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议会讲话警告英国 官媒集体失语(图)

习近平议会讲话警告英国 官媒集体失语(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03响礼炮、王家御马车、议会画廊演讲……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伦敦之行从一开始就极为高调。伴随着英国女王递上一本莎翁诗集,从《人民日报》到《环球时报》的北京官媒就福至心灵的大谈起“习近平演讲引用《暴风雨》台词”来,面对中国领导人在英国议会利用培根论说文中“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的告诫,反倒集体失语。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耸肩的事情。

  

习近平议会讲话警告英国 官媒集体失语(图)

  习近平已经在议会的讲话中告诫了伦敦不要见风使舵

  环顾欧美媒体,不得不说他们对于习近平入乡随俗的讲话有更透彻的理解:在引用讲话时,培根的名字被搁在了莎士比亚的前面。这固然是因为英文字母的序列,同时也和习近平在发言中的警告有关。这句看似客气的引文在原文里是用来解释一句《圣经》箴言的,即“看风的必不撒种。望云的必不收割”。这句话形象的描摹了伦敦诸公见风使舵却不做实事的现状。

  必须承认,中国人对西方礼教的繁文缛节很少见识,不少说中文的观察家看到伦敦的奉迎有些惊诧。其实,对于王政复辟了三百多年的联合王国来说,伦敦别的没有,讲讲排场的本事总还有几分。可一次国事访问,一张红地毯和一次热情招待,就能意味着最精明和擅长玩平衡木高难动作、外交手腕相当高明的英国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做出选择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一切诚如习近平所言,只是“序幕”。此后如何还得看中英两国(尤其是英国)的智者们是不是在“等待机会”。对无利不起早的大不列颠来说,习近平一行刚刚在伦敦享受了国宾待遇,英国媒体就在谈论中国人想从英国赚取什么利益。曾经质疑“一带一路”的牛津大学教授马格努斯就寄稿《金融时报》,大谈“中国想从英国得到什么”。

  在马氏看来,当“英国一直设法吸引中国资本为各类项目融资,从铁路建设、住宅房地产到核电站”时,北京也在希望利用英国来释放过剩产能,让“人民币打败美元”,甚至还要利用起“英国作为美国主要盟友的身份”。

  一时间,当来自中国的资本让瘫痪的英国工业地带有望复苏时,伦敦的要人和观察家们什么事都还没做,就担心自己恐怕遭到了算计。更一本正经的表示“美国占北约军事支出的比例已经达到75%,英国的国防政策基于这个联盟”,由此暗示“讨好北京”应点到为止。

  的确,以伦敦的行为来说,英国正在把国家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对习近平敞开: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首相的官方乡间别墅契克斯、西敏寺。甚至是包括核电站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对此,英国的传统盟友(比如美国)就很不快,认为“往好了说,这种行为有些古怪,往坏了说,这种行为是懦弱和危险的”。

  但是,既然北京方面注意到了英国在战略上转向亚洲的意愿并对此表示认同,还准备注资,那么在真材实料的资本面前,“盟友”的差评能值几分钱?更何况此前英国在亚投行的问题上惹恼美国时,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商业和安全纽带还没有“立即受到损害”呢!

  说到底,这正是英国比美国高明之处。美国只会把自己需要的强加于人,英国却清楚如何给别人需要的最大化。既然中国人最爱面子,英国就可以投其所好,用面子换来里子。用周旋于中美之间的方式,让自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至于中英之间是否真的如宣传所言呢?一位伦敦政要接受采访时的发言很可以描摹英国那种心有不甘的感情,此人在设想未来一周习近平在伦敦和曼彻斯特接受款待的情形时就称“我们只能捏着鼻子(做这些事情)了”。

  很明显,英国的态度与习近平讲话里“中英两国携手,恰逢其时”的大目标差距还很大。正如一位美国观察家所言,恐怕还是因为英国非常渴望获得中国的投资,这才让中国有了可乘之机。当英国有可能把中国政策当成一种“旨在吸引短期投资的、纯粹重商主义的、无原则的自私决定”时,习近平含蓄的当头棒喝就有些必要了。

  但遗憾的是,习近平的意图终究没能被更多人所查知,仍旧沉浸在“黄金时代”喜悦中的中国官媒还在兴奋的大谈其“中英友谊里程碑”来。的确,当下是庆贺“外交丰收”、“满载而归”的时候,但在面对中英之间的正事时,恐怕过度的乐观也不是什么好事。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