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振峰认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尤其是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买房,除了需要考虑就业、公共服务及业余文化生活等问题外,还需要统筹农民工市民化规模,处置好农民工的土地及宅基地,建立好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资料图片
卸任一年左右的前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12月26日与媒体人午餐时直言,要农民工成为进城买房的主力,不大靠谱。“除非土地可以私有化,耕地和宅基地可以转让。这一点太难了。”另外,从以往看,在城市买房人群比重中,农民进城买房的比例非常低,不具备规模意义。(12月29日《证券日报》)
任志强的话到底靠不靠谱呢?随着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化解房地产库存已成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任务之一。要让农民工进城买房,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方面,还需要加快制度创新与顶层设计。假如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得不到满足,任志强的直言或许有一定的道理。
农民工市民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思路,既顺应了亿万农民工的意愿,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转变。
去年10月,国务院就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可以说,农民工市民化和农民工进城买房,政策层面早已有规划和设计。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尤其是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买房,除了需要考虑就业、公共服务及业余文化生活等问题外,还需要统筹农民工市民化规模,处置好农民工的土地及宅基地,建立好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工进城买房,牵涉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是8万元,这个“成本”,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支出。
现在看,当年这个估计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北上广没有被当作样本选择,也未考虑农民工的土地置换等。笔者以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需要进行更合理、科学的估算,现在的“成本”可能比以前更高。
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一个城市的主政者肯定会考虑成本。城市是否有接纳农民工的能力,财政上如何细化政策,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化解房地产库存,非一朝一夕可完成;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也需要循序渐进,逐渐让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落户,让他们与城市人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