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写在前面】
白涛镇,是一座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东南部的小镇,距涪陵城20公里。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商贸流通繁荣,素有“千里乌江第一镇”的美称。就在这以仙女山,芙蓉洞为代表的秀美山系中,深藏着一个“世界第一核军工巨洞”——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816地下核工程。
建厂伊始,816工程便作为国家高度保密的军工单位,厂区有一个团的部队负责警卫,建设地点也绝不允许外泄,通讯地址只能写重庆市4513信箱,职工家属不能进厂,职工只能回家探视亲属。
从外貌看,除有排风烟囱外,这座山其貌不扬,没有什么异样。事实上,这座山已经被挖空了,形成一个“山壳”,洞里最高处约有20层楼高,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厚1米高1米的石墙,将长达1500公里,可以从北京一直筑到上海后,还能再筑将近300公里。
洞体内结构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可以预防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在物资异常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洞里内无论是墙、地板、天花板、管道、门等等,总之一切都是不锈钢做的。这一工程耗用了当时全国不锈钢材产量的七分之一,是核工业史上名副其实的“泰坦尼克号”。
2003年4月,国防科工委对“816工程”下达了解密令,“816工程”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
随着816工程的解密,我们得知,这个偏僻山区曾响应国家号召,涌入了2万多工程兵,他们一干就是8年才出洞,而前前后后参加工程建设的有6万多人。据介绍,在整个核军工洞的建设过程中,有53位军人为此项工程英勇牺牲。由于塌方,有的烈士埋葬的只有衣帽。
若干年后,当年那些秘密存在的科学家、老兵们,再次回到保密的工作地点,再次回首当年不能说的历史时,终于,放声大哭。
从地图上消失的白涛镇
白涛镇位于重庆东南面的涪陵区,这个乌江之畔的小城,因为滚滚乌江水流湍急、白浪滔滔而得名“白涛”。上世纪60年代,白涛镇一度从地图上消失了,在通信上的地址只是“重庆市4513信箱”。
被掏空的大山
白涛镇有座“金子山”,远看与一般的山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多了一个高高的烟囱。其实,这座大山内部已经基本上被掏空了,里面隐藏着一个绝密的山洞,代号“816”。
世界最大人工洞体
为修建816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总长24公里。洞体施工挖出的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1500公里;山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 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
能抵抗8级地震
洞体内厂房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据评估,816工程乃世界罕见人工洞体,可以承受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是一处理想的战备工程。
六万人参建
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师(代号“8342部队”)所属的三个团入川,承担起816工程的建设任务。1970年,54师参加抗美援越的一个团和留在酒泉基地的一个团全部归建。随后又有负责架桥铺路、建厂房和住宅区的建筑公司、涪陵区县调配的万名民工,加上从全国征调的人才和老厂转调的技术尖子也近万人进驻。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里,一下聚集了将近6万人。
想必大家都知道代号为“8341部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中央警卫团,所以番号紧随其后的“8342部队”也定是王师。这支部队组建于1961年5月,是全军少有的加强机械化师,辖五个团,这五个团都是声名赫赫的公路建筑团,曾经参加过著名的康藏、青藏、天山等公路的修筑。
严格保密
开工伊始,816生产区遍插“军事禁区,严禁入内”的牌子。职工进厂第一课,便是保密课。对外称“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保密要求近乎“苛刻”。816洞体附近的住户都迁走了。即便工程参建人员,也不准串岗,不准互相打听。湖南的兄弟俩,都是工程兵,都在816洞体中开挖作业,就是互不知道,三四年没见,直到一天在白涛的街头意外碰面,相拥而泣。
历时18年,投资7.4亿
816工程始建于1967年,截至1984年停建,共耗资7.4亿。7.4亿,在那个时代是什么概念?以1966年为例,中国的GDP也才仅有 1873.1亿。当时7.4亿折合现在的币值应该在千亿以上,当年普通干部月收入也就30多块。有人估算,7.4亿的投资相当于三峡大坝。
停建封闭
1984年2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816工程”被封闭了起来,始终没有正式投入过生产。停建时,工程已完成大半。1982年接到缓建指示时,816工程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
解密
2003年4月,国防科工委对“816工程”下达了解密令,“816工程”的神秘面纱由此揭开。
老兵重游,才知816工程的真实用途
2010年4月,百余名当年参建816工程的老兵故地重逢,第一次近距离探访了他们曾亲手建造的庞大“地洞”。由于当时严格的保密纪律,战士们只知道打洞,却不知道打这个洞是干什么用的。直到解密后,退伍几十年的老兵才知道当年自己为之流血流汗的工程的真实用途。
面向公众开放
经过几年的酝酿筹备,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唯一解密核反应堆,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开始成为旅游项目。816工程目前只接待国内游客,且其开放区域仅约为洞体总规模的十分之一。
说了这么多,聪慧的你应该大致猜到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工程了。
816地下核工程
没错!816是一项地下核工程。原设计为继404之后的我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曾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
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建设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恶化,中苏边境出现了紧张局势。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1966年8月1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命令:开工建设816工程。
主厂房
核洞内最大洞室为反应堆主厂房,侧墙开挖跨度为25.2米,拱顶跨度为31.2米,高69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核反应堆大厅从3层直通9层。
反应大厅
位于8层的核反应堆大厅,二三十米高的大厅内,当年反应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将近1米宽的“工”型钢做成的支架,绕成一个正四方型,支架下诺大的工艺管圆形插孔密密麻麻,有1984个工艺管道,旁边1米多宽防辐射沟内,铺满了从云南运来的重晶石沙,空荡荡的大厅顶部,布满了圆形的窟窿,每个直径有10厘米左右。就在反应大厅四周的墙上布有两层钢制的走廊,乳白色油漆漆成的墙面依然闪闪发亮。厚重的铁大门足足有两寸厚。
反应大锅
核反应堆大厅的底部,也就是816核军工洞内的三层,有一个圆形锅状的池子。该池子的上口直径在20米左右,深有5米。
中央控制室
在主控制室,安放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计算机控制台正对的4个直径约2米的圆形控制盘上,分序号标注了2001个小孔,这些小孔一边同主控室内的计算机相连,一边同核反应堆内的2001个核反应孔相连。
与主控室相连的带编号的仪表阵:
一眼望不到头的隧洞:
随处可见的标语
国际著名景观大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在对816核军工洞进行实地探访时发出这样的感慨:“816核工程可以比喻为‘绝世和氏璧’,只需点化,把外面的石头剥掉,就会有绝世的美玉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