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大阵仗访问英国行程,成为近日国际瞩目重大新闻。中英关系带动两国经济合作项目之多、金额之大,在在触动大国间的政经敏感神经,未来将对国际间的合纵连横产生显著影响。本报日前社论“习近平访英,中英各打如意算盘”,分析两国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双方的“如意算盘”和战略利益需要。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这样的环境是如何形塑,让读者清楚掌握这项发展的来龙去脉,并得以预测这个“黄金时代”的未来。
英国保守党的卡麦隆政府,是相当有作为的政府。五年前上台后,就采取撙节措施,在删减福利下,发生了民众抗争事件。但政府年度预算赤字从2010年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的10.2%,大幅下降到今年的3.7%,预估2019或2020年将产生预算盈余。另外,公司税从28%降到20%,并预计到2020年降到18%,这使英国的投资增加,就业也跟着提升。英国今年失业率维持在5.5%的低档,虽然仍高于欧洲经济最强的德国(4.7%),但大幅低于对岸法国的 10.5%或意大利的12.3%。
为了增加劳动供给,卡麦隆政府准备从2017年开始,延长免费幼儿托育的时间,从每周15小时增加到30小时,让妇女无后顾之忧可加入劳动市场,这当然会带来政府更重财政负担。今年也将基本工资从每小时6.5英镑(约10美元),上调到7.2英镑(约11美元),以弥补劳工在福利删减下生活受到的冲击,并计画在2020年以前提高到9英镑(约13.8美元)。这当然会让人民产生工作诱因,激励更多人放弃赋闲或申领失业津贴,投入劳动市场。
英国政府虽然努力提出促进生产方案,但政府的累积债务已达到GDP的100%,远超过欧盟设定的60%。这种状况让政府无力进行公共投资,翻新老旧不堪的公共设施。另外,英国的国际竞争力还是偏弱:2014年的贸易逆差高达2987亿美元;今年前七个月还是突破1000亿美元(达1003亿),高于法国的374亿美元、意大利的顺差292亿美元,更别提德国(前八月)的顺差1846亿美元。贸易竞争持续无力的结果,将影响英国的经济成长,并使得英国想退出欧盟、维持独立性的想法受到牵制,难以落实。
中国经济崛起提供英国一个崭新机会,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建设经验、技术,可为英国提供廉价的公共建设;反之,中国人民币需要国际化,刚好让身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货币中心伦敦,有一个提供服务、互蒙其利、延续领先纽约的大好机会,并顺势带动英国的金融服务出口。
再者,中国亟需大宗物资,并发展大宗物资交易,也可透过和伦敦各种交易所的合作,来获得大宗物资交易的效率。英国和中国在经济上维持一个和其他欧美国家相较更密切的关系,可获得一个新经济强权的有力支持,让英国在“脱欧”之下却不必“入美”。这就是为何英国不顾美国态度,一马当先参与了北京创设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也获得中国善意回应将在伦敦筹设海外首个“人民币交易中心”,乃至于有今日习近平访英,签署令人瞩目的各种大型协议的根本原因。
中国和英国关系跃升,将对其他欧洲国家产生示范效果,竞相发展其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以免在中国大力对外投资时被边缘化。这自然也是北京希望达成的经贸外交效益。
在人民币国际化议题上,英国政府展现了诚意,公布委托经济学人智库研究的报告,认为人民币可在五年内全面自由兑换,七到十年间成为国际间的投资货币。在顺利自由兑换后,人民币将可列为国际货币基金(IMF)的储备货币,减少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上的交易成本,也增加其稳定性。
而在国家发展大计之下,中国的人权和香港问题,如今对英国都成了“奢侈品”,暂且被搁置一旁。这印证了英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正如 “纽约时报”指出,如果德国、英国的态度让欧盟各国跟进,竞相讨好中国,以博取自身经济利益,那么习近平的访英之行,还会有后续的政治附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