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占比份额为10.9%。至此,SDR的价值实现途径分别是美元占比41.73%,欧元占比30.93%,人民币占比10.92%,日元占比8.33%和英镑占比8.09%。相较于以前,美元依旧占据绝对大头,占比几乎未被削减,而欧元、日元、英镑则有大幅减少,原本处于局外的人民币一跃成为SDR价值实现途径中的第三大货币。
消息传出后,大陆舆论沸腾一片,连党媒也为之欢呼。媒体称之为“人民币的重大胜利”,“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货币”。人民币加入SDR,并且位置超过日元、英镑占据第三,这确实可喜可贺。谈论这是人民币的胜利,首先要从SDR的重要性谈起。
人民币已经成为SDR中的第三大货币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的简称,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纸黄金”。说其重要,是因为IMF成员国都有自己的提款份额。当一国欠IMF钱,或者一国欠另一国钱的时候,他们用什么还款呢?国际不一定认为该国的货币具有价值性。这时就需要国际上公认的有价值的货币,也就是SDR的几种货币。以前是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现在加入了人民币。人民币加入SDR,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具有了国际货币的功能,能够充当国与国之间经济交往的货币符号。
但这是否就值得欢呼呢?这要从人民币占比10.9%说起。现在SDR的价值货币中,美元占比41.73%,而2014年美国GDP占全球22%。人民币占SDR比例为10.9%,而2014年中国GDP占全球13%,并且依旧处于高速增长之中。可预测的未来,中国GDP占全球比例必定增高,随着中、印等国发展,美国占比则必定减小。因此无论从现在的经济规模,还是未来前景,人民币占比10.9%都算不上高。
其次,SDR与全球贸易密切相关,SDR的价值存在于一国与另一国的借款还账的过程中。因此,国际公认的与SDR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各国的贸易额和外汇储备额。2014年,中国的贸易额毫无疑问占据全球第一,而美国排在中国之后。同样是2014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以近4万亿美元的规模遥遥领先全球,是排在第二名的日本的4倍。而鉴于美国贸易逆差全球第一的情况,美国的外汇储备为负值。因此就贸易额而言,人民币占SDR比例为10.9%有些过低。
SDR是IMF的特别提款权,但在数月之前,IMF曾透露SDR的估算方法。根据公式,人民币占SDR比例应该为16%左右。现在人民币占比远低于预期,这可能与中国出口大多用美元结算有关。据悉,中国货物出口,只有大约20%至25%是用人民币结算,其他大部分用美元、欧元等SDR价值货币结算,这迥异于国际惯例。参照德国的数据,德国在外贸出口的上升期时,其出口商品80%以上用德国马克结算。作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中国采用美元结算大大的抬升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当然,一口吃不了胖子,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人民币从国际上籍籍无名的小众货币,发展到影响全球金融秩序的第三大货币,也只用了短短15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人民币从来不是国际结算的考虑货币。但是在现在,即便人民币获取全球第三的地位,依旧被认为是人为的压低了人民币的影响。据预测,未来十年中国GDP预计将占全球比例接近20%,超过美国几乎是肯定的结局。因此外界普遍推测,人民币加入SDR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十年人民币很可能超越美元、欧元成为国际上第一大结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