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带来中英黄金时代?英官员、学者这样说…

习近平带来中英黄金时代?英官员、学者这样说…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经过许久的等待,中国外交部13日终于公布: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次习近平访英,距离中国国家主席上一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已有10年。2005年,胡锦涛曾以中国国家主席的身份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带来中英黄金时代?英官员、学者这样说…

  

2015年3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威廉王子,威廉王子向习近平转交英国女王的邀请函,邀请其今年出访英国。

  目前,中英两国官员正在筹备习近平访英的日程安排和细节。英国金融时报(FT)13日称,习近平下周将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在白金汉宫 (Buckingham Palace)出席欢迎宴会,并乘坐皇家马车,届时伦敦将为这位中国领导人铺上最鲜艳的红地毯。的确,两国关系如此温馨,以至于其中一个仍待解决的小问题是纯粹的外交礼仪问题:访问前造势的调子应该定在多高?

  FT引述英方安排此次访问的官员的话说,北京方面和伦敦方面在措辞上“切磋”了数周,用越来越华丽的辞藻渲染两国间的相互好感。

  官员们表示,中国最初将2015年称为两国关系的“大年份”。然后英国官员提出了“黄金年”(a golden year),但在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最近与中国总理李克强通电话时,他把这个表述进一步升格为“黄金年代”(a golden time)。

  随后中国官员开始咬文嚼字。他们认为“黄金年代”听起来像是形容过去的词,于是建议使用“黄金时代”(a golden era)。但是,当英国议员奥利弗•莱特文(Oliver Letwin)于9月底发表演讲祝贺中国国庆日时,他使用的措辞是“金色十年”(golden decade)。

  

习近平带来中英黄金时代?英官员、学者这样说…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无论哪种表述最终胜出,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英国和中国都希望习近平此次访英为两国的互惠互利奠定基础。在英格兰北部的重建项目上——包括HS2高速铁路的总值118亿英镑的合同——英国正在寻求中国的投资。

  FT称,英中两国的温馨关系与美中之间的谨慎关系形成对比,标志着伦敦和华盛顿在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问题上分道扬镳。上月习近平访美之旅在一定程度上被网络间谍和南中国海战略竞争等问题定调。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也在等待北京方面对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电站的一笔投资,并提供了第一笔20亿英镑的政府担保,以努力达成协议。另外,中国政府预计利用这次访问推进金融项目,比如在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

  伦敦方面似乎热衷于在大肆宣传这场盛事的同时避免有争议问题。计划中的习近平访问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首相别墅Chequers和议会大厦,意在保证最大的电视播放效果。

  FT说,中国人可能是敏感的外交贵宾。去年,当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英国时,北京方面曾批评英国礼数不周,因为通往李克强专机客梯的红地毯被发现短了几米。

  英国对华政策转变

  英国BBC日前则采访了一圈专家学者,观察者网注意到,他们集中关注英国对中国政策的转变以及英中对彼此的地位和重要性。

  在习近平对英国展开国事访问前的一个月,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访问北京时说英国应该是“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并且许诺英中两国合作进入“黄金10 年”。奥斯本积极促进英中经贸关系受到中国官员和官方媒体的赞誉。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说,奥斯本表现“积极而且出色”。

  

习近平带来中英黄金时代?英官员、学者这样说…

  

英国女王将在白金汉宫举行国宴招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曾经在英国外交部担任外交官,现任澳洲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凯瑞·布朗(Kerry Brown)教授说,此次习近平访问英国可能是中英两国关系加速发展的先声,或者也可能只是对已经达到的现状做某种巩固。

  凯瑞·布朗说,考虑到之前卡梅伦担任首相伊始会见了达赖喇嘛,使英中关系进入冷却期,因此现在更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此次访问究竟能够传递什么新的内容,也就是习近平访问能够传递出的文化和政治信息。

  英国华威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教授布思林(Shaun Breslin)说,奥斯本上月访华期间去新疆访问招致维权人士批评。他认为应该是从卡梅伦担任首相开始,因为他会见达赖喇嘛受到中方惩罚,似乎那时候保守党政府就做出决定认为那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要按照中国的条件与中国交往。

  布思林教授说,英国对中国总体上采取了开放姿态。他说,因为目前可以说是财政大臣奥斯本在主导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财政部主导对华外交政策,而不是外交部主导对华政策。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以“奥斯本主义”形容奥斯本的对华政策,并将其总结为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与中国捆绑。首先为乐同中国经济捆绑,宁愿让英国银行和基建项目冒中国经济放慢影响的风险。

  其次,英国选民自由开放,并不介意外国人拥有英国基础设施。按照奥斯本的话说就是“英国面对全球化的应对好过大部分其它欧洲国家”。

  第三,中国吃软不吃硬。虽然奥斯本在外交上不是鸽派,但是他认为影响北京最好的办法是扩大经贸联系,不公开分歧。去年英国不愿意支持香港的“民主”抗议,3月单方面决定加入亚投行,令法国和美国不快。这都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奥斯本主导对华政策,《经济学人》文章抱怨说,对中国的上述政策变化可能改变英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同北京友好可能会失去在华盛顿的朋友,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在英国没有引起公众舆论讨论,没有议会辩论,也没有中国专家输入意见。

  凯瑞·布朗教授也认为,习近平访问的重点集中在经贸投资方面,这显示出现在中英两国对话范围狭窄的问题。

  英国要同欧洲竞争

  从经济方面来说,凯瑞·布朗认为英国对中国来说仍然是个主要的贸易和知识技术伙伴,因此在胡锦涛访问英国10年后中国领导人再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是合乎情理的。

  BBC称,习近平在到访英国以前已经对许多国家进行过访问,包括去年去布鲁塞尔访问,特别是那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盟总部,这个事实本身就很说明问题。这说明了英国对于中国来说,其重要性已经在下降。

  凯瑞·布朗说,习近平外访频繁,他在访问英国前访问过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很可能他这次对英国访问的焦点是贸易和投资,就像英国财相奥斯本上个月访问中国已经强调的那样。其实自1997年以来几乎每个中国领导人访问英国都在聚焦在经贸方面。

  不过凯瑞·布朗说,英国作为贸易和投资伙伴对中国越来越重要,但是这是多年来发展的结果。早在十多年中国巨大的市场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让不少英国人感到兴奋,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对英国的巨大投资潜力。但是尽管如此,英中交流仍然花费了许多年才达到目前的水平。

  而英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布思林说,当然英国无法同美国相比,中英关系也不能和中美关系相提并论。但他认为英国对中国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英国有意成为西方对中国最开放的经济体,对中国投资和技术发明方面开放,例如华为这样在西方其它国家发展受阻的中国公司在英国取得发展空间。在习近平访问期间,英中可能会有宣布一些经贸协议,诸如投资,可能也有高铁。

  其次中英关系当中没有中美关系里面那种紧张因素,因此英中两国有机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双边关系。

  另外,英国除了在英语语言方面比欧洲大陆国家更具吸引力,英国力求在金融服务业方面增加双方合作,诸如让人民币通过伦敦金融城实现国际化。奥斯本访华期间力促在伦敦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让英国银行在中国运营获得新的许可,另外取得多达20亿英镑中国对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电站的投资。

  

习近平带来中英黄金时代?英官员、学者这样说…

  

中国可能对英国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电站的投资20亿英镑

  布思林说,虽然英国不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英国致力于利用自己在金融服务业方面的优势同中国加强合作,弥补服务业不占主导的中国经济。他认为在这方面英国公司有很大的潜力。许多英国也希望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放慢,从澳大利亚,巴西和德国进口的大宗货物和器械产品减少,但扩大的中产阶级和福利增加导致服务和奢侈品进口增加,这就为英国创造了机会。

  另外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英国迫切的基建需要。虽然英国在中国投资比较多,但同中国的贸易量并不大,远落后于德国。但英国的目标是同欧洲其他国家进行竞争,争取中国的市场和合作机会。英国贸易投资署(UKTI)就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伦敦金融城期待中英金融合作

  比起学界的略带纠结,英国金融界显然更加务实。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Mark Boleat)12日表示,伦敦金融城欢迎中国国家主席即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将为中英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两国加强更加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伦敦金融城市长叶雅伦(Alan Yarrow)表示,“我期待着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希望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

  包墨凯表示,近年来,中英两国在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合作表现得尤为强劲,这得益于两国政府的支持。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中英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伦敦金融城希望在今后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升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效率和效益,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人民币业务的增长。

  包凯墨表示,希望在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英两国高层加速推进双向经贸与投资合作,推动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英金融合作突飞猛进。自2011年伦敦启动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来,英国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初始额度、发行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发行人民币债券、选定人民币清算银行、批准设立中资银行分行等多个领域屡创先河。2014年,伦敦人民币总体交易额同比增长 143%,日均交易量达615亿美元。今年,首支人民币货币市场基金-中国建设银行上市交易基金(ETF)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

  伦敦金融城是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城中城”,被誉为英国的“经济心脏”,是与美国纽约华尔街齐名的世界金融中心。这里聚集着500多家银行和180多个证券交易机构。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