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绿皮火车:回家过年痛并快乐着(图)

怀念绿皮火车:回家过年痛并快乐着(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每到年底,抢火车票,回家过春节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在外打工者永恒不变的生活主题。所不同的是,抢票的地点由火车站转到了互联网,回家的列车由高速、现代的高铁、动车取代了老旧、落后的绿皮车(在中国客运火车升级换代的2000年之前,其车身一般都被涂成墨绿色,由此人们习惯称其为绿皮车)。

怀念绿皮火车:回家过年痛并快乐着(图)

  绿皮火车里有无数中国人回家过年的回忆(图片来源:热点新闻网)

  今年买回家过年的火车票,老王没操什么心,因为车票是已经上大学三年级的儿子在网上买的。老王只是叮嘱儿子:不要高铁、动车,争取买新绿皮车(从2014年年底开始,中国客运火车除动车、高铁、城际、市郊外,车体颜色重新刷上绿色,被称为新绿皮车),便宜。还好,新绿皮车的车票抢到了,一家三口三张票,省了近900元(1人民币约合0.154美元)。虽然车慢时间长,但老王觉得很划算。更重要的是,绿皮车有他早年的回忆。

  其实老王的儿子小雷想买高铁票,贵是贵点,但爸妈开小饭馆一年也能挣十几万,不差这点钱;并且高铁时间快太多,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只要4个多小时,新绿皮车却要走13个小时以上。但老王执意要买慢车,老妈也觉得没必要花那冤枉钱,小雷拗不过老爸,只好从了他。老王前两年回家过春节就是坐的高铁,确实很快,车内也很整洁、现代化,但老王还是喜欢绿皮车的热闹,有人情味。

  对于高铁和绿皮车的区别,老王说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绿皮车像传统的农村——混乱、嘈杂,但人与人的关系很近,很容易拉家常交朋友;而高铁像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先进、环境优美,但人与人的关系很远,即使住对门也互不相识,这让老王不习惯,也不太喜欢。每当要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时候,老王都喜欢给儿子讲他以前坐很慢很慢的绿皮车回家过年的故事,今昔对比,总能让人感慨良多。

  排队三天只为一张回家票

  老王其实不老,今年刚刚45岁。他90年代初就来北京打工,那时他还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刚来北京那会,老王不知道干什么好,只要能挣钱他什么都干,所以他干过很多工作:建筑工、工厂工人、服务员等。那时他最盼的就是过年——回家和家人团圆;最犯愁的是怕买不到火车票。

  90年代初的中国,经济刚有起飞之势,一切都还处在要变未变的原始时代,火车还都是绿皮火车的天下,那时买火车票也只能到火车站和代售点去买。平时去火车站买票还比较容易,但一到春节,一票难求,这总让老王发愁。那时的火车站提前预售3天的火车票,但一售票很快就被哄抢一光。

  老王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去买春运火车票的情景。那时他还不知道春节火车票难买,上午10点多赶到火车站,看到长长的排队买票的队伍,他就排在后面,以为只要排着最后总能买到票。但他排了一个多小时轮到他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告诉他票卖完了,他也不好意思多问几句,嗫嚅着在售票窗口站了两秒,赶紧出来了。怎么办?老王心里问自己,他决定明天早点过来排队。

  第二天赶最早的公交车,老王来到了火车站,排队的人比昨天少些但还是很多,这让老王很纳闷,他一边跟着队伍往前挪一边想他们是怎么来的,一边担心能不能买到火车票。40多分钟后,答案揭晓:还是没票。这次老王大着胆子问售票员,怎么才能买到票?40岁左右的女售票员很不耐烦,硬硬的说了句“你说呢?早来,下一个!”老王脸一热,赶紧出来了。

  早来?自己已经是赶最早的公交车来了,还怎么早?这个售票员态度太差了,什么东……老王有点生气,想骂一句,但没骂出来。老王是个通情达理的,不跟她一般见识了。但票怎么买?老王很犯愁。他决定在火车站转转,看看别人怎么买票,想想其他办法。他在售票大厅走走看看,很多人也在讨论怎么买票。有的说晚上不走了连夜排队买票,有的说如果没办法最后只能买“黄牛票”,有的说买其他站试试……

  老王边听边想,连夜排队买票他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黄牛票”和“其他站”是什么意思,他一时没弄懂。但当他来到一幅中国铁路运行图前,看着通向自己家乡的铁路线时,老王忽然明白了,“其他站”是和自己的家乡在同一条铁路线上的其他火车站,只要能买到这条铁路线上的任何一个火车站的车票,自己就能上车回家。想到这一点,老王很高兴,这让他多了很多选择。“黄牛票”是什么意思呢?老王决定问问他人。他找到一个面相和善的大哥,大哥告诉他,“黄牛票”就是那些票贩子故意买很多票到手,然后翻倍再卖给旅客的车票。

  弄明白这一切,老王拿定了主意:连夜排队行不通,要回去上班;黄牛票太贵,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不急;还是买其他站的火车票试试吧。马上,老王又赶紧去排队买票。一个多小时后又轮到他,他赶紧把自己记得的地名一个个说了一遍,可恨,还是没票。第三天,老王5点起床,打了辆出租车——这是他第一次坐出租,赶到火车站,排队半个小时,终于买到了不到家乡的火车票,上车后还要补票到家。当时,老王心里乐开了花,可以回家了!

  拥挤热闹的绿皮车通向家乡

  绿皮车车票难买,上车更难上。老王清晰的记得,90年代初的火车站台那人山人海,东西比人还多比人还大的景象。背着被褥走背着被褥回,是那个时代普遍的打工方式——流动,不稳定,不知道下一年去哪个地方。老王也一样,他也背着那厚厚重重的行囊。

  最让老王忘不了的是,第一次春节回家走到站台,稳稳的看到绿皮火车的那一刻,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真的动了感情,有一种想哭的冲动。那一刻,老王感觉整个世界都消失了,没有嘈杂,没有人流,只有那辆通往家乡的绿皮火车。在眼睛望向火车车窗的一刹那,老王感觉自己看到了母亲的脸,眼神里满是期盼,好像在说,快点回来。

  那一刻是多久?老王说,他感觉有10秒、20秒,但其实他知道那一刻根本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因为汹涌的人流马上把他带回到现实,上火车要赶紧挤啊,不然抢不到好位置!他赶紧跑到自己的车厢,看到一个人上了车但行李还卡在门外。老王使劲往前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上了车,找个靠车门的地方——这是老王喜欢呆的地方,把行李放下,因为自己买的是无座票。

  那些年上车后老王一直挺纳闷,自己十次有九次买的都是无座票,不知道有座票都被什么人买去了?纳闷是暂时的,因为绿皮车车速很慢,从北京到老王的家要走十七八个小时,这十七八个小时的日子该怎么过,是老王要操心的事。其实操心也是白操,人挨着人,行李挨着行李,根本没有腾挪的空间,最后老王都是顺其自然。只要车门不漏风,一切都好办,因为绿皮车没有空调,一旦漏风,晚上睡觉会特别冷。

  还记得有一次深夜,大家打完牌,聊天也聊累了,其他人都各施神通靠着行李睡了;但靠近车门的老王一直没睡着,因为车门漏风,还比较大,怎么堵都堵不严实,他就怎么也睡不着了。听着车轮撞击车轨的声音,哐哧、哐哧、哐哧……老王想到了在家的爹娘,想到了刚结婚不久的妻子,想到了自己这一年的打工,想到了老娘做的饺子,想到了媳妇的笑脸,想到了家乡的同伴,还想到了自己从小喜欢打枣吃的那颗枣树,还有那条流过自家门前的小河……家乡近了,老王第一次在心里感觉到了家乡的温暖与美好。

  感谢绿皮车!这是老王的心里话。不仅因为它带给自己家乡的温暖,更因为一次改变他命运的谈话。现在老王已经记不清和他聊天的那个人是谁,长什么样,是哪里人,但他清晰的记得那是发生在1998年返乡绿皮火车上的事。那天,那个人和老王聊了一路的话,讲自己怎么开饭店,怎么把菜做好,怎么吸引顾客,怎么要挣大钱给父母家人衣食无忧的生活,将来要怎么把家人都接到城里,再也不坐这遭罪的绿皮火车……就是从那时开始,老王有了自己开饭店的念头,有了让父母妻儿过上好日子的决心,也有了事业无成,思乡却又近乡情怯的复杂感受。

  在老王最初离开家乡独自打拼的90年代,绿皮车是连着老王与家乡亲人的纽带,每年春节它都哐哧、哐哧的载着他跨越千里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共享家庭团圆之乐。在绿皮车里,有昔日老王回家的艰辛,更有他回家的幸福喜悦。对老王来说,绿皮车已经化作美好融化在他的记忆里。今年老王让儿子再买新绿皮车车票,也是想与妻儿一起共同体验他往日的酸甜回忆吧。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