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能出现有人掉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国际论坛上,提出了中国政府到2020年的减贫计划。十八届五中全会已于10月29日落幕,已出炉的十三五规划将如何引导政府实现这一目标,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有分析指出,脱贫这并非是简单的数学题,重“量”的同时,更要重“质”,不要陷入为达到目标而让贫困者“被脱贫”魔障。
值得注意的是,如要实现这一目标,平均每月需要减贫100万左右。一个近14亿人口的穷国只短短几十年贫困人口已降到了只有7,000万,再用5年时间消灭贫困,不但在中国是个奇迹,在世界上也拿不出第二例。习近平6月18日在贵州考察时就曾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又缘何有这样的信心?
“城镇化”成致富通道
梳理过往信息可见,本届政府或许梦想着改变中国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能够实现农村的整体转型、农民的集体转型,缩小甚至消灭乡下人和城市人的差别,让现在的农民过上和城里人几乎没有差异的生活。这项工程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功绩。毕竟,10亿人的乾坤大挪移在“人类历史上没有的”。
中共十八大后的第一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他和导师厉以宁合著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中,可以提炼出李克强所主张的城镇化发展的“三元经济结构”主张——“不论是通过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还是依靠在城市中扩张工业部门来转换二元结构,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三元结构的形成是国民经济结构转换的唯一选择。”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进一步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新华社在2014年3月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发展目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而稍早前出炉的五中全会公报则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得目标要求: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可见,推动中国的城镇化,并彻底“消灭农民”等级身份问题,是本届政府施政核心纲要之一,也是核心战略目标之一。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联合发布全球监测报告称,“过去20年里,城镇化已经成为减贫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推动力”,“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如中国和一些东亚及拉美国家,在减少绝对贫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城镇化,恰恰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这或许也正是习近平承诺“消灭贫困”的信心所在。
脱贫路的“罪”与“罚”?
回溯过往,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年间,中国已有6亿多人摆脱贫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 7.2%。被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通过数据对比,2013年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为8,247万,也即2014年一年减贫1,200万左右。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乐观者表示,按这样的减贫速度正常发展,未来五年,实现全面脱贫是一个完全可以期待的结果。
然而,脱贫并非简单的数学题,不仅重“量”,还要重“质”。难的是切实的生活水平以及精神层面上的脱贫。如果官方数字达标,有些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却仍在贫困线以下,这样就只是具有政绩上的美学观赏性,无实际意义。脱贫任务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这就需要当局警惕,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压力传导下,会否导致地方为了政绩而剑走偏锋?亦或是把精力放在弄虚作假而不是脱贫上?
这是本届政府需要正视的问题,最近的广西马山扶贫造假事件,就是最好的警告。国家审计署10月10日发布的公告显示,马山县违规认定三千多名“富人”是扶贫对象,其中有343人是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2014年近9%的脱贫人数属于虚报。目前,超过贫困线标准的3,048人已全部暂停其享受扶贫政策。
有观察人士表示,这就需要政府在推行政策的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和整体性规划,加强监管工作,而不能各自为政。邓小平曾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作为执政者最求的终极目标,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从东西方成熟的社会形态来看,在一定时间(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一定量的贫困人口是必然的现实。
中共便是要正视这样的现实。即使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如丹麦、瑞典,也有2%~3%的人直接是农民,而为农业、农村服务的人占整个人口的16%,甚至20%多。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哪怕农业占 GDP的份额很小,它都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如果定位不准和蓄意不纯,城镇化或许不是中国的生机而会是引火烧身的危机。需要警惕的是,莫要纠结于在某一个时间点消灭贫穷,最后陷入为达到目标而让贫困者“被脱贫”魔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