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到加拿大已经几年了,前些时趁着机票打折,回国了几个月,再见时,问她一路行程的感受,她说,这话题可是多了,不过我最想说的还是去与留的话题。朋友五十出头,和孩子一起在多伦多生活。朋友说,加拿大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也是许多人的神往之地。几年前,机会到来,她就是这样怀着一种心情来到加拿大的。在过去的这几年中,其间她的精神和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有了很多的改变,但细细想来,她说,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还是更喜欢中国。
朋友这样说,想必自有她的原因和理由。
朋友说,2006年她来加拿大时,之前也不是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但现实的生活还是让她有许多的没想到。没想到打工是如此不易,语言不好是如此尴尬,远离他乡精神上是如此孤独。在是留是回的问题上,她似乎每天都在和自己的思想作斗争。尤其是在前几个月回国了一段时间后,思想斗争更加激烈。她说,这三年中国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是腾飞。说是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但在国内看不一点萧条的迹象。相反,在内需的拉动下,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三年中,自己所在城市的高层建筑简直成了雨后春笋。地铁几号线也在同时施工,很多地方不但不比国外差,甚至超过了国外,商埸里的东西十分丰富,电器品牌款式多而漂亮,样式更新极快,人们精神状态表面上看也是充满自信,穿着时尅踔得体。斗蛞!踮熟人和朋友中发衫锬变惶ú令恕踉尽酰走帧醢朋友中还无人有车!踔在!豕有镣祷朋友都不怠踔有或投资或自住的新房!酢跚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不怠跚朋友有了!躜直就是一种伞鲱呗方式!酢趼熟人也大多都拥有了私家车 怠躐伞鲱食文换恪跚彰显得伞觥鲱虎。相比帧趼!踮来加估锬取蹶里!豕显得自己不仅辛苦不堪!貂至伞鲱也非常潦倒!酢趼别人一大截?
她终于找到了事情的症结。从中国移民加拿大,其本身并不是一个错,但对中老年人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有太多的因素会使中老年人的幸福期待指数跌停板。
她说,首先,从经济上讲,生存就大不易。中老年人靠自己打工赚钱,好的工作找到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本身知识储备就非常欠缺。打体力工身体承受力又很勉强。既便幸运找到一份工,所挣的薪水也只能是维持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以下,刚刚够支付日常开销……(我的这位朋友就是这样,在这里,她无力买房和供房,只能长期和孩子租住在一间房子里,和别人共用卫生间与厨房,她说,这哪里是过日子,简直就是熬煎);靠子女,大多中老年人也是于心不忍或是有口难开。因为子女来这里打拼也不容易,他们各自成了家,自己的开销也很大,让他们再承担父母们的生活,也绝对是一件吃力的事情。当然也非是父母们来这里的本意。从中国带钱来花,中老年人在观念上就接受不了。只要是在心里和人民币一换算,就再也不想从口袋里掏钱。更有甚者,那些像朋友一样五十多岁的人,不但还一时指靠不上孩子,更要自己挣钱补贴孩子上学和找工用。生活上常常感觉是捉襟见肘。
其次,在精神上,更是一种失落。她说,来到这里的中老年人,大多在精神上难以独立和找到自我。家境好一些的,跟着孩子过,多是呆在家里帮着儿女们照看孙儿,或是上网读书看报,电视上的内容也多和自己的关注点有所距离。当然现在有了中国电视频道,比以前好多了,其他实在是没有更多的去处,就算是想去哪里,有的是摸不着路,有的是不会语言,有的是路太远,动不动就得是孩子汽车接送或是坐公交车。汽车接送一两次还可,经常性的父母们也于心不忍。坐公交车,一个来回就是好几块,换成人民币就是好几十,让人胆气小了许多和心疼。还有,就算是都不怕,也舍得,又可以去哪里呢。逛商埸老人没什么兴趣,到图书馆,满眼外文书,中文图书很有限,加拿大的冬天漫长且寒冷,总是让人有一种深层的失落与孤寂。有的人说,可以到社区和教会呀,这也有点牵强,社区还是可以见到一些人,也会有一些活动,但是比起国内来说,实在是不算什么,更何况,在社区里人们的语言也是南腔北调,能畅快交流的人不多。有信仰固然好,但中老年人这一代受了一辈子的无神论教育,一时间说转弯还真难。加拿人穿着上休闲随意,再加上也没有人评头品足,所以人们也容易跟着就不讲究了。这样一来,中老年人在穿着上一随意,就更显得人精气神不够了。
说到底,人应该算是一种精神动物,要得七分物质,八分精神,中老年人,一种观念,一种思维,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早已在头脑中形成,根深蒂固,想要改变实在是不容易。更何况,大部分人其实在国内原来都生活得很好,没有必要让自己到一个国家去做新一轮的打拼。就算是不打拼,纯粹享受,新环境新地方,对中老年人来说也未必可以适应。朋友说,见过许多老人,本来来探亲签证至少也是半年,但一般刚到三个月,就说什么也要回去,怎么都呆不下去了。当然也有一些豁达开朗性情随和的老人,心理和生理状态都调整的很好,很快就适应了加拿大,但在她看来,这样的老人应该算是少数。再要讲起移居,那对中老年人更是一个考验。
朋友看起来对这个方面的情况很在意,说起这方面的事情来,话是滔滔不绝。她继续说道,人们说起来,都知道加拿大的福利很好,但对中老年人来,享受起来可不是容易的事儿。她认识一对来探亲的老夫妇。虽然儿子家住房宽宽敞敞,儿媳以礼相待,小孙子聪明可人,真是可享天伦之乐。但无奈人老了,身上各种小毛病也不时出现。更有意外发生会弄得全家不安。有一次那阿姨突然就头晕目眩到不敢睁眼,在国内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之事。吓得儿媳一边赶紧从公司往家赶,一边又叫来911,911先到了家,但谁也听不懂谁说话,只好再打电话找翻译。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却是漫长的等待,在医院一呆就是18个小时,两人一个躺在担架上,一个坐在长椅上,硬是连一口水都没想起喝。几项检查下来,最后也没查出个所以然,药都没给开一片。但二千多加元算是交给医院了,幸好来时买了保险的,要不然,钱花了大了去了。哪像在中国,家人可以在一个小时就让她得到检查。吓得这位阿姨见人就说,在加拿大可千万千万别害病啊。她们话也说不来,自己搞不定,什么都要麻烦孩子,本来是帮着儿子带孙子的,结果反倒是给孩子添了乱。所以,签证上是半年,不到4个月他们老两口就回国了。
她还知道有一位70多岁的老阿姨,前些年老伴去世了,女儿要给她办移民,她不让,几年后给她办好探亲,她倒是来了。但才刚刚两个月,她就说什么都要回去自己的家。其实,她自己的家也就是一个50多平方的老式楼房,家中除了老伴的遗像也没一个人在等她,但她说,回到自己的家她的心里才踏实。女儿家再好,老外女婿对她再好,小外孙再爱她,但她说就这也不行,因为总感觉这里不是自己的家。平时,女儿女婿上班,外孙上学,家中空无一人,老阿姨站在家门口,一个人也看不到,就是看到了,也只会和别人说一句哈喽,!接下来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总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女儿说你要想住养老院我给你出钱给你办,她说,我要是住也是回中国住,我可不住加拿大。
想想,朋友说的许多事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啊,和加国相比,中国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最大的特点是人过于多,从而带来许多相关的问题。年轻人到国外闯世界,打拼,无可厚非,也是应该。但对中老年人来说,离开中国,移居他方,就像一棵老树被连根拔起,重新栽植到另外一块土壤,其适应度和存活度都让人堪忧。再者他们一般都有很深的中国情结,不管人到哪里,他们想的还都是过去的事情,是在中国的趣事和人情。特别容易引起留恋和回忆。精神孤独是最大的孤独,而中国老人是最怕孤独的,在加国度晚年,一般只会加重老年人的孤独感。,过去的老话:人挪活树挪死,那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说的,不一定适应现在的情况。出于感情和人伦,很多子女为了亲情,为了两代人的互相关照,千辛万苦不惜财力把父母团聚到加国,但真正达到目的之后,才会发现问题也会一个个跟着来了。本来,中国的中老年人都有叶落归根的观念。再加上中国发展势头强劲,更加强了人们的这一观念,所以,让中老年人来加国度晚年,值得慎重考虑。以前听说加国政府给老年人办团聚,一般都要等待三年到四年,这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要办来加团聚的人还是很多的,真心希望办过来的父母们能很快适应加国的生活,过愉快的晚年,也希望还没有办好的父母们在中国也一样活得开心,不管在哪里,都会有好的一面或是不好的一面,所以,心态放平,随遇而安,可能才是最好的生活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