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会”或为未来“习蔡会”打开通路

“习马会”或为未来“习蔡会”打开通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相约会面。有分析认为,在这场开启了两岸高层政治交往历史性新篇章的见面之后,未来若有“习蔡会”发生,也不必太讶异。或者说,有了这次“习马会” 在前,在2016年大选中有极大可能上台执政的蔡英文,如果在任内能够真正遵守在两岸政策上的承诺,她在未来和习近平见面也甚为可期。

  有不少人可能认为,以民进党的政治主张和蔡英文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未来执政之后,即便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能信守承诺,她和习近平见面的可能也微乎其微。这样的认识,显然忽略了民进党上次执政时期的两岸交往历史,也没有认识到蔡英文自2012年败选以来的转变。

“习马会”或为未来“习蔡会”打开通路

  蔡英文回应习马会

  要探讨 “习马会”后有无“习蔡会”的可能,必须先回顾从前民进党执政时期的两岸政策。从前民进党主政时期在两岸方面虽然乏善可陈,但扁政府的两岸政策仍有些地方值得正面肯定。

  扁政府时期在两岸事务上曾屡抛橄榄枝,比方开启金马地区与厦门的“小三通”,跳脱以往李登辉时期僵化的“戒急用忍”,为日后两岸的全面三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当时的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民进党并非没有对大陆释出过善意,只是这些善意的作为并未使两岸政治关系有所突破。

  2005年连战“破冰之旅”访问大陆,随后陈水扁也数次表示,期望与胡锦涛在“第三地”会谈。当时大陆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见面的地点就应当在我们自己家园的土地上”,而时任总统府秘书长游锡堃则回应,“希望两岸和解,一向是台湾的两岸政策,但是,‘中国’一直没有把握机会”,双方最终无法达成共识。

  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有个难以面对的挑战,以台独党纲为本的民进党,难以正视大陆一再声明的“一个中国”。 2000年,李远哲成立跨党派小组并向陈水扁献策,直指两岸两会在1992年确有“一中各表”共识,随后,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强硬表示没有九二共识,是李远哲的“个人意见”。大陆对于民进党原先“听其言,观其行”,直到2002年陈水扁抛出了“一边一国”主张,震惊两岸。自此,在大陆眼中,民进党政府毫无诚信,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打交道对象。

  大陆方面拒绝与陈水扁在“第三地”会谈,就是怕民进党政府用“两个政府在国际场合会谈”来大做文章。民进党执政后期两岸政策走向极端,一方面是民进党利用两岸操弄民意,一方面也是大陆在连战“破冰之旅”后,关闭了与扁政府沟通的大门。

  马政府执政后,两岸在经贸上大有突破,但一直没踏过“两岸领导人会谈”这个门坎。此次习马会有两大突破,一是终于开启了两岸领导人会谈的历史性一刻,二是已不局限在两岸而是带有“国际性”。虽不是正式国际场合,但足以看出大陆对台政策,从陈水扁到马英九时期的转变。

  现在的大陆不是从前的大陆,现在的民进党也非昔日的民进党,蔡英文更不是原来的蔡英文。

  从2000年到2015年,曾经被前民进党人士陈文茜评为“坚定台独”的蔡英文,从2012年竞选失利后到近期的言行,可以看出她在两岸政策上的转变。尽管在意识形态上,蔡英文依旧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在现实层面,她已经认识到,如果在两岸关系上出现倒退,北京翻脸,不仅有损美国对她的信任,会让台湾在亚太的地缘政治困境加剧,更会有损台湾经济和台湾人民的现实利益,而这正是蔡英文念兹在兹的内容。

  这次习马会,从民进党的言谈可看出,主要是质疑国民党是否藉此影响选举、会谈过程是否透明公开等,并未大加挞伐两岸领导人会谈。“只要是有助于台海和平、增进沟通对话、对双方互惠互利的做法,民进党一直都正面看待”是蔡英文的回应。

  如今的蔡英文已经越来越成熟,不再会为了个人的意识形态之私,而有损台湾的整体利益,或者是影响到民进党的政治前景。

  蔡英文如今气势如虹,民进党若真越来越“不独”,对北京而言,两岸沟通已不是“非国民党”不可。似乎重回政府对政府这一民进党期望的模式。

  习马会的意义,除了给马英九其一直想要的“历史定位”,也可能是放眼未来,为将来“两岸领导”层级的会谈铺路。毕竟俗话说得好,见面三分情,面见了,还有什么不能商议?

  “习马会”后,往后若真有“习蔡会”,不必太讶异。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