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16的第一场血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正当众人舔舐完伤口再度踏上征程之时,岂料……
2016的第二场血比往年来得更更早一些……
今天中国股民再次见证了世界资本市场中的新历史:A股开盘不到30分钟就收盘,其中交易时间不足15分钟,市值蒸发3万亿。这是熔断机制实施以来,A股在4个交易日内第二次触发两档熔断。
伴随这一切的便是——证券交易员成了大家最羡慕的职业:“证券公司工作好,其他行业比不了。牛市时候挣钱多,熊市时候下班早。”
不过,上面的调侃也只是交易员们的自嘲。要说,这几天最苦不堪言的群体之一就是交易员了。有媒体报道,甚至已经有基金业高层向证监会游说,以期对现有熔断机制进行改进。
交易员们苦不堪言
基金经理苦不堪言:“流动性比股灾时还要紧张”
据腾讯财经,华东一家公募基金经理坦言,其在晨会上表态,一些个股经历过前几天的大跌已经出现买点,待开盘后可择机买入。
9点30分,沪深两市大幅低开,沪指报3309.66点,跌1.55%;创业板跌2.15%。“我心里开始打鼓”,这位基金经理说道,“当跌破2%的时候,就觉得今天很可能要引发熔断,因此决定不出手”。
下挫在加快,9点43分,沪深300指数击穿5%,触发第一次熔断,并休市15分钟。“休市之后,我们一致判断今天要提前结束了,15分钟开盘后肯定抛压巨大,因为谁跑得快谁就划算,但问题是没有买盘,大家都在观望,很容易触发第二次熔断。”
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公募基金经理透露,会议上基金经理们均不同程度透露出对于现行熔断机制而遇到的束缚。“简单来说,就是想卖的卖不掉,想买的买不了,流动性比股灾时还要紧张。”
在1月4日首日触及二次熔断后,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向基金业协会反馈意见,请求改进新实行的熔断机制。一家基金公司高管亦对腾讯财经透露,基金业已经有高层出面向证监会游说,以期改进现有机制。
新年伊始4天4次熔断,争议声更响了
早在1月4日,熔断发生的第一天,新熔断机制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围绕“熔断机制应否废止”与“如何改进熔断机制”两大问题,大家七嘴八舌,争执不下,就连专家们都莫衷一是。虽然证监会曾明确表示,熔断机制发挥了“冷静期”作用,但业界对这一机制的批评声音仍不绝于耳。
然而,随着今天盘后半小时便收盘的现状,原本的争议声愈发地响亮起来。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直言对熔断机制的批评。他在微博上表示,这项制度(熔断)存在很大问题,名义上是防止股市大幅度波动,实际上已经是人为制造股灾。他建议,从稳定市场、保护投资者着想,应当暂缓实施熔断制度。
私募大佬但斌也持有同样看法。他在微博上坦言,金融市场最怕没有流动性,特别是高估严重的市场。熔断等于加速股灾的形成。投机的市场,本来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熔断相当于叫停鼓声。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甚至建议,应该成立包括主流专家在内的顾问团集体探讨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刘纪鹏强调,应该对监管者和发行者的展开教育,而不能总是前两者教育投资人。“发行者教育势在必行,就是以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家族企业,或者以大股东为主导,以证券公司为龙头,一系列的机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才能把中国投资者的利益真正保护起来”。
更多券商分析师曾更多地从“抑制股市流动性”角度对熔断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方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郭艳红对金融界网站表示:“熔断机制对A股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恐慌情绪,导致流动性急剧收缩。在目前已经有涨跌停板限制的情况下,熔断机制没有任何用处,而且短短四天内发生2次熔断导致提前收盘,算是政策导致的重大失误。”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在当前的A股市场环境中,熔断机制在面临系统性风险时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一旦指数触发了第一个熔断阈值,第二个熔断阈值也会很快被击破,而且熔断机制生效后所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会进一步放大指数的下行风险。
不过,在一片对熔断的批评声中,也有一部分投资人看到了机会。
“对价值投资者来说,当一种资产大幅下跌的时候,贪婪的情绪, 应当远远小于恐慌”,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嘉禾如是说。价值投资者此时唯一要做的思考这种资产的长期远景是否可靠。之后,则选择估值最便宜、长远前景最好的资产“默默的买入”。他表示,新年以来的震荡,已经让包括A股蓝筹股和香港主板股票在内的股权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在批评之余也有对如何改进熔断机制提出具体建议的。
九州证券邓海清认为,设置熔断机制不应当降低市场原有流动性,对于大盘指数要更偏重防范过度波动,对于个股则要更偏重提供流动性。借鉴国际经验以及散户为主的国情,邓海清建议个股涨跌停板放宽到15%,第一次指数熔断线维持5%,第二次指数熔断线放宽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