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39岁,上海人。来加拿大5年。2005年1月全家移民来到多伦多Scarbrough。林晓原为上海一家日资企业财务总管,月薪2万多人民币,丈夫在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总管。来多伦多两星期后,一次性付款69万买下独立屋,丈夫即回国。五年里,丈夫来过三次,林晓因母生病回国两次。每年圣诞节林晓断断续续做面包工以支撑生活费用,其他时间没有固定工作。因为时间与距离,林晓与丈夫已经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林晓不敢买车,家庭生活水平处安省下限。
吴冲,47岁,辽宁沈阳人,来加一年半。2008年5月全家三口入住 Burlington 直到今天。吴冲太太来加不到一个月即独自回国继续供职一家月薪三万多人民币的汽车行。吴冲与儿子继续留住此地。为使孩子上学生活得更舒服,吴冲没有考虑过多,他不再开宝马,买 下一辆普通二手汽车,又买下房子,并在一家汉堡店后厨做帮工,月赚1400加币。Burlington地广人稀,华人稀少,店老板想招新人总不成,当地人不想打辛苦工,吴冲工作没断过,最低收入当然总有些。2010年6月末即将来到,儿子大学也能确定,吴冲决定卖掉房子和汽车,回国。虽然房子和车都赔钱。
黄晔,45岁,北京人。来加6个月。三口之家于2009年7月3日一同移民多伦多,丈夫落地不到一周即回京城,留下黄晔与17岁读高中的女儿。半年后的今天,黄晔已决定,女儿一旦确定大学后马上回国。黄晔在京是一家房地产集团高级总管,月薪达2万人民币。丈夫在一家跨国通讯电子公司做市场项目主管,月薪超过3万人民币。他们是北京的湖南移民,没有北京户口,孩子不能在北京考 大学,要回原籍,原籍课本与北京不一样,孩子回去要降级重修,无奈只有移民。刚来时,他们原打算买一套房子自住加投资,但多伦多买卖房产交易费用很高,如果不打算住个四五年根本不划算,况且黄晔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以支撑贷款和房屋其它费用,在这里生活没有一点儿收入不安心,两年后,女儿说不准入读哪所大学,房子如果出租就要委托中介,会很麻烦。黄晔想顺着自己优势考个房产经纪执照,考察过几个房产公司,问过做过10年地产经纪的老朋友说,他们公司里新入行二年之内新经纪根本进不了单,尤其新经纪,一茬茬地上来,又一茬茬地下去,坚持不了多久 ,黄晔的朋友问她,你不入籍?黄晔回答:不想入。下一个五年还来吗?不会来。
新移民”回流”速度快
从多种角度来看,直到今天,多伦多和温哥华仍然是全球华人比例最高的两个城市,超过纽约和旧金山。从回流程度来讲,也是这两个城市所占比例大。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回流”大陆移民有其特点:48%的人在加拿大获最高学历,正值工作黄金年龄。”回流”人群主要以教授、商业和财经等专业人士为主。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加拿大长期不认可海外学历和工作经验,大多数人移民后面临就业困境;第二,出国前目标非常明确,出去就是为更好地回来;第三,由于加拿大政府不断收紧移民政策,父母申请移民比较困难,重孝道的子女为家庭放弃移民身份。华咨处前行政总监梅伟思说,中国移民回流热现象主要由”推”和”拉”两方面因素促成,加国经济前景不稳定、就业难的确将一些移民”推”回原居地,但许多来自战乱、动荡国家的移民同样在加拿大找不到工作却不会回流;而中国大陆近年来经济崛起,市场愈发有强劲的吸引力,将大批移民”拉”回原居地,这种情况形同九七香港回归后,在加拿大的中国香港移民大幅减少、并出现回流热潮。
从记者本人角度观察,与2005年”回流”潮不同, 近二年”回流”突出特点是来加拿大仅仅二年或三年的新移民迅速回流。这批人绝大多数学历高,素质高,外语程度良好(本地西人看法)。行前即没有太多浪漫幻想,也没有太多无谓担心.只是映证自己过去对这块土地的认识更为具体而已。第二,绝大部分是投资移民、商业移民(投资移民、企业家移民和自雇移民),其中自雇移民俗称”特殊人才”,多指艺术家、体育明星、作家和歌唱家。多数投资移民选择居住地为温哥华,而选择多伦多主要因其工作机会和子女未来教育机会大。这些人因国内生意或工作发展好而成为”太空人”,将太太和子女安置好,一旦家人入籍或孩子上大学后则返回中国团聚,或者根本不想入籍,更不想蹲移民监。第三,年纪不小,在国内打拚多年,家境已达中产,重视生活质量,不想重头再来,但希望孩子兼具中西文化,借助移民为孩子拓展上升空间。
新移民职业观念转变慢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一职定终身。尤其来自大陆一线城市的新移民,有稳定工作就有一切可能。认为临时性的工作不能算是”工作”。加拿大的产业结构仍在持续向服务型、知识型转变。职业分析数据显示,1999年在生产部门就业占27.25%,在服务部门占72.75%。今后方向对生产性人才需求会有限,对服务性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中国大陆移民大多为工程技术性人才,因而存在需求与供应上的结构矛盾。而加拿大就业市场存在地区严重偏差布局。草原三省,尤其Alberta省经济发展前景好,失业率最低,但多数移民不愿意去,这很象对中国西部开发的态度,虽然有大量工作机会,但怕失去好的生活质量。
更为突出的是,加拿大职业具有开放性特点。在加拿大,约20%的职业属于受政府管制职业,主要集中在医疗、财务、法律及工程等领域。新移民若想从事这些职业,需要获得各省专业协会所颁发的执照、证书或注册,否则即属违法。至于不受规管的职业项目,专业资格认定由雇主自行决定。所以职业基本分为执照行业和自由行业,执照行业强制从业人员取得执业牌照,自由行业不需要执业牌照。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往往比单一文凭具竞争力。念证书比念文凭更吃香。一般通常工作也会分为:固定工作、全日制工作、兼职工作、合同工作、季节性工作和临时性工作,目前非全日制工作占所有工作职位的19%左右。而在中国人的眼里常常是”一职定终身”,可能会认为临时性的工作不是”工作”。
新移民贫困人数上升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公布报告,加拿大新移民及移民后代贫穷率逐年上升。1980年移民加拿大5年以下的新移民,平均收入是本地出生人士的85%,到2005年,收入变成只及本地出生人士的65%,即使有政府福利资助,新移民贫困比率仍不断上升。60年代或70年代来加拿大的大陆移民,收入在15至20年内就会与本地出生的人相当,80年代以后的移民,收入水平很难追上本地出生者,部分原因是80年代后,移民来源国从欧美转向亚洲等第三世界地区,由于语言、教育体制及文化上的差异,使这些移民在劳工市场的竞争力不强,从而较难赶上本地出生人士的收入水平。
劳工市场工资缩减也是造成新移民收入下降的重要原因。报告指出,加拿大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类人士:单亲父母,土著,年龄在45至64岁,没有家庭的人,有工作限制的残疾人和新移民。但只有新移民的低收入比例在1989年至2007年间显著上升。如果没有政府的福利,贫穷率将更为显著。新移民低收入率增加更直接导致移民后代贫穷率上升。报告数据显示,移民后代低收入率1980年为16%,2005年增至27%,25年间上升69%。移民5年或以下的家庭低收入儿童贫困率更高,而在本土出生的贫困儿童比率则一直下降,在2005年仅为15%。 报告指出,新移民收入长期处于偏低水平,严重影响移民子女日后脱贫机会。
加拿大统计局不久前出版的《劳工市场2008年移民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新移民学历高但平均工资低和福利少,工作不稳定性较大,临时工和半职工比例大。年龄在25至54岁的移民中,42%持有超出正常工作要求的学位,这个比率在同等年龄段的非移民中仅为28%。非移民的平均时薪比移民高9.6%,比5年以下的新移民高21.2%。工资低于$10的新移民人数比例是相应非移民人数比例的2.8倍。来自加拿大食物银行的数据也证实,新移民贫困增加直接导致移民及其后代的贫穷状况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