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盲目跟风北京 香港抗战假期的讽刺(图)

热评:盲目跟风北京 香港抗战假期的讽刺(图)

热评:盲目跟风北京 香港抗战假期的讽刺(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15 年9月3日是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的日子,香港立法会早前亦通过由港府提出的特别假期条例,将该日订为一次性的额外公众假期及法定假日,令到香港的“打工仔”又多了一天难得的休息机会,值得欣慰。然而,港府此举背后的目的是否只是为了跟从内地放假之风的“讨好之举”?而这一天打着“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名号的特殊假期,又是否真的能加深新一代的港人对70年前那段惨痛历史的认知?答案恐怕不容乐观。

  虽然香港特首梁振英8月26日在香港各界纪念抗战胜利 70周年活动筹委会举办的开幕酒会上致辞时强调,8年抗战期间,“中华儿女”奋勇抗敌,指出年轻一代应该深入认识国家和香港曾经承受的苦难,认真总结抗日战争历史。但是,在前不久无线电视(TVB)以“五星旗”来表示抗日部队在香港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之后,特首刻意淡化国军与共军在那段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更给人感觉这一天来之不易的“额外假期”只是为了向中央表达他的“政治正确”而已。

  

热评:盲目跟风北京 香港抗战假期的讽刺(图)

  梁振英临时决定”跟风“放假让抗战纪念日本来的意义几乎消失殆尽

  众所周知,香港人中喜欢读历史的并不算多,甚至许多高官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也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当亲身经历“三年零八个月”日治时期的老一代逐渐凋零,现下又有几个年轻人可以通过港府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真实地还原历史,并感受到先辈的那种切肤之痛,这才是港府官员们所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如果这天假期只是一种效忠式的“政治表态”,其积极意义势必会大打折扣。

  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辖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以高规格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原本绝对无可非议,只不过梁振英这种处理手法中蕴藏着的高度谄媚性才是令人感觉最为欠妥的地方。其实,早在1946年,当时的港英政府就把8月30日 “香港重光纪念日”(1968年起改为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及之前的星期六),并将此日作为每年的公众假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之后,重光纪念日因政治原因被取消。其后,特区政府曾一度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公众假期,但在1999年新增劳动节和佛诞两天公众假期后,为避免假期太多,影响香港经济,这一历史悠久、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高度相关的纪念日居然就这样从公众假期的列表中被剔除。可见,在制定相关政策的香港官员眼中,这一日子在香港的重要性绝非不可替代。试问在这种理念下推出的纪念展览,又怎么能不是“例行公事”?在社会整体冷淡的氛围之下,年轻人自然也不会从中得到什么震撼性的冲击。

  另外,值得人们关注的一点则是,此次当局将9月3日订立为“一次性假日”,而并非利用契机顺势检讨为人诟病已久的公众假期制度,将现时一年12天的“法定假期”与17天的“公众假期”看齐。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港府根本就无意解决现在打工仔放假少,蓝领和白领员工假期不一致的问题。香港市民得到的这一日“甜头”,实乃拜北京方面决定放假以及港府高层愈发深入的官僚化作风所赐。这不得不说是极大的讽刺。

  香港部分年轻一代由于各种原因,缺乏对国家、民族的认同,也欠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通过制度化的纪念日以及相关纪念活动,全面回顾这一段深深刺痛包括香港市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心灵的历史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这一天的公众假期可以说既给辛苦工作的香港人带来了休息的时间,同时也可以唤起他们对国家先烈的缅怀之情。如果特区政府处理得宜,完全可以赢得久违的掌声。

  然而,港府却没有能够看清其中利弊,既没有预先显示出充分的重视,又没有在之后将“抗战纪念日”恢复成每年制度化的公众假期,顺带检讨整个香港的公众假日制度,方便日后改善。相反只是表面跟风,在内地宣布9 月3日放假之后旋即推出“一次过”的特别方案,可谓完全照搬。当中的深层含义在现下这个矛盾重重的香港社会,确实很难不由人多想。一次本应该是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民族纪念日,在香港社会演变成今日的局面,纪念活动获得的反响也完全没有达到他应该有的温度。这其中,应该负责的人固然有很多,但港府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将公认的积极活动化成了部分民众大脑中的消极意识和抵触情绪,绝对难辞其咎。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