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编者按:北京时间1月6日上午9时30分,朝鲜发生5.1级地震,震源位于清津南80千米处,震源深度10千米,靠近中朝边界的中国吉林省部分地区均有明显震感。外界猜测,此次地震可能是由朝鲜核试验引发。两个半小时后,朝鲜中央电视台宣布,该国当天早上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氢弹试验。朝鲜之任性,让世界为难。评论员马尧在凤凰大参考撰文称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及潜射导弹计划将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外交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2016年1月6日9时30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美国、欧洲、中国等多家监测机构同时在朝鲜探测到“地震”,而震源深度10千米。韩国气象局过后证实,“地震”发生在位于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核试场约49公里,并表示这很可能是一次核试验。
两个半小时后,朝鲜中央电视台宣布,该国当天早上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氢弹试验。
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板块中,朝鲜刚好地处海权势力与陆权势力交汇碰撞之处,即朝鲜半岛北部。地处地缘政治战略要地的朝鲜,发展核武器将对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地缘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并且也给中国外交带来不止一个难题。
通过大量核试验采集数据 是核武小型化唯一途径
目前各国装备的核武器主要有三类: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其技术难度原子弹最低,中子弹最高,氢弹位于二者之间,但威力最大。根据朝中社2015年12月10日的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近日突然宣布朝鲜目前已经掌握了氢弹技术。
从技术上来看,朝鲜目前掌握氢弹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不过,朝鲜方面1月6日自称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其实,虽然具备实战意义的氢弹采用的氘化锂6并不难生产。但是与原子弹的种种公开技术讨论不同,氢弹的原理虽然也不复杂,但是稍微涉及实际技术的氢弹的理论构型本身,就是一个各有核国家讳莫如深的最高绝密,比如中国的“于敏构型”。
朝鲜核试验大多选择在10月至2月之间,估计是有气象条件的考虑。此外,朝鲜的粮食生产一直不能满足国内需要,每年的春天正是最困难的青黄不接之时。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后,虽然突然采取连续核试验的方式,但是最后的热核武器实验还是基本根据前面裂变核试验的相关数据作为技术基础。目前的朝鲜因为种种原因受到制裁,面对的环境远远要比印巴开发核武器的时候还要严酷,而且,国家的经济规模也较小,工业体系相对而言也不够完善,因此依靠两次半核试验(第一次核试验不完全成功)的基础,目前是否完成了原子弹小型化都是未知数。
如果已经完成原子弹小型化,朝鲜必然会为了部署进行“箭弹结合”的相关实验。但是就目前朝鲜进行的所谓“发射卫星”实验结果来看,距离成功似乎还有距离。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想开发出以小型原子弹作为引信的氢弹的难度可想而知。
结论:朝鲜毕竟具有了初步的核武器开发能力。在现有的核弹基础上装填部分热核装药实现“增强型核爆”还是有可能的。从这一点上说来,金正恩的言论目的其实跟朝鲜阅兵的方阵中出现“核背包”方队的意图一样,都是一种追求“核模糊”政策的表现。然而,朝鲜已经通过发射“银河”运载火箭掌握了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核武器小型化是其必然的选择。而核武器小型化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大量的核试验采集数据。
朝鲜还有另一选择:发展海基核武是必然
潜射导弹由于其隐蔽性、隐蔽性、机动性,生存能力和各种打击能力俱强,而在三位一体的核力量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朝鲜领土面积狭小,只有12万平方公里左右,几无战略纵深可言,且境内多山地丘陵,不便于大型装备的机动,因此陆基核武器的生存性很低,因此,发展搭载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这样的海基核武器,成为朝鲜必然的战略选择。
朝鲜如果掌握弹道导弹潜射技术,即便其导弹射程较小,没有核潜艇,美国及其盟国也很难通过空中打击来剥夺朝鲜的核攻击能力。2015年5月,朝中社发布一组金正恩视察“北极星1号”潜射弹道导弹水下发射试验的照片。1992年苏联解体,朝鲜引进了R-27(北约编号SS-N-6)潜射中程导弹的全套技术资料,并开始仿制陆基“舞水端”中程导弹。朝鲜现在又由陆转海,推出“北极星1号”潜射导弹。
朝鲜宣布成功进行氢弹试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朝鲜已经掌握了潜射弹道导弹的技术。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是一项技术难度非常高的工作,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首先是导弹出水的难题。潜射导弹要实现水下发射,必须要具备一个强有力的水下导弹发射系统。按照通俗的说法,潜射导弹的发射技术可分为“冷发射”和“热发射”两种。所谓“冷”发射是指借助外力实施发射。导弹先在发射装置中借助高压气体,从弹道中弹出,到达一定高度后,再借助火箭推进器进行点火。“热发射”则是靠导弹的自身动力实现点火发射。即导弹在水下点火后,通过自身的推力射出水面,最大的技术难点是助推器在水中的点火技术。由于水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800倍,水下发射环境和陆上发射是天壤之别,如果点火失败,或者助推装置及其辅助系统设计不当,很容易引起高背压、水压和气压相互干扰、引起导弹出水后载荷失调等各种问题,最终导致发射失败。目前尚未有资料显示朝鲜已经具备了解决该难题的能力。
其次是推进系统的难题。导弹射程的长短由导弹的推进系统决定。推进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和推进剂供应系统(即燃料)组成,发动机是其核心,发动机动力越强劲,其推进系统的动力越大,导弹打出去的距离就越远。因此,世界各国都加大对其发动机的研制。在这方面,美国、俄罗斯都在大力发展超燃冲压发动机、多脉冲发动机。此外,减轻发动机质量也是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另一途径。最常见的做法包括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如新型增强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等,作为发动机壳体材料,来降低发动机质量。
俄罗斯“布拉瓦”战略导弹的发动机壳体,使用质量更轻的有机纤维复合材料,以替代从前使用的玻璃钢和钛合金,大大减轻了导弹的质量。弹道导弹的壳体材料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代壳体材料,是以高强度合金钢为代表的金属材料,例如美“民兵”-3陆基导弹的第一级就是高强度的合金钢;第二代材料,是采用纤维缠绕工艺制造的玻璃钢,是最早的复合材料,例如美国 “北极星”潜射导弹的第二级壳体就是玻璃钢;第三代材料,是芳纶纤维/环氧树脂,例如美国“三叉戟”I-C4导弹的三级壳体全部采用凯夫拉/环氧树脂(凯夫拉也是芳纶纤维的一种);第四代材料,是碳纤维/环氧树脂,也是常说的碳纤维,典型代表是美国的“三叉戟”II-D5,其第一、二级壳体使用碳纤,第三级仍然使用凯夫拉。
这四代材料,每一代发展都是一次巨大的技术飞跃,例如在相同强度下,玻璃纤维壳体比钢壳体减20%-50%;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壳体又比璃钢壳体减重35%;高强度中等模量的碳纤维壳体又比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壳体减重25%-30%。未来,还会不断有更高性能的碳维材料和树脂基材料出现。没有材料显示朝鲜拥有凯夫拉/环氧树脂和碳纤维/环氧树脂的生产技术。
再次是指挥与控制的难题。和陆基弹道导弹一样,潜射弹道导弹一般采用惯性制导和卫星导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制导。但潜射导弹技术比陆基导弹更复杂的是,潜射导弹发射前的自身位置信息由发射平台潜艇实时提供,导弹将这些初始信息和自身的制导信息结合起来,利用导弹内部的计算机分析计算后,实时修正弹道。如果导弹出发点的坐标发生偏移,那么导弹落点发生偏移的可能性会更大,而对于发射潜射弹道导弹来说,有诸多因素影响弹道精度,例如洋流对发射平台潜艇的冲击,造成其初始信息的误差等,这些都会导致导弹在发射后,偏离预定轨道。如此看来,潜射导弹要实现精准打击,不仅要求导弹自身的制导精度要高,而且对潜艇也要有相当高的要求。
最后是发射平台的难题。弹道导弹核潜艇之所以长期备受大国宠爱,主要在于它“与生俱来”的优势:核潜艇可以长时间隐蔽潜航,不用像常规潜艇那样定时浮起充电,避免暴露,它可以根据需要,机动至指定发射地点,发射导弹后可迅速转移,避免被摧毁。所以,弹道导弹核潜艇具备陆基和空基核打击手段所不具备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因此,研制核潜艇成为各国发展核打击能力、拥有潜射弹道导弹技术必须过的重要一关。
此外,随着现代导弹防御技术的发展,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越来越成为关键的性能指标。分弹头技术与多弹头正日益成为弹道技术的标配。这也是朝鲜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
结论:尽管朝鲜具备一定的弹道导弹的技术,但是由于潜射弹道导弹的资金和技术门槛高,且朝鲜到目前为止对上述技术难题并未做过太多技术储备,所以短期内不会具备较为成熟的潜射弹道导弹作战能力。此外,发展潜射弹道导弹所需要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对朝鲜来说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造价高昂,已经超出其国力承受上限。
在可预见的未来,朝鲜发展出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为保护发射潜射导弹的潜艇必须建设一支强大得足以夺取战区制海权的海军,朝鲜海军装备落后,规模小且训练和作战理念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无法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朝鲜即便利用常规动力潜艇勉力搭载潜射导弹(这对朝鲜而言也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其作战能力也是严重不足的。与其核武器计划相比,其潜射导弹计划成功的概率更低,进度更慢。
中美关系受冲击几乎不可避免
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及潜射导弹计划将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外交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首先是中朝关系。中国向来坚持半岛无核化,而朝鲜的上述两项计划明显违反了这一原则,中朝关系将会因此接受考验。其次是中美关系。中美在维护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即维护半岛的稳定。而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和潜射导弹计划不仅破坏了这一共同利益,还将会使美国有强化美韩同盟和美日同盟的理由,必将导弹防御体系部署到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这必将恶化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不仅使中国的导弹力量遭到反制威胁,还会使美国有机会利用导弹防御体系的雷达系统窥探中国境内空中态势。中美关系因此受到冲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朝鲜半岛危机让美国武器销售额创新高。图为韩国民众在首尔国际航空防卫展会上参观“爱国者”导弹发射器。
再次是中日关系。中日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已经严重恶化了双边关系。日本可以借朝鲜发展核武器和潜射导弹的机会趁机强化海上力量,特别是具有导弹防御能力的宙斯盾舰,并将其前沿部署至朝鲜半岛周边地区,从而争取在与中国的海权争端中获取一定的主动权。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将会使中日关系更加恶化。
最后是中韩关系。近年来,中韩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中韩两国在维护朝鲜半岛稳定问题上同样具有共同利益。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和潜射导弹计划同样削弱了这种共同利益,还会使韩国陷入两难:如果部署美国给予强大压力推行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势必触怒中国;如果不部署,有可能会影响美韩关系,这是受到朝鲜直接威胁的韩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综上所述,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和潜射导弹计划不但恶化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还给中国外交带来了一系列而非一个难题。不仅仅是中朝关系本身,包括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中韩关系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和谐之音。
中国该做什么?
出于种种考虑,朝鲜发展核武器和潜射导弹的意志非常坚决,几乎是不可更改的,因此中国劝阻其停止的可能性不大。为将朝鲜核武器计划和潜射导弹计划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中国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加强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和潜射导弹的趋势研究。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和潜射导弹的逻辑分析和技术分析,可以对其发展进度及趋势有较为明确的了解,从而在朝鲜进行核武器试验及导弹试射前做好危机管理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朝鲜如果潜射导弹计划发展到实战阶段不是没有预兆的:比如建造用于执行远洋任务的大型驱逐舰以及远洋海洋监测船。
其次是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表明立场。除日本外,中国与其它相关国家在维护朝鲜半岛稳定的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中国可以与美国和韩国就此问题加强沟通,求同存异,尽量使双边关系因此受到的冲击降到最低。
最后是及早建立与此相关的危机管理机制。如前所述,朝鲜发展核武器和潜射导弹的意志非常坚决,几乎不可更改。因此,中国有必要对此问题所产生的危机及早制定管理措施,以机制化的合理措施来处理朝鲜核试验和潜射导弹试射带来的危机,以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