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登上天安门观礼的香港大佬们(图)

那些曾登上天安门观礼的香港大佬们(图)

那些曾登上天安门观礼的香港大佬们(图)

那些曾登上天安门观礼的香港大佬们(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虽然还未公布9·3阅兵参加的香港观礼团名单,但有媒体报道指香港观礼团名单共有200多人。事实上,在1978年,虽然没有大阅兵,但在那年的国庆典礼上,天安门城楼上出现了一个名叫李嘉诚的香港商人。香港回归后,在1999年阅兵仪式上,香港特区组成的400多人观礼团占嘉宾总数八分之一左右。

那些曾登上天安门观礼的香港大佬们(图)

  李嘉诚在1978年就曾参加国庆典礼

  据香港《大公报》8月28日报道,2015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70周年,参加阅兵的香港观礼团名单虽然还未公布,但获邀者已经陆续收到通知。据悉,观礼团名单共有200多人,包括港府司局长、中联办官员、行会成员、部分立法会议员、商会主席、社团领袖、区议会主席、学者及专业人士等。36名港区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则会安排在人大、政协名单之上,不占香港观礼团的名额。

  其中,至少三名泛民人士获邀出席观礼,包括汤家骅、卫生服务界李国麟及民主党党员狄志远。据了解,已离开公民党的汤家骅认为,决定成立“民主思路”就是准备同北京沟通;李国麟称,由于时间紧迫,届时只会观礼;而狄志远则希望藉机与不同界别的嘉宾交流意见。

  阅兵邀请港澳台人士观礼传统

  此前,香港赴京的观礼活动主要是国庆阅兵。据《凤凰周刊》报道,在香港回归以前,邀请香港人士赴京参加国庆活动观礼的工作,一直由新华社香港分社协调部负责。1997年之后,这个重担就落在特区政府及中联办身上。

  在香港沦为殖民地150多年的时间里,香港政权一直掌握在英国人手上,参政的仅限于少数当地华人。政治态势上,左派爱国力量长期处于受限制、被排挤的不利地位。另外,“港台腔”指出,当年在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南下入侵中,香港也是局内人,三年零八月的苦难岁月里,港人也渐渐学会了什么叫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如今,日本人投降七十载,英国也早已将香港的主权移交给中国。但那种挟洋自重的思维,在香港并没有随着政权的回归而消失,不少年轻人甚至打着港独旗帜、喊出要求重返殖民地的口号,从“占中”到后政改时代,这些声音在香港社会愈演愈烈。邀请港澳台人士参加阅兵观礼,不难想象肯定有增强家国认同感的考虑。  历年国庆阅兵中的香港观礼团

  1978年没有大阅兵,但是国家正处在十年“文革”结束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庆过后二个多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在那年的国庆典礼上,天安门城楼上出现了一个名叫李嘉诚的香港商人。他穿着一件紧身的蓝色中山装,站在一大堆同样穿着中山装的领导人身边。李嘉诚当时受到了邓小平的亲自邀请来参加国庆观礼。此后的两次阅兵,观礼台上的“香港身影”越来越多。

  1984年,适逢香港进入回归过渡时期的关键时刻,那年的国庆活动是多年来最隆重的一次,举行阅兵式更具有非凡的意义。据外交部原副部长、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乔宗淮忆述,当时新华社通过港英政府邀请高级官员和两局议员组成香港政界人士观礼团赴京,最终组成的港澳各界知名人士赴京团,包括12个分团,包括工商、金融、航运界、公务员、工人、农民、渔民、小贩、教育界、医务界、科技界、法律界、文艺、出版、电影界、体育界、新闻界、妇女界、宗教界、大专学生界等人士。

  可以说,观礼团的组成包括了上中下、左中右、老中青各方面的代表,总人数达到了200多人,大大超过了以往历次赴京观礼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赴京观礼代表团人数最多的一次。而那次香港国庆观礼代表团北京之行取得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应,短短的半个月使香港和北京的距离似乎近了很多。

  香港回归后,在1999年阅兵仪式上,香港特区首次组成400多人的庞大观礼团赴京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占嘉宾总数八分之一左右。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典礼。

  值得注意的是,能登上天安门城楼和观礼台观礼的香港人不再局限于拥有“政协或人大”的身份,而是以“香港特别行政区知名人士”统称。这一年,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及著名人士李嘉诚、郑裕彤、邵逸夫、郭鹤年、李兆基都被邀请登上城楼观礼台。

  2004年,与往年的观礼团相比,当年中央特别“厚待”香港观礼团,240人的访京团人数是全国获邀单位之冠,规模比1999年的50周年国庆访问团有过之无不及。而且不再局限亲中团体,而是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界别,就连传媒、大专学生也有代表获邀上京。

  当中,候任资讯科技界立法会议员单仲偕,更是唯一获中央邀请的民主党成员,与香港200多位社会知名人物出席中共成立55周年国庆典礼,并获得中央领导人接见,成为自1989年之后15年来的“破冰之旅”。而2004年时尚未组党的45条关注组成员余若薇、梁家杰、汤家骅及吴霭仪,以及泛民的民协冯检基、医学界郭家麒、卫生服务界李国麟,都获邀前去北京。

  在2009年的“十一”国庆阅兵,香港观礼团有212人,由时任特首曾荫权任团长,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署任财政司司长陈家强、公务员事务局局长俞宗怡、保安局局长李少光等20余人会陪同曾荫权赴京。观礼团由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香港政界、商界、法律、教育等界别的知名和专业人士组成。当中4名团员是泛民人士,包括民协冯检基、李国麟、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叶健民,及民主党成员卢子健。

  邀请泛民传递何种资讯

  近年来,香港观礼团中的泛民人士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有‘泛民’获邀,证明北京的态度开放,很多事都可以商讨。”对于北京只邀请少数温和泛民,郑耀棠认为,北京没理由邀请主张“打倒中共”的人上京。

  2015年的胜利日阅兵是自政改后香港首次组团赴京出席国家大型纪念活动。有香港政治评论员认为,认为出席活动的泛民名单,为激进派与温和派重新划下一条分界线。以上三人在政改问题上立场最为温和,而狄志远更是公开支持“袋住先”。

  尽管特区和中央此前数次打开沟通之门,邀请泛民人士进行对话,但获邀后的泛民却留下了黑历史,不是作骚就是拒绝。“港台腔”认为,此次香港观礼团名单传递出的邀请资讯表明,特区政府和中央仍然保留着一扇窗,维持与泛民的沟通。这是为香港大局着想的政治智慧。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