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朝鲜官方11月18日在对外宣传网站“我的国家”发布有关罗先经济特区投资的50余项法规,并公开罗先特区综合开发规划。值得注意的是,朝方承诺将保障外企在特区内的经营活动,对此有分析认为,朝鲜可能采用“一国两制”模式开发特区。
根据这个规划,朝鲜将在罗先经济特区内新海国际会议区等10处打造旅游区。朝鲜计划在经济特区开发旅游地,其目的可能在于将罗先经济特区发展成MICE(会议、奖励旅游、大型企业会议、活动展览)产业中心。其中,罗津港物流产业区与韩朝俄罗津-哈桑物流项目有关。
如果“一国两制”模式能在朝鲜开始实行,那肯定是一个大新闻。不过,即使朝鲜政府或者朝鲜官方媒体提出“一国两制”模式在部分朝鲜的合资企业中实施,也让我们感到难以置信。毕竟,要实施这一模式,必须在朝鲜国内形成较为浓厚的改革氛围。
不错,近段时间以来,朝鲜新闻不断,舆论场对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国家究竟发生了什么,再度充满好奇。朝鲜正尝试激活僵硬的国民经济,将更多控制权赋予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者收入也有望得到提升。这些举措,远远算不上是朝鲜真正需要的改革。
金正恩上台以来,朝鲜确实在以自身的方式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变”。这些变化更多地集中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扩大经济自由度的新政策。例如,朝鲜允许更多的自由市场合法存在;扩大对中国和俄罗斯在罗津-先锋特区的承包与合作经营范围。甚至有报道称,朝鲜正在准备进行类似中国式的“包产到户”性质的农村改革。
当然,变化并非仅仅在经济领域,但在坚持朝鲜的“先军政治”和“主体思想”的同时,也更多地谈到了经济发展、解决粮食供应和改善民生的问题。“既要子弹、又要大米”事实上已经成为金正恩执政思想的标志。
有人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可能还会停留在朝鲜目前的状态;没有“一国两制”模式的创举,中国要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谈判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将会十分困难。接下来的问题是,朝鲜会不会在金正恩的领导下,走上中国式改革开放的道路?答案是否定的。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是目前的朝鲜尚不具备中国式改革开放的总体前提条件。中国改革开放发端于“文革”之后。“文革”以其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集中爆发的极端方式催生了中国式改革开放,这是当今中国人的基本共识。物极必反,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无以为继,这是绝地逢生的机会。
二是目前的朝鲜没有遗存也还未产生奉行改革开放的铁腕人物。改革如同一场革命,一个国家要改革开放,必然要有铁腕人物,特别是一个领导群体。中国式改革开放,以及提出“一国两制”模式,是与邓小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个人经历、睿智和胆识气魄,无人比拟。
如果说朝鲜真有主张中国式改革开放的人物,非朝鲜前“二号人物”、金正恩的姑父张成泽莫属。但他已被自己的外侄处死。张成泽曾作为金正日托付给儿子金正恩的“顾命大臣”,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兴趣浓厚。一种普遍的看法是,他是想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推动朝鲜改革开放。
可以说,张成泽死后,朝鲜再无改革开放的声音。这不是夸张。尽管中国和朝鲜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朝鲜实行的是先军政治,军队是这个封闭贫困国家的实际主宰。在长期军队优先的国策中,早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利益集团。如果实行改革,将会削弱军方的力量和利益,这是他们无法容忍的。
早在金正日时代,中国就不断向朝方宣传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好处,但没能收到任何效果。现在,朝鲜的“中国式改革”声音已被严重削弱甚至被禁止,而主张改革人士的命运也好不到那里去。因此,现在我们讨论朝鲜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一国两制”模式似乎有些奢侈了。因为没有朝鲜真正的改革开放,哪来“一国两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