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上革命之下 十三五背后的逻辑(图)

改革之上革命之下 十三五背后的逻辑(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公报,对于十三五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定位和预期。6,000字的五中全会公报,以及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发展的指导思想、所遵循的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在此基础至上给出了细致的技术和运行层面的经济社会治理的规范条款。

  那么,这些具体的文本内容背后,习近平等中共领导人的思路又是什么?《礼记•大传》有言:“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变革,是基于社会的基本形态不需要改变之下,社会各个领域同步改革,是介于改革和革命之间的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的变化。从五中公报以及十三五规划所释放出的信息来看,“改革之上,革命之下”的“深刻变革”,是习近平对于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适定位和擘画。

改革之上革命之下 十三五背后的逻辑(图)

  一场深刻变革是习近平对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适定位和擘画

  事无巨细的改革部署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习近平在2014年4月1日出访比利时的时候引用《老子》中的一句话。五中全会公报内容,颇为明显地体现了习近平以施政之“细”,消改革难事于其“易”的施政方略。这份6,000多字公报,承载了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内容。而官媒新华社逐条释出的十三五规划条款,则表明了规划之细致。

  无论是从经济社会的战略方向、大政方针,还是侧重于技术和运行层面的经济社会治理,上述两个相关文本都给出了颇为细致和具体的表述。其中,全会强调的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表述,是最高层对中国发展路径新的理解。“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在既有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新一届决策层更加侧重的是“创新”“开放”和“共享”。这是宏观的大方向。另外,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等重大战略蕴含其中。

  除了宏观层面的全面擘画外,技术和运行层面也有诸多细致的政策出台,比如,本次公告不仅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职工养老保险要实现全国统筹,旨在解决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在十三五规划之中,还出现了“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这样细致的条款。

  此外,在2020年目标制定时,“十三五”强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时没有提出的。“十三五”期间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要“双翻番”,意味着人均收入增速应大致和人均 GDP增速持平甚至超过后者的增速。这也反映出高层重大决策的思路,要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经济发展的目的指向民生改善,通过民生改善来保持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而不能单纯追求GDP数字的增长。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特别注意。在关于坚持“共享发展”的表述中,全会指要“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1995年以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这表明了决策层在更大力度上推动社会公平的意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三中全会提出的逐步提高财产性税收的方向将进一步落实,房产税甚至遗产税等改革可能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另外,公报在谈及“开放发展”时,除了延续以往关于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贯表述外,还明确表示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表明中国政府愿意以“责任”和“权力”对等的原则,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各类经贸游戏规则的制定。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公报提及要“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战略,都是中国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的载体,最高领导层要通这些载体,打造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政经网络,打破西方对国际关系网络体系的强势垄断,以争取自身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深刻变革”背后的逻辑

  《礼记•大传》有言:“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变革,是基于社会的基本形态不需要改变之下,社会各个领域同步改革,是介于改革和革命之间的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的变化。从五中公报所释放出的信息来看,“改革之上,革命之下”,是对于十三五规划的合适定位。

  众所周知,即便在江胡执政20年中,改革也始终是一条主线,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方面,都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着对过去仓促定下的规矩做进一步完善的迫切需求。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全面从胡锦涛手中接过权杖,直接面对的就是深层次的制度变革。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与以往“改革”更多与经济领域联系在一起不同,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深改”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键词,落点虽仍在“改革”、重点却在“深化”,但前提在“全面”。

  中国智囊认为,习近平领导的改革绝非瞻前顾后的保守改革,绝非局部领域的“小修小补”,而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纵观习近平上台以来一系列动作,他所想要的显然不是 “伤筋动骨”的革命,也不是“不痛不痒”的改革,而是一条完全创新的路子,这就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题的变革。从这一概念来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十三五规划的出炉,则是让这一变革走向更为纵深。

  一个成熟、稳定的社会需要不断改革,及时变革和避免革命。而之于社会主义中国,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才能避免剧烈的社会大动荡,承载人民的幸福。需要认清的是,中国需要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需要的是当前社会制度下深刻变革。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中国居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官僚的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等,都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

  如果执政者的管治能力持续恶化,或者出现大的政策失误,谁也不敢保证革命就一定不会发生,即使全国性的革命不会发生,也不能排除在局部地区或者较大范围发生比较激烈的社会动荡。中共曾领导完成了两次“摧枯拉朽”的社会政治革命,一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次是社会主义革命,显然不愿意革命之火烧到自己头上,因此,“深刻变革”便是不二之选。

  正如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经过30多年的发展,最终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这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共十三五规划,已经擘画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接下来需要观察的便是中共能否按部就班的实现。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