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东北官场数据造假惊动中巡组的消息引发舆论热议。有评论指出,在“扭曲政绩观”的推动下,数据造假已经成为中国官场的一大特色,不止东北如此。
据官媒新华社12月10日报道,近期,中国东北多地官员坦承,地方政府给出的统计数字注水严重。“如果不是当初吹得高,现在也不会掉这么厉害。”一些基层官员反映部分经济数据造假严重,不仅GDP增速、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数据“大水漫灌”,甚至连棚户区改造、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也被篡改。
为了维护虚高“注水数据”不露馅,一些地方官员甚至采取“无收入来源空转财政收入、有收入来源的列收列支及借款缴税、违规调整入库品种和截留侵占上级收入和违规提前征收税款入库”等更为隐蔽手段,在公共财政收入上大做手脚。
尽管各级官员都深知“注水数据”的危害,但面对来自上级考核、地区竞争和自身升迁等压力和冲动,最终往往还是硬着头皮“层层分解指标、人人摊派任务”,难得糊涂。“东北黄金十年两位数的增长,数字挺好看但经济很难受,弄到最后各省都在挤水分。”
吉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振起指出,2010年底一汽集团的资产总额才1,725亿元,但全省每年上报的投资数据达上万亿,倘若依照各地汇报的产业成长性计算,东北一些县域经济规模都超过香港了。
黑龙江省工信委投资规划处处长官英敏证实。仅黑龙江省自行“挤掉”的投资水分,近两年每年至少数百亿元。他说:“相关部门做过一些核查,有些投资数据至少有20%的水分。”
201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虚报项目投资19亿元,按当年统计公报披露的223亿年度项目投资总额计算,“注水”比例为8.5%;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超过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
报道称,黑河、岫岩等地的“数据注水”丑闻,2015年1月份分别被中纪委监察部金额国家审计署在网上公布。另外,自2014年2月底开始,中共中央第四巡视组、第十一巡视组、第八巡视组先后向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反馈巡视情况中,也都提到了“数据注水”问题。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工业基地,2015年一季度,东北三省的多项经济指标继续走低,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为此,中共党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侠客岛”的文章对李克强赴东北“督战”进行解读。文章称,2015年的两会过后,李克强首次离京考察,便将目的地选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长春。李克强主持召开的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参会的包括了央行行长、发改委主任、财政部长、统计局局长等经济部门的大佬们,阵容之豪华堪比出访。
文章分析了东北经济不振的表象,李克强去东北释放了什么信号等。文章称,东北人口外流情况严重以及国有企业自身长期存在的机构臃肿、效率不高、激励机制不健全、单位管的过多过细等等问题,导致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等,这些问题已形成恶性循环,拖拉东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