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幸存的韩国“慰安妇”李永秀(Yong Soo Lee,音译)
12月28日,日本和韩国终于就“慰安妇”问题达成协议。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当天下午在韩国首都首尔,与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就“慰安妇”问题举行一个多小时的会谈。
这场持续了70年的“日本性奴”争论终于有了一个说法。
尹炳世介绍,将由韩方发起成立慰安妇受害人援助基金,日方将利用财政预算向该基金提供资金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80万)。岸田文雄表示,日本政府承认在慰安妇问题上负有责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首相的名义“向慰安妇受害人表示诚挚道歉和反省”。
美国媒体VOX发表文章,就慰安妇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解释。
文章称,1910年8月的某一天,对美国人来说就是非常久远的一天,却是让东北亚人依旧记忆犹新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日本帝国正式吞并了主权国家朝鲜。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现在,日本和韩国才就那段历史最黑暗的遗留问题之一达成和解:1930到1940年代,日本强行将韩国妇女和少女征为性奴,称之为“慰安妇”。
1945年,日本对朝鲜的侵占宣告结束,此后日韩邦交在1965年正常化。但是,日本当年所造成的心理创伤从未愈合。
自两国建交以后,日韩双方就持续处于谈判拉锯战中。争议的焦点是如何定性这段双方共同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在日本国内也有着“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近年来,双方的争论集中在“慰安妇”这一个问题上。
直到2015年12月28日,日韩双方结束了持续多年的争论,日本在强征韩国“慰安妇”的罪责上,终于有了结论。
但VOX指出,这不只是关于慰安妇的问题,而是在于判定日本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包括在历史书和现实中对日本的定性。这一定论将决定21世纪亚洲的秩序。这个问题之所以在一个世纪后才有定论,要归咎于美国在占领日本后所犯下的错误。
什么是“慰安妇”?
1931年,日本帝国入侵中国东北,这一事件被很多亚洲人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日军入侵中国和东南亚后,在其军事基地和前线建立了“慰安所”。
据VOX报道,“慰安所”正如其字面意思那样,其目的是用来“慰安”在前线为帝国作战的日军士兵。“慰安所”听起来像妓院,但决不是妓院,而是日军关押外国妇女和少女的军营。在这些军营中,被关押的妇女和少女定期遭到强暴,通常每日多达几十次。
最初,日本主要从朝鲜人中征募“慰安妇”,包括在日本和朝鲜的朝鲜人。日本当局通过朝鲜军警开展招募工作,通常会以城里的好工作作为诱饵,但决不会兑现这些承诺。然后,他们将招募到的妇女运往军事基地,这些军事基地通常位于中国前线附近。在军事基地,她们被锁在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每天遭到多达60至70名日军士兵的强暴。
在整个战争期间,随着日军铁蹄遍布亚洲,日军在被侵占的国家强行征募了几万甚至几十万妇女和少女。在朝鲜,日本撕下了和平的伪装,开始洗劫村庄,抢夺妇女。如果有女子的家人前来阻止,就予以杀害。根据联合国1996年发布的报告,日军抢夺女性的目标往往是学校,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14岁至18岁的少女,从而保证处女的供应。
在“慰安所”发生的暴行根本难以形容。联合国报告中摘录了两名朝鲜受害者的回忆。
受害者Chong Ok Sun在证词中表示,“作为性奴,我们一天要接待超过5000名日军士兵——每人每天要接待40人。每次我反抗时,他们就打我,在我嘴里塞上布。其中一个在我的私处插入火柴,直到我停止反抗。一个朝鲜女孩由于被强暴次数太多而染上性病,导致50名日军士兵受到感染。为了阻止性病传播和给她‘消毒’,他们就在她的私处插入烙铁棒。”
另一名受害者Hwang So Gyun表示,“有一天,一个新来的女孩被安排在我隔壁房间。她试图反抗,并咬了一个士兵的手臂。他们就把她带到后院,当着所有人的面,用军刀把她的头割了下来,把她的身体切成几块。”
VOX指出,“慰安所”的目的不只是为日军士兵提供性慰藉,也是一种宣扬种族优劣的工具。“日本法西斯”痴迷于宣扬种族优劣,因此很多暴行带有系统化色彩。例如在日军侵占的国家大规模强奸“劣等民族”妇女和少女。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慰安所”是一种发泄场所,通过在军事基地让强奸制度化,日本可以更好地控制士兵,防止在军事基地以外发生大规模强奸。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慰安制度”的意义是刻意向日军士兵灌输这样的观念:作为一种战争工具,强奸不仅被允许,甚至是受到鼓励的。两种观点都认为,关键问题在于这是日本大规模犯下战争罪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大规模强奸和屠杀平民。
“慰安妇”争论焦点还包括战后发生的事
VOX指出,虽然慰安妇并不全是当时的朝鲜人,但如今韩国对这些暴行尤其难以忘怀:不仅仅是因为日本征募性奴,也包括之后发生的事情。
1979年,裕仁天皇与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他的统治时期,日本在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但裕仁却未受到任何指控。
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暴行不仅限于征用性奴,但“慰安妇”近年成为亚洲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争议的焦点不仅仅在于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也在于日本如今的所作所为。
据VOX报道,在韩国,谈论“慰安妇”问题其实是在表达韩国人普遍持有的观点:日本对韩国犯下的罪行从未真正得到清算;受害的韩国人从未看到正义得到伸张,因此仍然是受害者。这一观念一直扎根于韩国人的民族受害情结中。韩国人的这种情绪是合理的。追根溯源,恐怕要追溯到1945年日本战败的时候——美国在接受日本投降时犯下的错误。
盟军在德国和日本都设立了战争罪法庭,一方面对战犯进行惩罚,另一方面对罪行进行历史定性,让受害者感到正义得到伸张。但日本的战争罪法庭被西方大国所掌控,只关注日本对西方人犯下的罪行。虽然日军暴行的大多数受害者都是亚洲人,但在11名法官中,只有三名亚洲人,且没有一个朝鲜人。
“这一法庭基本上被白人掌控。”历史学家约翰·道尔(John Dower)在《拥抱战败》一书中写道,“法官或检控官里没有朝鲜人,这一点尤为不合理。(日军的亚洲受害者)无权审判他们曾经的施害者,也无法参加对他们的审判。从某种意义而言,导致今天韩国人愤怒的根源是东京审判在伸张正义方面的不力。”
德国在欧洲的受害者能够参加战争罪调查,他们感到正义得到了伸张,他们的委屈得到了关注,因此他们更加能与德国人和平共处。但韩国人(以及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一直感到不公。
日本和德国之间还有一项显著区别:在德国,纳粹时代的体制被完全废除,纳粹主义被法律禁止。因此,德国人被迫承认自己过去犯下的战争罪和过错。希特勒在德国也臭名昭著。但是在日本,美国不愿意这么做。美国军方当时计划长期占领日本。如果按德国的方式完全废除天皇政府,美国担心会激起民变和暴力反抗,从而产生权力“架空”,让共产主义趁虚而入。因此,美国拒绝废除日本的战时首脑,裕仁天皇得以继续当政但不执政,直到1989年。美国将日本帝国的旧政权转变成了自己的傀儡政府。
逃脱正义审判的不只是裕仁。VOX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民族也逃脱了正义的审判。美国和日帝余孽势力允许甚至鼓励对日本二战时在亚洲的暴行进行粉饰,或者将罪行归咎为个别害群之马。正如历史学家希伯特·比克斯(Herbert Bix)所说,美国让裕仁继续当政,并淡化他的罪行,“让日本对战败结果的定性产生了持续而严重的误解”。
正由于此,70年后,当德国人普遍承认纳粹的滔天罪行,承认受害者的陈述符合事实,认为整个德国民族都难辞其咎时,日本却从未真正认罪,至少不像德国那样深刻和彻底。
日本高官仍然定期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着日本二战战犯的准宗教神坛。日本政客还公开宣称:“日军二战暴行未必那么严重。”而有些政客甚至否认“慰安妇”是性奴,声称她们是“快乐的志愿者”。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重新抬头,开始美化日军战争罪行。
这一切让中韩等亚洲受害国产生一种感觉:日本似乎并未受过审判,正义未曾得到伸张。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受害国民众感到70多年前的战争罪行仍在对他们构成侮辱,成为一个永难愈合的伤口,每次日本政客赞扬战犯或淡化战争罪行的时候,就无异于揭他们的伤疤。对他们而言,日本的战争罪行远未成为历史。
“慰安妇”问题为何如此重要?为何如今爆发?
在日本诸多的战争罪行之中,为何“慰安妇”问题引发如此巨大争议?为何在战争结束70年后爆发?
VOX指出,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韩国方面的原因。今天的美国人一说起韩国,可能会联想到K-POP(韩国流行音乐)。但韩国却经历过一段漫长的保守时期。在韩国,被强奸的女孩会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指责。她们受到孤立和疏远,在压力下只能选择沉默。
这种状况直到1991年才发生改变。一位曾当过“慰安妇”的受害者发出了声音,于是其他受害者纷纷效仿。她们指控的不仅是日本,还有逼迫她们选择沉默的韩国社会。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受害者站了出来,而日渐开明的韩国社会也愿意倾听她们的讲述。
两年后的1993年,日本政府通过“河野谈话”正式道歉,承认了过去的罪行和政府过失。但这一道歉却很快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争议——日本保守分子抨击它,否认日本罪行,从而导致韩国始终无法释怀。
自此之后,针对“河野谈话”的辩论成为了日本政坛的常态,个中分歧其实折射出日本社会对其战争历史的分化立场。这种争端更大程度上是针对如今的日本:日本是否应该承认过去的罪行?过去的罪行是否应该决定我们今天对邻国的态度?曾经伟大的日本是否应该如此谦恭和满怀歉意?
这些争论的内容并不是1940年代的战争暴行,而是今天的日本是否应该成为一个自豪和强大的国家?或日本是否应该向过去的殖民地道歉?日本是否应该接受被美军持续占领的羞辱?但在日本政坛引发这些争论的导火索始终是“慰安妇”问题,以及日本是否应该道歉的问题。
日本的保守派中很多是民族主义者。他们希望日本重建军队,再次成为亚洲大国。因此,他们希望淡化“慰安妇”问题。2012年,日本保守派重新上台,保守派安倍晋三成为首相,进一步激化了这个问题。
多年来,安倍晋三一直宣称“慰安妇”问题“言过其实”;2007年,在他短暂担任首相期间,他通过了一项内阁决议,声称没有正式证据表明“慰安妇”受到胁迫。2012年重新掌权后,安倍晋三开始发表民族主义言论,经常被指责为美化甚至赞扬战争罪行。他还解除了1945年日本投降时对日本军力的限制,试图让日本再次成为区域霸主。
安倍政府在认罪方面犹豫不前,一方面是担心激怒持民族主义观点的选民,这些人已对别国的道歉要求十分不满;另一方面,安倍担心认罪会妨碍日本军力的恢复。但这样一来,日本的邻国再次被激怒,导致日本在亚洲受到孤立;而另一方面,日本极右翼分子大受鼓舞,积极宣扬日本的法西斯历史。
VOX指出,这一切还涉及另一个重要因素:日本还有大量的朝鲜少数民族。这些人至今仍受到种族歧视。这与在德犹太人的情况完全不同——在德国,犹太人不仅受到平等对待,甚至还有强力法律和社会规范禁止反犹主义。这样一来,韩国人愈发感到日本毫无悔意,甚至从未改变。
为何如今日韩和解协议尤为重要?
相比1993年的道歉,日韩如今签订的协议更进一步。日本将向仍然在世的几十位韩国受害者支付800万美元赔偿,并正式道歉。安倍晋三还明确表态,他将以首相的身份道歉。1993年的道歉对此含糊其辞。
作为回报,韩国承诺不再追究“慰安妇”问题。换言之,韩国认可这一问题已获得正式和解。
此次和解关键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方式。
1993年的道歉是日本单方面作出的,而此次协议却由双方共同签署。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教授、东北亚政治专家詹妮弗·林德(Jennifer Lind)指出,此次协议中包含韩国“认可”的意味,让韩国人能在协议中发声,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只是道歉的接受方,还能够发出自己的意见。
林德还强调,这一协议由日本保守派政府签订,而保守派多年来一直批评日本自由派的道歉行为。此次协议的签订不仅让日本政府认同道歉,也让日本民众意识到道歉的正确性。
“因此,最有可能反对此协议的群体却成为了该协议的缔结者。”林德表示,“这将有助于日本社会认同道歉的做法。”
换言之,对1993年协议不满的日本保守派以及感到被排除在外的韩国人,通过这一协议达成了一致。
日本为何选择现在道歉?对亚洲有何意义?
VOX指出,经常关注美国媒体的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印象:日韩之所以和解,是出于美国政府的压力,因为日韩都是美国盟友,美国必须在亚洲建立牢固的联盟来防范中国。但对于这次的和解协议,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日韩自己的意愿,而非美国或中国的原因。
“今天的决策是首尔推动的。”詹妮弗·林德表示,“这一协议表明,韩国与日本和解的意愿比以往更为强烈。”也就是说,韩国领导人决定解决这一问题。林德表示,部分原因是日韩的利益变得更为一致。
这一协议是否会改善日韩关系?对此,詹妮弗·林德答道:“我们要搞清楚因果次序。不是协议改善了关系,而是双方领导人改善关系的愿望促成了协议的诞生。”
詹妮弗·林德指出,自195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在努力撮合日韩,但却从未真正成功。
在某种程度上,安倍晋三认为有必要进行和解。不是为了取悦美国,也不是为了防范中国——至少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大空间,以便继续恢复日本的军力,使日本摆脱“不得军事化”的枷锁(自二战结束后,日本就被认定为“不得军事化”的国家)。
自上任以来,安倍正在逐步恢复日本的军力——他认为这不仅必要,也将成为他的政治遗产。但他的政策遭到日本选民的反对。或许,安倍最初认为,(通过淡化“慰安妇”问题)煽动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有助于为他的军事化政策取得支持。但这一做法却并未奏效,反而恶化了与中韩的关系,使他的军事化政策更具争议。因此,无论安倍内心在“慰安妇”问题上持何种立场,他最终意识到道歉能够为他带来更大空间,从而得以继续发展日本的军力,这或许才是他更为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