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病危,希望你赶快回来看看,否则就可能见不到父亲了。”这是多伦多居民文女士(化名)弟弟从大陆打来的电话。心急如焚的文女士赶紧到中国大使馆办理签证,同时希望马上买机票飞回中国。
然而,文女士被大使馆官员告知:“你需要提供国内的邀请函。”这下让文女士傻眼了:她的父亲居住在偏远农村,身边没人能帮他写邀请函。那里的人连电脑都没见过,更别说发电子邮件了。
着急、难过、痛苦、烦恼,文女士不知如何是好。幸好,经过跟大使馆官员多方解释,再提交所需要的文件,折腾好一番,所幸几天后,文女士总算拿到了签证,回到了父母身边。
这件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但被当作外国人办理回国签证的阴影,在文女士的脑中总也挥之不去。
10年前,文女士全家移民加拿大。移民时她已经40多岁了,本希望等孩子大了以后,回到中国生活,既能陪伴年迈的父母,也为了自己落叶归根。
2008年之前,一方面应允孩子的请求,另一方面,文女士已经非常清晰感受到在加拿大国家的美好。作为一名加拿大公民,不仅感到自豪,还能够自由的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出入,不用签证,好方便。可是如果取得加拿大国籍,就得放弃中国国籍。艰难的抉择,她为此思考了好几年。
为了生活需要,最终,文女士还是在2008年加入加拿大国籍,成了一名加拿大公民。可是,从此回祖籍国就真的不方便了。
同为华人 际遇不一
多伦多居民朱莉娅移民加拿大40年。她出生于上海,曾在香港生活过,是香港永久居民。后来她又去了英国,在英国生活一段时间,并在那里生下女儿。最后,全家移民加拿大,并在定居下来,成为加拿大公民。
作为加拿大公民的朱莉娅离开香港40多年了,辗转了2国家。但她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至今一直保留着。每次回香港过海关,只要出示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就行了。而且还可以享受相关永久居民的福利。2年前,朱莉娅回香港,就被通知去邮局领取6000元(港币)的福利。
朱莉娅的女儿在英国出生,直到现在,只需要提供出生证,就可以申请英国护照,享受英国国民待遇。
多伦多居民David 李来自台湾,他既有台湾的护照,又有加拿大护照。对于中年移民的David 李来说,两本护照让他随时回台湾看望父母带来很大方便。“因为当初移民时,父母不想移民。”他说,“台湾移民中,很多家庭都是这个情况,不是每个人都想移民,所以两边飞情况很多。”
David说:“有双重国籍的台湾人,仍然可以享受台湾的医疗保健福利,这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加拿大看病要排期很长,所以不少人回台湾看病。即使不享受医疗保险福利,自费看病,在台湾任何一家医院都可以,收费很便宜,而且可以自由转换医院,不会按外国人对待。”
中国人为何不能拥有双重国籍?
近期,中国加速清理海外华人的中国户籍,让定居海外的华人深感不安。中国外交部规定,凡持两本护照出入大陆的加国公民,将面临强制注销中国户口。据报导,公安部在全国稽查违反规定持有户籍者,共注销户口106万个。如此一来,入籍加国的华裔回流中国,将不得不面临被按“外国人”对待。
于是,长期困扰海外华人的“双重国际”又被提起。与大陆人同祖同宗的台湾人、香港移民可以拥有双重国籍,他们在国际上无论是经商、旅游、学习、、探亲、婚姻等方面,双重国籍身份给他们都带来极大的方便。
而大陆人却不能。大陆移民一旦获得加拿大国籍,就被祖国当作外国人对待,连回国探亲办理签证也需要提供邀请函等文件。在中国境内工作、学习、甚至住旅馆、进公园的门票都按外国人标准收费(需要花费更多)。
纵观加拿大的移民群体,拥有双重国籍、甚至多重国籍的人为数不菲。目前世界上约有90个国家承认和接受双重国籍,有一些国家持默认态度,民主自由国家几乎都承认双重国籍;而中国则是明令禁止双重国籍的极少数国家之一。这使得大多数海外华人不能像其他拥有双重国际的移民一样,具有同等的国际地位。大陆移民满怀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港、澳、台同胞一样,自由的进出中国。
入籍它国不代表不爱祖国
有些中国人认为,既然选择了外国籍,还是中国人吗?
时事评论员李天明表示:“这是一种极端的说法。选择了B就必须放弃A。在一个宽容、自由的时代,人们有权选择旅行、去其他地方居住;也有权保留自己的母国、出生地的权力。这是一项人权。”
“如果普通中国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这项人权,也不懂得尊重其他中国人的人权,怎么能指望中国政府的官员尊重你的人权?”李天明说。
在国际上,对国籍问题持宽容态度的比比皆是。以色列在国籍问题上十分宽容。以色列人为了保护他们的文化,他们在中东建立自己的国土,同时对所有海外犹太人承认国籍。只要拥有以色列血统,无论出生在哪个国家,在哪里生活,都承认以色列国籍。
李天明谈到,他的一位犹太人朋友同时具有4个国籍。这位犹太人出生在俄罗斯,拥有俄罗斯护照;在苏联迫害时,他逃到美国。作为难民,美国政府敞开胸怀接纳他,给予他美国护照;移民加拿大后,他又拥有加拿大护照;而作为犹太人,又自动拥有以色列国籍。因此他旅游时,到哪都方便。遇到麻烦时,他可以出示对他有利的护照。
李天明说:“以色列在国籍法的做法不仅伟大,而且感人,它使无论生活在国内、国外的所有犹太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
定居海外的华人,包括许多当年东南亚的移民,甚至第2代、第3代,他们早已与中国国籍丝毫没有关系,但是他们认同中国人的身份仍然十分强烈。他们秉承中国的文化、传统道德精神,说中国话,过中国的节日,吃中国饭菜。回不回中国,他们始终都是中国人,这一点是任何人剥夺不了的。
无缘双重国籍 大陆移民心中之痛
“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出生地定国籍,只要出生在那个国家的土地上就自动获得本国国籍。中国过去从清朝遗留下来以血统定国籍,以亲子关系确定国籍,承认“双重国籍”。这项法律一直延续到民国政府。目前世界上约有90个国家以不同方式或不同程度地承认和接受双重国籍,其他国家也多持默认态度,而中国是极少数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之一。
中国取消双重国籍的渊源
1960年开始至1978年越战前夕,东南亚国家吸取共产党策反动乱等教训,发生了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大排华,中文汉语相继被禁。1998年5月,印尼爆发了排华暴乱,华人遭到了有组织的虐待和屠杀,数十万华人死伤,上万妇女被强奸。
为什么那么惨烈的大规模排华事件会发生在中国人身上?
时事评论员李天明表示,排华惨案的发生最初是源自共产主义渗透。“中共统治中国后,它要输出革命,‘要让红旗插遍全球’。当时苏联的共产主义阵营在东欧,中共负责在亚、非、拉输出共产主义,特别是东南亚地区。”
“事实上,从1949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直到1949年以后,中共一直向东南亚国家输出共产主义。到处插手,帮助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包括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建立共产党。并从物质上、人力上、技术上等,给予强大的支持及配合。”
“当时,这些共产主义组织的成员基本上是华裔,他们在当地宣传共产主义那一套,鼓动起义、暴动、发展党组织等,令当地人感到不安,当地人感受到共产主义的威慑,以致谈“共”色变、谈‘中’色变。于是开始限制当地华人的生活、经商、开办学校、开公司、进政府部门谋职等等,排华现象开始出现。”
“为了拉拢亚、非、拉小国,赢得国际上的支持,1955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与印尼达成协议,取消双重国籍。于是,当地1000多万华侨自行选择国籍。从那一天开始,中共政府就开始执行这项政策,直到1980年开始制定法律,取消双重国际。”李天明说。
从此,海外华人变成了“外国人”,再出现排华惨案时,中国政府只需一句“不干涉别国内政”就推脱了。中国《国籍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有双重国籍”、“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双重国籍方便海外华人
很明显,拥有双重国籍会给海外华人会带来很多方便,可以自由的往来祖国,探亲、旅游、经商、就业、学习等。特别是第一代移民,他们大多在国内生活一段时间,人际圈还在,甚至生意、家产都还留在国内。
中国政府不承认双重国籍,这样给他们回国生活、学习、就业、经商、探亲等带来极大的不便。
李天明说:“承认双重国籍,对中国政权来说,弊多利少。这要从中共政权的本质去讨论。中共政权本身就像民朝的东厂、西厂,即明朝的锦衣卫。出于对其政权的安危考虑,它要严密防控一切。中共政府取消双重国籍是为了更方便管理。它不想跟海外的关系太复杂,太复杂很难管理。”
“不承认双重国籍并不影响中共政府想要做的事情,如情报、间谍及渗透等。它可以用利益收买一些海外华人为它服务,甚至给予身份上的便利。但是可以阻挡大多数海外华人、民主人士回国。随时对这些人不发签证,或者拒绝在机场。”
目前,在呼声很高的情况,中共政府在表面上似乎放开来一点口子。李天明认为:“那只是在经商、文化生活方面稍微放松一些。但是在对维护政权上防范非常严密,如信息监控、舆论监视等。因此,从中共政权的本质来说,要它承认双重国籍,比登天还难。”
体制决定不会放开双重国籍
“不承认双重国籍有利于华人融入当地社会,消除所在国政府的疑虑。”按照这样的说法,加拿大政府会怀疑拥有双重国际的台湾、美国及其他国籍的移民对加国的忠诚度?
李天明说:“绝对不会。民主国家人权大于政权。民主国家的政府很自信,他们的执政者是真正民选的。民生、民意、民权是执政者首先要考虑的。他们的执政理念必须符合大多数民意,否则就会被选下去。
“中共不具备这套机制,民意如果对政权不利,它是绝对不会考虑的。无论民意怎么反映,也没有用。中共它从来就是藐视人权的,它宁肯为了政权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利益。要想通过呼吁来改变它的政策是不可能,除非改变它的政权。”
“在民众呼声很高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表现,也开放一点缺口。比如,它也设绿卡制度,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人取得绿卡。但那是极少、极少的,而那极少部分能拿到绿卡的人,往往是它需要的人,或者对它有利的人;而绝大部分海外华人连想都不要想。”
最后,李天明表示,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秉承一腔善良的愿望,呼吁、呼吁,希望它能改变,只能是一个梦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