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守中东乏力 北京用兵非洲小试牛刀(图)

拒守中东乏力 北京用兵非洲小试牛刀(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11月25日至27日间,中国外交部就中东和非洲问题发表了讲话。针对中东问题,中国“呼吁各方共同努力,避免局势进一步紧张”,“有关方面应加强沟通,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到了非洲问题,北京不仅确认了在吉布提建设“军事设施”(facility)的传闻,更称非洲可以称为中国外交“基础中的基础”,同时强调此举“对中国军队有效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拒守中东乏力 北京用兵非洲小试牛刀(图)

  中国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后,终于踏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

  分析认为,与美、俄在中东不惮以武力手段维护影响力范围不同,中国虽在南海、“一带一路”的上合组织部分运用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相结合的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但在更多领域往往以经济先行,政治辅助,罕有力量投射的相关因素。这一特征在“一带一路”西段的伊朗、伊拉克乃至土耳其等国尤为突出。这让中国在力量对比明显或不足时有必要采取柔软姿态。但是,一旦中国进入了有力量投射突出表现的领域,他便有望以强势的姿态加以应对。

  干预中东 中国有心无力

  在中国人质前不久在中东和非洲相继遇害后,如何介入中东还有非洲开始成为热议话题。北京在中东有明确的志向,在非洲的开发思路也十分明晰:习近平在23日发表声明强调,称“中国是巴以和平的坚定支持者和真心斡旋方”;王毅在26日也称在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中,非洲可以称为中国外交“基础中的基础”。但是,在近期的外交行动中,中国于中东和非洲的攻略态势就显的截然相反。

  在中东问题上,习近平已在23日发表了要斡旋巴以的讲话,中国外交部也在11月中下旬接连两次表示在反恐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支持,已经显示出要在中东有所积极作为的姿态。但是,伴随着11月24日发生俄罗斯战机被土耳其击落的事件后,伴随着俄副外长约见中国大使,就协调打击“伊斯兰国”展开讨论。对此,北京却再也没有给出观点鲜明的回应。

  根据中国外交部此后连续两天的表态,外界不难发现中国立场:北京首先“呼吁各方共同努力,避免局势进一步紧张”,“各方应加强反恐协调,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在第二天还称“反恐是国际社会当前共同而紧迫的任务,有关方面应加强沟通,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国际社会应切实加强反恐斗争中的协调合作,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种态度与此前在叙利亚问题上对俄罗斯的支持和维护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中国在中俄之间的这种态度并非不可理解。“一带一路”已在伊朗得到了高铁项目的支持,在土耳其境内也和安卡拉当局有2,000公里高速铁路的合作规划,就在6月间,中土甚至还确立了两国“一带一路”和“中部道路”的对接。在北京已利用11月下旬“16+1”峰会宣布了他在中东欧的铁路网时,这些消息正在牵引出北京未来在欧亚大陆西侧的谋略和发展方向:中国海军已经在印度洋体现了存在感,但北京显然没有把他们当成宣示武力的工具。在遥远的中东欧区域,中国放弃了武力相关的一切符号。这对于开始作为“利益攸关方”干预地中海沿岸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颇为意外的信号。

  分析认为,中国能在巴基斯坦以安全部队介入筑路,在伊朗以两军合作确保稳定,他在土耳其的通路就没有力量保障。就土耳其现状来说,局面就因此变得不乐观。首先,土耳其经济持续下滑,目前只能保持3%左右的增长率。增长放缓、通胀高企、失业率增加、货币贬值等问题仍无解决手段。其次,土耳其社会危机不断,埃尔多安个人独断专行的执政风格以及日益伊斯兰化倾向引发社会分裂加深,更加剧了大选之后土政治发展的不确定性。再次,土耳其在“东突”问题和叙利亚“反恐”问题上的态度更造成中国政府和民间对土不信任,还可能动摇未来战略合作关系,当中国在中东的力量投射不如已经恢复了阿富汗、伊朗和叙利亚乃至塞浦路斯三条入海线路的俄罗斯时,动荡的土耳其将为一带一路带来令人不安的伏笔。

  有军事基地才有介入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在非洲的经营就显得略有章法。中非关系固然是中国外交“基础中的基础”,中非友好是中国外交的传统。但这当中也存在着中国武装力量的投射。尤其是2008年后中国在印度洋的巡航更充分体现了这一因素。根据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已派出21批护航编队,60余艘次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不过,中国并未在非洲设立相关的落脚点。这一点也和中国“爱好和平”的传统大有关系。

  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布中国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为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李克强访问非洲,提出中非开展“六大工程”和“三大网络”合作倡议,为中非合作规划了蓝图。当时间运行到2015年,中国在非洲已经敷设了铁路网,打通了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陆上通道。非洲各国甚至还运用着中国的铁路标准。

  到了这个时候,此前一直没有在非洲大陆上用兵的中国突然有了些动作。前不久,美国非洲司令部司令罗德里格斯称,“中国将在吉布提建设军事基地,这将是中国在非洲首个军事基地”。对此,中国外交部即供认不讳,虽然中方在发言里仅用“军事设施”(facility)而非“军事基地”(Base),更称设施用途仅在于“保障中国军队执行国际维和、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但中国终究在“友好国家”展开驻军了。

  说到底,人得有力量,力量是威信的基础。威信,威而信,国家也是这样。对一个国家而言,骨头是军队。神经是文化,是信息传播。肌肉是经济,是企业。但企业都需要有军队跟随来保障安全。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几乎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历史上有许多时候,道义的力量是有限的。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整个是军舰先行,1898年它学1588年“西班牙海战”中的英国,一举打破英国和西班牙的海上封锁,拿下古巴、夏威夷,对于鄙夷炮舰外交的中国来说,中国企业的利益也确实需要中国武装力量的维护。

  就当下的国际关系来说,美国在全球扶持傀儡自不待言;俄罗斯干预周边独联体也很明显,中东地盘如今也不肯松手;印度在南亚除巴基斯坦外对其他国家内政控制力很强;德法通过欧盟主导欧洲;沙特、伊朗靠教派争斗影响中东各国政治;土耳其支持突厥后裔在中东到处布楔子,连新疆都有插足,相比之下,中国在包括南海在内的周边及全球其他关键地带的存在感就很稀薄。这固然显出了中国传统的君子之风,也展现了中国不干涉他国的风格。但一旦养成了不与小国计较、不在乎吃亏的“泱泱大国风范”,把儒家温良恭俭让的信条错误的运用的国际关系上,这风度就难免被用错地方。

  对中国来说,叙利亚反恐的现状已经成了一面镜子,美、俄在俄罗斯武力切实存在之际形成了和局:不与俄合作,俄军构成威胁;与俄合作,就成了压力下的让步。中国在非洲的运转,也就将为他在“一带一路”的其他方向上提供参考。从这里看去,中国的武装力量就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大踏步的走出去,牢牢站稳中国的立场,着力服务中国海外利益,把“一带一路”建好,为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新的贡献。而到那时,中国也就将具备初步的影响周边政治的能力。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