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0月29日—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中国,这是她上任以来第八次访问中国。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此次默克尔来访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德之间经贸合作,并就如何实现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问题探寻合作方案,同时就近期“大众排放门”事件予以澄清。但依据彭博援引德国BGA出口商协会负责人Anton Boerner观点,此次默克尔到访中国,关键是试图搞清楚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对这些问题的掌控程度。
加入WTO以来,中德经济合作发展迅速,2002年开始,中国就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德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1777.5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国对德国进口额为727.1亿美元,进口额为1050.4亿美元。并且,德国也是对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默克尔访问中国
由于经贸关系紧密,自然让德国政府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动态。而此次默克尔亲赴中国总理李克强的老家合肥,参加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会议,也是为了系统调研,具体把脉中国经济是否具备创新职能,能否进一步加强技术和工业制造业方面的领域合作,进而实现“共赢”。
当前谈到德国,除了备受瞩目的“难民潮”之外,恐怕就是“工业4.0”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工业4.0呢?简单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业制造逻辑和方式。如果说过去是以中心控制指挥系统对机器发出指令,那么在新的生产结构下,则是按照商品所附带的信息,进而确定机器的生产过程,最终制造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所谓工业4.0,就是运用信息网络与物理生产系统融合的方式,改变当前工业生产和服务模式,达到符合个体化需求目的。
“比如当你需要一辆汽车,你只需要打开APP,输入你的定制化要求,信息就会发送给工厂,工厂将你表达的产品品种特性转化成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来安排物料的配送,零件的打磨,以及机器的组装。这条流水线上每个远见都是按照你的意志生产的,它有自己的身份信息,机器也会解读这些信息,当然,这一过程中人是不参与的。”相关专家解析称。
可以说,德国工业4.0是工业革命的“升级版”,并且,也让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关于“后资本主义时代“变成可能。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是企业家引导和创造市场需求,并通过机器和互联网指挥人进行生产,资本和劳动从中发挥核心作用。那么进入工业4.0时代,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家创新职能将被市场个体化需求所引导,资本和劳动不再重要,需求、知识和想象力则构成绝对的主导。智能工业时代的“私人订制”则转变成现实。
德国全力打造“工业制造业”的升级版,美国等国也不甘落后,纷纷展开“宏伟蓝图”。据悉,2011年开始,奥巴马政府先后提出了《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牢牢占据着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与此同时,2013年法国也发布了《新工业法国》战略,重点发力解决能源、数字革命和经济生活三大问题,确定34个优先发展的工业项目,如新一代高速列车、节能建筑、智能纺织等,并寄希望于通过创新重塑工业实力,使法国处于全球工业竞争力第一梯队。
由此可见,美欧众多国家均在规划整合本国产业和经济资源,为引领“工业4.0”时代浪潮而展开力拼。在此背景下,企业,尤其富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无疑是推动这场革命的主导者,作为政府充其量只能起到配合、协调的作用,当好“合格的后勤部长”这一角色。毕竟,只有具体参与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才能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态,并且在此基础上与其展开深入交流和沟通,反过来指引生产流程。这些均是“统筹全局”的政府所无法做到的。
反观中国,虽然李克强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但迄今为止,政府和国有部门仍是经济系统的绝对主导,发挥着无以伦比的推动作用。中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9月末,中国国企负债总额776,827.6亿元(1人民币折合约0.1573美元),较8月末暴增5.93万亿元,今年前九个月,国企新增负债总和超11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大部分债务集中在国有企业,这也反应出,作为一般民企长期以来游走在社会经济的边缘,遭到银行信贷和各种市场政策的歧视。
当前,为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政府经济刺激的力度正明显加强。近期以来,中国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并推出债务置换、信贷资产抵押再贷款等各种举措,力图为地方政府和国企部分“松绑”。众所周知,在人口红利衰退、产能过剩、资本外流以及潜在通胀等重压下,中国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此举充其量只能拖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困局。悲观地说,如果不出台切实可行的举措为社会经济和民企“松绑”,当真正创造财富的企业纷纷走向衰落,中国很可能将再次失去这一历史机遇。
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曾经说:“社会发展、科技、管理、经营上的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最大的驱动力。中国历史虽然悠久,但长期以来不鼓励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奖励顺从和服从,这极大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构成中国社会经济创新的短板,也成为中国真正复兴的最大阻碍。”李光耀此言虽然刺耳,但也道出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质。创新来源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源于社会文化和教育的熏陶培育。所谓工业4.0时代,更确切的说,不仅是工业与工业间的对接,更是人才与人才的沟通和互动。对此,中国是否准备充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