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们被大佬忽悠了 其实中国资本寒冬已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我们国家被称为世界工厂。传统意义上的工厂,多是说的“代工”厂,也多是通过OEM起家的。讲究的是制造能力,在质量、成本控制上下功夫,而不太在意创造能力。有订单就能活,跑订单的事他们不管。而致命的地方也在这里,需求少了,订单少了,工厂开工率低了,就费劲了。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外贸净出口的占比很大,外部需求减少,那这架马车就跑不动了。

  再看投资。投资中,基建类占比最大。这类投资是无法产生直接收益的,建的基础设施,是为其他行业提供条件和服务的。基建投资直接拉动的是上游原材料需求,下游停滞,产生不了间接收益,那也不行。

  最后看消费。内部消费和外部消费。消费就是看需求,外部需求废了,内部的呢?实际上是在增长的,只是增长的速度慢(其实不慢),或者说达不到预期。内生需求产生的收益增速,覆盖不了对应的债务增速。内部需求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去培养和开发,就好比使用湃离森维护性能力一样,坚持使用,能力就会慢慢地提高,量变达到质变,最后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理想状态。可是就经济而言,很多人不愿意等,再说了,经济发展太快了,等不到内部消费转化而来的资金。

  管理层终于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上马“一带一路”。我不能被动等需求,我得开发需求,内外一起开发。欧美开发难度大,那我就选难度小的,潜在需求空间大的地方。而这类地方多是“发育不健全“的,没关系,咱有钱,边培育边开发。总得有个愿景吧。

  别人说,你是有钱,但你的钱值钱吗?值不值钱,你说的不算,我说了也不一定算,咱们得想法让它值钱。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是必须要走的,且一刻也不能耽误。这玩意,每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的,谁也不能等谁,也等不起,得同时干。

  内部需求怎么开发呢?现在有个现成的——互联网。这个是没经过引导,自发形成的,而且发育的还不错,先拿这个下手,来个互联网+。加什么都行,只要是合规合法的,有需求空间的,尽管上。试错环节不用管理层动手,各个PE/VC争相去干。从这点上说,看不出来”资本寒冬“,反而是夏炎,甚至有点无脑式的烧。

  经常看到一些案例:忽悠到天使轮,拿来钱不干别的,先在高档商务区租办公室,买车,每周各种的趴,各种的福利。钱花完了,融二轮,三轮,只要能把故事编好,只要能一直编下去,就不愁没钱。最后实在不行了,那就散伙,谁也不负责任,PE/VC的出资人倒霉,但他们自我安慰能力还是挺强的——风险投资嘛,哪能每个项目都成功。咱们证券交易者要是都有这个自我安慰能力,那就无敌了,哈哈哈。

  当然上面说的也是少数情况,大部分创业者还是挺苦的。失败了,不是方向问题,是策略问题,或者是预期太高,实际市场容量没这么大。

  机会,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只是要找准切入点,并持之以恒(也就是说,躲不开培育市场的过程,或者说,钱该烧还得烧,只是不能无脑的烧)。

  哪里有机会?哪里都有机会。朝阳就不用说了,夕阳,传统需求减弱,还可以抓细分啊。总会能找到的,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哈哈哈。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