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媒体“偶像” 沈颢的沉沦 (图)

新华社:媒体“偶像” 沈颢的沉沦 (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新华社:媒体“偶像” 沈颢的沉沦 (图)

  北京时间12月24日,西方圣诞节前一天,曾经在大陆媒体中颇有影响力的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原总裁沈颢在上海被判刑4年,罪名是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

  就此,官方喉舌新华社就此发表评论称,沈颢曾经写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即使新闻死了,也会留下圣徒无数”等经典语句,曾经被一代中国媒体人奉为心目中的偶像之一。现在,“偶像”沉沦了。

  该案涉及二十一世纪传媒公司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理财周报》等3家媒体,以及多家广告与信息服务公司,以及30名相关人员。除了沈颢、副总裁陈东阳,《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晖,21世纪网总裁、《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刘冬,21世纪网总编辑周斌、总经理寇玉清,《理财周报》发行人夏日、总经理梅波、主编罗光辉等人均涉案被捕。二十一世纪传媒几乎均涉“黑新闻”,被一锅端掉。

  新华社称,《21世纪经济报道》在创立之初秉持新闻的正义与操守得以迅速发展。2007年,沈颢带领团队创办《理财周报》,21世纪商业评论、商务旅行等杂志,形成著名的21世纪报系。沈颢因业绩突出,被擢升为二十一世纪传媒公司总裁,掌控21世纪报系的全面业务。

  但随着影响的扩大,当纯粹的媒体人转型为媒体经营管理者,要靠新闻挣钱逐利的时候,媒体的经营财务指标开始被要求必须每年都要有大的增加,于是新闻采编人员发现,在稿件的签发流程中,有时会出现一张撤稿单,要求撤稿的是广告部门,涉及的稿件往往都是某些企业的负面报道。此类撤稿单之后出现得越来越频繁,采编部门不得不执行,因为撤稿指示来自21世纪报系的最高层。

  沈颢等人通过总裁会议纪要,确立了广告、运营公司与采编部门积极配合、以解决删稿时效性和有效性问题的经营原则和合作模式;还要求采编部门负责人在广告部门与客户洽谈时,一同出面配合,促使客户相信广告部门有左右舆论监督的渠道。在删稿遇到阻力时,沈颢对拒不执行删稿指令的主编进行调离;在采编、经营部门因利益冲突时,通过提高采编部门收入,保证其按要求撰写并删除相关负面报道。

  同时,沈颢通过制定高额考核指标,要求下属媒体利用负面报道和“有偿不闻”的方式逼迫企业“合作”,收取“广告费”。其中,明确要求跟正在准备上证券市场的的企业合作的数量要达到当年IPO企业总数的70%以上。对此,沈颢承认,“如果按照合法的经营方式,是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我定下如此高的比例,其实是鼓励、逼迫他们利用负面报道和‘有偿不闻’敲诈企业钱财。”

  新华社的文章披露,涉及此案的上海润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鑫麒麟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都是在业内堪称领头羊的财经公关公司。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网、《理财周报》等大肆收取“保护费”的过程中,财经公关公司与之相互勾结、共同获利,而且数额巨大。

  上海润言董事长连春晖回忆,从2010年起,财经公关行业的乱象越来越严重,无论是一线财经媒体还是二三线财经媒体,都想分一杯羹。“这种扭曲的交易不断生长,成为现实中的一大市场毒瘤。企业对这种媒体环境既恐惧又无奈,除了合作别无选择。”

  除了IPO企业之外,二十一世纪传媒公司与上述财经公关公司还将敲诈勒索、强迫交易之网撒向更多企业。沈颢承认,旗下媒体的这些新闻敲诈行为,自己不仅是默许,更是领导者、支持者、协调者和参与者。“我很早就知道这是涉嫌犯罪的,这种非法模式在媒体圈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据报道,在庭审的最后陈述阶段,沈颢用3,000余字的悔罪书,表达自己的痛悔。他承认媒体的这种操作行为深深伤害了被侵害的企业。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也被打乱了,企业与媒体的关系陷入了一种错误的恶性循环中。这种事件蔓延后,实际上也扰乱了资本市场,甚至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这也深深伤害了媒体自身,深深伤害了记者,撕裂了他们的职业理想。不仅使二十一世纪传媒公司失去了公信力,也使整个媒体业蒙羞,使社会对媒体业发出质疑,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媒体业最宝贵的社会信任度。在陈述最后,沈颢再次道歉,告诫媒体同仁要以二十一世纪传媒与他个人的悲剧为警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经历了这次事件后,希望社会公众重拾对传媒业的信任。”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