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接近年底,大陆经济形势愈加严峻。据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当前大陆已公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省、区、市中,多省债务率超过100%的债务风险警戒线。尤其深受高层关注的东北三省,财政运行难以为继,大批企业亏损、停产、裁员,经济陷于“水深火热”境地。对此,外界认为,早在4月份,中国总理李克强就曾针对东北危局放言年底“算总账”,并暗示地方官场对经济改革的阻挠和束缚。此番东三省乃至大陆经济持续恶化,中国总理如何践行“算账“之言,尚需拭目以待。
据陆媒《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3日披露,当前大陆已公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10个省(区、市)中,除重庆、湖北两省市外,其他省(区、市)2015年设定的债务限额相比2013年6月末的政府债务余额出现大幅增长,其增幅在15%-130%之间,其中增幅最大的宁夏甚至翻了一番,其增幅高达126.78%。由于每个省(区、市)2015年新增的债务规模在200亿元(1元人民币约合0.1563美元)左右,因此各省(区、市)2015年年末的债务限额实际和 2014年的债务余额相差不大。换言之,诸多省(区、市)的政府债务规模在2013年6月-2014年年底之间大幅增长。其中,贵州预计2015年末的债务率为207.73%,宁夏和陕西预计2015年末的债务率在111%左右。其它7个省(区、市)预计债务率低于100%,但是浙江的预计债务率也接近红线。
根据穆迪早前的预测,2015年中国将约有2.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到期。从2014年情况来看,光债务利息支出就占新增社会融资的一半。这么庞大的还款压力,要么地方政府通过扩大预算内和预算外收入来偿还,要么通过再融资来偿还。
为了帮助地方解决债务危机,大陆央行扩大了抵押品范围,将地方债纳入央行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L(抵押补充贷款)之中。据官方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30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存量债务中,2015年到期需要偿还额度为18,578亿元。2015年两批置换额度共计2万亿元,覆盖了2013年审计确定的全部到期政府债务。
除了已经置换的2.63万亿元外,据保守统计,2008年以来,中共各级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占GDP比例,已从金融危机前的20%增加到了40%。至少达到18万亿人民币。报道称,面对如此巨额债务,实际上已经很难偿还了,结合经验来看,在缺乏外部环境制约下,任何国家政府投资均是低效的,很难获得净收益。
而深受中共高层关注的东北三省,财政危机更为深重。据官媒《经济参考报》3日的报道,当前,黑龙江、辽宁超过7成重点行业税收负增长。黑龙江全省16个重点行业中,只有4个行业税收正增长,其余12个行业税收均负增长。
辽宁省的情况更为悲观。前三个季度,仅成品油等个别行业保持正增长,其他重点行业税收均持续负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已经连续6个月税收负增长,房地产业已连续21个月税收负增长,而采矿业税收自2013年底以来基本为负增长。
据官方数据,2015年上半年,辽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减22.7%,黑龙江年减20.1%,吉林年减3.1%,而财收负增长的幅度还在进一步扩大。如辽宁前7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减21.7%、前8个月年减22.9%、前9个月年减27.4%,降幅不断扩大。
对此大陆专家表示,东北财政遇到的困难是东北经济问题的投射。东北一些地方“一业独大”等问题严重,依靠资源、传统重化工业的经济结构多年来没有明显改善,成为这次向下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刘世锦则认为,东北经济下滑除了行业冲击外,更深层次的还是体制问题。“东北国有企业这么多年没有很大改革,特别是大型国企改革,比起其他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生存能力和转型升级能力比较差”。
针对东北危局,中国总理李克强之前就曾深感担忧。 2015年4月10日,李克强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李克强公开称数据让他“很揪心”,并暗示地方政府对经济改革的阻挠和束缚。在当时的陆媒报道中称,李克强当时掷地有声:“今年年底,我们要回过头‘算总账’,东北三省必须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对此,外界认为,当局要以“壮士断腕”姿态进行改革,但“中梗阻”现象导致改革陷于胶着局面。这其中不仅有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中梗阻,也有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利益驱动导致的中梗阻,还有分众化小团体组成 “民意集团”导致的中梗阻。临近年底,大陆尤其是东北三省经济愈加恶化,李克强将如何践行“算总账”之诺,尚需拭目以待,东北官场风雨之势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