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油价与日本欧洲比低不少 影响节能减排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大雪节气刚过,比连日的严寒更冷的恐怕是近期的国际油价——虽然已经创下6年多的新低,但是欧佩克(OPEC)却死扛到底,坚持不减产。

  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燃料”,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着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金融市场,而中国在其中的角色也十分微妙:到底是拉低油价的源头,还是油价低迷的受益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调查,期望为读者剖析严冬中的国际油价。

  去年底,一些国内经济学家预判,油价会在2015年筑底回升,主要理由是“没有人会允许中国长时间捡便宜”。

  对于每天进口600多万桶石油的中国来说,国际油价下跌就像“双十一”促销,只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场促销至今都未结束,而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也未必会结束。如今,国际油价已经下跌了一大半,为什么看不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跟着腰斩?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应该说上涨动力不足。目前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很难得到改变,油价上涨找不到强有力的支撑。我国成品油价格未腰斩,主要是因为税费,“我国没有美国那么丰富的能源资源,如果和欧洲相比,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高。”

  12月7日,记者查询了意大利罗马和法国巴黎的成品油价格,分别为每升1.58欧元和1.4欧元,折合人民币10元有余,远高于国内成品油不到6元的价格。

  油价上涨动力不足

  NBD:12月8日,中国公布的大宗商品进口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原油进口量增加了8.7%,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支撑作用是怎样的?

  牛犁:应该这样说,原来我们是拉动增量最重要的因素。在金融危机之前,国际原油市场一直处于供应相对紧缺的状态,而中国进口量越来越多,就成了供需关系的主要影响国。但是,现在的原油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中国拉动远远不够。

  NBD:低油价已经维持了一年多,您认为中国现在应该怎么做?

  牛犁:公众会觉得油价低了就应该拼命买,但现实情况是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已经放缓。短期的商业需要可以不谈,进行战略储备是要建库,油价再低,没有油库也没有地方存放。去年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之后也一直在建设。这个问题需要一级一级推进,我们的目标是90天的进口量,这对于保证能源安全非常重要。

  NBD:您怎么看未来油价走势?

  牛犁:应该说上涨动力不足。我没看到美国在抛售自己的战略储备,他们的储备库里有10亿桶,严重过剩。页岩油气的生产方面,今年稍微放慢了一点,可是过去几年都是10%以上的增长,以前几乎没有看到过。而且,美国已经取消了石油出口禁令,出口正在增长。

  也正因如此,沙特和其他欧佩克国家根本不敢减产,因为减产以后市场份额就立即丢掉。供应太多,短期内看不到很强的上涨动力。

  NBD: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低油价会压垮部分出口国,导致地缘政治因素上升来支撑油价,您怎么看?

  牛犁:对于出口国来说,低油价当然是会对其造成预算压力。但也要看到,1999年油价跌到每桶10美元以下,那些出口国家也能过,没他们喊的那么苦。

  很多小国家卖一年的油就足够花好几年,现在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大国,比如沙特和俄罗斯都有军事行动,开销太大。

  低油价不利于节能减排

  NBD:10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7年左右基本放开成品油价格。您认为在低油价的背景下,成品油价格放开有何利弊?

  牛犁:油价低肯定阻力相对会小不少,我们现在10个工作日一调整,成品油价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了,未来政府退出只做监管的方向已经确定了,问题不会很大。

  NBD:很多老百姓会问,为什么国际油价跌了一大半,国内的成品油没有跟着跌那么多?

  牛犁:这主要是税费的原因。咱们要实现成品油价和国际价格接轨,也要看和谁接轨。和美国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是高,但是美国是一个能源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最大的储备国,我国没有这样的优势。

  如果和欧洲、日本接轨,我国的油价还低了不少。欧洲的成品油价格现在还在每升10元以上,这是由于国情不同,资源禀赋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简单地比较加油站里的价格。

  NBD:节能减排是现在讨论的热门话题,油价长期维持低位会对减排造成怎样影响?

  牛犁:这个影响肯定是负面的,石油是化石能源,低油价不利于非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利于节能减排。去年底油价下跌很快的时候,我国曾调整过一次成品油消费税,就是为了对冲这种影响。

  NBD:目前我国还没有公布刨去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低油价对物价的影响是怎样的?

  牛犁:影响当然很大。统计局也在做核心CPI,简单来看,核心CPI剔除了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对经济情况的判断相对准确。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油价下跌意味着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下降,这是好事,但也要看上下游价格下跌的幅度。有些行业上游价格下跌得多,出厂价格下跌得更多,这样压力就会变大。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