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核心提示:“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阶级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劳工仇视华人。 ”李鸿章这一拍一拉,骂得美国人舒舒服服,服服帖帖。姜还是老的辣啊。
1896年8月28曰李鸿章访美抵达纽约 资料图
本文摘自:《辽沈晚报》2009年04月28日A08版,作者:张社生,原题为:《绝版李鸿章》
访问欧美八国时,李鸿章其实一身的病。
传闻他老不声不响地带着口棺材满世界地“误国”,让人家看了还以为我中华四万万里无人。有一张参观访问克虏伯埃森梅喷射击场的照片,我们看到这位老人是坐着轮椅披着厚呢披风去的(天不冷,披什么厚披风呢?只能解释此翁病了)。 74岁的年龄如今算不了什么,当时可是“古来稀”啊,相当于现在94岁的年龄吧。“百岁”老人还满世界地跑,说回来以后要这样那样干,这般那般地学,权当自己54,真乃返老还童是也。在俄国,他秘密签了《中俄密约》,虽然结果不佳,可是“联俄抗日”,那是满朝文武达成共识的事儿。有人说,他这么卖力是因为有“回扣”。这“回扣”的事儿,查当事人俄国财政大臣的书,是一口否定,只说给了张荫桓一些关节钱。
到德国,他会见了德皇威廉二世,跑老远去视察克虏伯大炮,交通不便的年代这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儿。他还去了德国前首相、赫赫有名的俾斯麦家乡,东西两个“俾斯麦”进行了一次交心密谈。
李鸿章说:“在我们那里,政府、国家都在给我制造困难,制造障碍,我不知该怎么办。 ”
俾斯麦回答:“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了。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
李鸿章问:“如果皇帝一直受其他人影响,接受他人的意见,那我怎么办?每天都有一些麻烦,让做臣子的很难开展工作。 ”
俾斯麦伯爵忽然用了一句法文:“Toutcom-mecheznous(跟我们这里一样)。 ”接着又用德语说:“在我当首相的时候,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时候来自女人方面……
李鸿章笑笑说:“但您有一个坚强的性格,难道都能够平和地化解这些矛盾吗? ”
俾斯麦说:“对贵妇们我一直是很有礼貌的……怎样能够把上面的旨意贯彻到下面,而让下面服从呢?军队决定一切,只要有军队就行。 ”“兵不在多,哪怕只有5万人,但要精。 ”
李鸿章回答:“我们有的是人,就是缺少受过训练的部队。现在我终于看到了德国优秀的部队。即使以后我不在任上,我仍将在能力范围之内根据阁下的建议施加影响。我们需要聘用普鲁士军官,以普鲁士军队为榜样来训练我们的军队。 ”
俾斯麦说:“问题不在于把军队分散在全国各地,而在于你是否能把这个部队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如地调动他们,使他们很快地从一地到另一地。 ”
离开德国,李鸿章又上路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这里暂且不说,接着老人又横渡英吉利海峡去英国,谈了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海关加税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所有的国家都说听英国的,英国人坚决不答应(可悲啊,一个主权国家想加点海关税都要去和别人商量)。然后横渡大西洋去了美国。
老人家在美国倒是风光了一回,人家把他看成是“地球上的老大哥来看地球上最年轻的小弟弟”。他像个电影明星一样。 50万纽约人上街看他那“著名的黄马褂”。他对西方报纸大谈“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呼吁废除排华法案”。他说:“你们不像英国,他们只是世界的作坊。你们致力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事业。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你们也领先于欧洲国家。但不幸的是,你们还竞争不过欧洲,因为你们的产品比他们的贵。这都是因为你们的劳动力太贵,以致生产的产品因价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是因为你们排除华工。这是你们的失误。如果让劳动力自由竞争,你们就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力。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阶级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劳工仇视华人。 ”李鸿章这一拍一拉,骂得美国人舒舒服服,服服帖帖。姜还是老的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