈耶克之间的论战将此推向了巅峰,至今仍是世界经济学最富争议的话题。上世纪30年代,一场经济大萧条席卷世界,让各国对市场经济乃至资本主义本身产生厌恶和恐惧,在这一背景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后来世人熟知的“看得见的手”理论。
简单来说,在凯恩斯看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投资边际成本上升、流动性偏好,是引发经济系统运转失衡的三大要素,并且导致储蓄与投资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因此引发一轮轮产能过剩,最终诱发整体性危机。为此,他倡导政府通过财政刺激手段创造有效需求,并且通过大幅降低利率方式促进企业投资和生产,以此来有效解决市场失灵的情况。(凯恩斯理论至今影响着当代主流经济学,虽然此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西方滞涨期间遭受普遍质疑,近乎破产)
而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看来,所谓的经济周期与银行货币扩张传导下的信号失真有着紧密联系,正是由于银行机构脱离真实储蓄支撑下大规模扩张信贷行为,才让所有企业家形成整体误判,纷纷拓展投资将社会产业结构扭曲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最终遭遇市场规律清算。因此,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只能凭借市场自发调整,将先前错误的投资(和不称职的企业)全部清除。当要素资源、劳动力从过剩的领域中彻底释放出来,并且社会工资和生产资料价格向市场正常水平回归的时候,才能促发企业重新开展生产活动,并且开启一轮新的繁荣周期。
哈耶克认为,只有时间才能修复失衡的经济系统,也只有让市场自我调节功能彻底发挥作用,才能扭转僵局让经济体重新焕发活力。政府和央行的干预不仅徒劳无功,反而会阻碍市场自我修复的过程,让本应淘汰的产业不仅耗费这经济资源,而且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价格攀升。当通货膨胀到达临界点时,整个社会经济体将彻底触底,并产生灾难性后果。
哈耶克的理论虽至今以来仍饱受争议,但无论上世纪70年代西方滞涨还是后来一轮轮金融危机,均有效证明其理念的正确性。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堪,从本质上也是当初各国政府刺激,尤其错误货币政策所导致的结果。然而,最终又有谁会承认这一点呢?政府干预VS市场调整。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之间的博弈,会伴随我们这一代甚至几代人持续下去,或许直至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