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12月18日发表文章称,随着从中国传来的有关新一代“航母杀手”导弹(现在射程为2500英里)的消息,我们应该提醒华盛顿的国家安全部门领导人考虑一下美国在太平洋面临的长期挑战。
在过去6年左右的时间里,当涉及中国的第一枚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时,相关文章铺天盖地。在今年9月,北京推出了这种武器的更大射程版东风-26。尽管无数的新闻文章报道了这种系统的首次亮相,但关于这种新武器的具体信息仍是少之又少。然而,由于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安德鲁·埃里克森教授的侦探技能,我们现在多了解了一点这种武器——及其除了人们广泛讨论的 “航母杀手”之外可能的用途。
但首先,回顾一下东风-21D和东风-26是如何运作的:导弹从移动车载发射装置发射到大气中,由超视距雷达、卫星跟踪和可能的无人机提供制导。它还采用了机动弹头(MARV)来帮助找到目标,并击败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这种装置可能有助于在公海打击一艘船只,或者拒止一名潜在对手过境到冲突区。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这种武器的运行原理了,下一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北京会使用它吗?在潜在冲突中其用途的总体战略是什么?其功能是什么?安德鲁·埃里克森仅发现了一篇内容深入的文章,至少提供了关于这种武器的一些有用的信息,有5个要点值得了解:
要点1:东风-26有多用途——不仅仅是航母杀手。
“与东风-21D相比,东风-26的鲜明特点是核常一体,即同一个弹体,既可携带核弹头对敌实施核反击,也可携带常规弹头对敌实施常规火力突击。它的方式是以‘不换弹体换弹头’来实现核常快速转换。”
要点2:它可以在危机中帮助中国增大核武库规模。
在中国“核武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它作为中程弹道导弹,通过临战临机换装核弹头,可适需形成远程与中程、战略与战役相衔接的核威慑、核反击能力”。
要点3:移动问题。
“相较于井式发射和阵地发射的弹道导弹,东风-26的另一鲜明特点是无依托机动发射。过去的陆基机动发射,无论是铁路机动还是公路机动,都要预设发射阵地。虽然战前、战中可实施大区域机动,但机动目的地都是预设的发射阵地。由于预设发射阵地数量受限,容易暴露,一旦被毁,就会造成‘有弹无阵地’而难以发射的被动局面。且这类导弹在预设阵地的展开和准备用时较长,对于打击‘作战链’运行节奏快、机动性强的进犯之敌不是很有利。”
“东风-26的无依托机动发射,既有高度机动性,又对发射阵地没有严格要求,既有利于导弹力量隐蔽机动、全域机动,又有利于作战单元快速展开、快速发射、快速转移,使导弹力量的生存能力和打击能力得到同步提高。尤其是对水面舰船这类时敏目标,一旦捕捉其机动信息即可临机打击,使其‘避而不及’”。
要点4:北京希望“以攻助防”,致力于“联合行动”。
“随着反识别、反拦截和高集成等技术发展,战略战役战术导弹的机动性、突防性、精确性普遍提高。通过技术升级和融入一体化联合作战网络信息体系,东风-26的综合战技性能不断提高,堪当‘以攻助防、应对挑战’的重器。”
要点5:空海一体战令中国思虑很多(可能就是他们研发东风-26的原因)
“虽然美国为平衡军种利争、弱化‘热战’色彩、降低‘对冲’风险、谋取‘道义’加分等,对‘空海一体战’予以‘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的包装,但综合信息显示,其‘基于热战’‘分化地区’‘破坏稳定’等原构想和计划并未实质性改变。反而以‘维护地区安全与和平’‘保证公域航行权不被改变’等为旗号,加紧推进了相应准备。比如,五角大楼正将航母、核潜艇、巡洋舰、驱逐舰、濒海战斗舰等60%的海军兵力调整部署到亚太,整合海基、空基、天基等力量构建‘联合打击特遣队’;既用政治胁迫、经济拉拢、外交施压等手段巩固原有军事联盟,还以军援、联演等方式威逼利诱一些国家成为军事联盟准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