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股市余波未平,中国债市又起波澜。今年6月以来,随着A股暴跌市值蒸发5万亿美元之后,国内投资者将目光纷纷索性债券市场。5月至8月间,不局限于上市公司的新公司发行债券发行量爆发式增长至2400亿(1人民币折合约0.1574美元)。据悉,还有超万亿规模公司债在交易所等待备案考核,未来6个月内,中国债市爆炸式增长可期实现。
“中国目前可以配置的资产不多,当房产与股市不定时,相对安全的债市在政策烘托下,变成了香饽饽。资产配置荒倒逼下,投资者如同羊群,左边有悬崖往右边走,右边有风险往左边走。”中国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分析,固定收益市场大量资金追逐少量资产,水涨船高,自然导致债券价格上涨,无论房地产还是钢铁企业,转用公司债方式融资更为划算。
诚然,从常规来看,投资国内企业债券,可以享受固定收益。但是在经济下行周期环境下,倘若随着发债企业投资杠杆过高,利润缩水,作为投资者同样将面临清偿的风险。
10月21日,中钢股份债券违约,这是今年9月以来第三例央企债券兑付危机。据悉,中钢集团是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中钢股份是其下属的一级核心子公司。“10中钢债”为中钢股份在2010年发行的债券,发行规模20亿,该债券存续期从2010年10月到2017年10月,2015年10月20日为付息日,且附第5年发行人上调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该企业在庞大过剩产能和价格下跌冲击下经营陷入困境。由于现金流枯竭,如果集中偿债无疑加剧资金负担。为此,该公司只得宣布违约且进行债务展期(将回购登记时间延后到11月16日,同时延期支付本期利息)。
中国央企尚且如此,那么作为民企和房地产企业又当如何?可以说,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此种违约现象或将成为接下来的常态。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存量托管规模已超过42万亿,年同比增速高达25%,是整体社会融资总量增幅的两倍。今年前7个月债券市场为中国实体经济融资占比高达24%,比往年同期高了近一倍。
众所周知,随着今年以来中国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但所释放的流动性大多并未涌向实体经济。一方面,由于制度性因素,中国银行机构信贷偏向于国有部分,尤其在经济寒冬之下,银行更需要为其提供融资扶持(借新还旧)。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难见好转,众多房地产和相关企业运营艰难,很难偿还贷款,因此,银行针对“有背景”的企业只能进行展期,从而增加了坏账风险,受资本充足率限制,这也会迫使银行压缩信贷,并且,加紧从实体民企的抽贷行为。
同时,当前市场资本外流成为常态,这导致银行机构外汇占款持续下降,这就不难理解央行连续降准降息的初衷:释放流动性冲抵资金缺口,防止其大规模紧缩信贷的行为。另外,考虑到银行每年支撑国企融资的信贷额度毕竟有限,因此,在A股萧条背景下,众多国企、房地产和相关企业纷纷转战债券市场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债市的繁荣与其他资本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很可能从一个泡沫逃到了另外一个泡沫”德国银行相关分析师认为,目前,全球企业债券的抛售潮创新高,中国国债的信用违约互换需求也已逼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一旦中国债市形势出现逆转,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将会面临更大挑战,因为,倘若债市泡沫破灭,不仅众多投资者遭遇违约以及亏损的风险,同时由于丧失了所有投资渠道,将加剧资本外流的规模。
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周浩认为,中国政府正处在左右为难的境况中。如果不采取干预举措,债券市场泡沫将呈现扩张,如此的话,很可能重蹈股市覆辙,由于快速去杠杆化而崩溃。
对于中国债市的逆势繁荣,虽然很多学者发出预警,但依笔者看来,在短期之内,中国政府仍会听之任之,采取不干预举措。毕竟,中国债券市场大多吸引的是民间资本,为各种“产能过剩”的企业提供融资,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缓解银行的资金压力(甚者,可以利用借新怀旧,维持经营的同时偿还银行信贷,两头有利),并且,年底将至,中国各项基建纷纷上马,唯有国企配套投资和地方财政基建一道,才能确保GDP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繁荣债市在无形当中为此保驾护航,政府专心呵护尚且不及,谈何压制?
所以,从中国政府战略层面来看,并不会轻易选择抑制债券市场。但是,中国债市的繁荣,也无法一直延续下去。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的盈利水平,才能支撑债市良性运转的基础。但当前中国债券市场则本末倒置,成为众多亏损、产能过剩企业融资赖以维持生存的“池子”,属于旁氏骗局。倘若出现接连违约事件、融资成本上升、或者外部环境冲击,极有可能促成泡沫破灭,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通常会产生盲从心理,无论房地产还是股市投资均反应出这一特征。今年A股正值泡沫高峰时期,很多投资者均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逃过最终的“劫难”,但最终躲过的又有几人?当前繁荣债市也是如此,人们希望通过相对稳妥的投资方式获取收益,但如果分析一下发债企业的状况,此举果真稳妥吗?结尾赠言,还是让子弹多飞一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