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国内的朋友找我,说最近看周围很多人在议论移民的事情,老公也有些蠢蠢欲动了。但是自己的家底不够丰厚,一年就是二三十万的收入,再加上一套房产。现在技术移民不好办,也只能办投资了。但是要想办投资,就要把房卖掉,这样过去之后如果再买个房,生活上几乎就没有什么钱了,而且还不一定够。她说,自己对移民不是太热衷,觉得风险太大,也有朋友说这样倾家荡产不靠谱。但是老公很想办,说国外有安全感。她问我:国外到底有什么安全的呢?我这样倾家荡产到底靠不靠谱啊?
这真给我出了个难题。国外有什么安全的呢?
要说工作吧,新移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作不好找。有调查显示,加拿大新移民前十年的失业率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就算是找到了工作,也还有失业的可能。记得我前几天写的北美失业潮把人折磨得要崩溃,就有博友留言说,回来吧,国内没这么严重。
但是你要说不安全呢?每个家庭也没见谁因为失业就活不下去了。失业救济可以管11个月,大病住院全部可以免费,孩子接受公立教育不用掏钱,而且,几年才有一个周期,很多人一扛也就过去了。
每个周末,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在外面游玩,绝对不需要多么富有才能去,蓝天、阳光、沙滩、绿草地、BBQ,每个人的感受都是那么的放松。记得我第一次听到米卢对中国球员说 enjoy life 的时候,和我今天的感受是完全没有办法比的。今天,我的脑子里出现的都是那些平平常常的人,那些享受生活的笑容。冬天滑雪,夏天出海,春秋登山。尤其是上周末,我们去维多利亚玩,在海边的餐厅吃饭,看到非常多的老两口一杯啤酒一本书,坐在海风吹拂的阳伞下,看到小朋友那份关爱和慈祥的感觉,让你不得不感叹生活的美好。这份恬静的感觉和国内的躁动感觉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出国以后,我感觉区别最大的一个是孩子一个是老人。过去,我对孩子在这边的生活有很多介绍。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国外的老人那么从容呢?是他们非常有钱吗?完全不是这样的。在加拿大,税前家庭收入6万加币/年是一个平均值,去掉每年2万左右的生活费,再加上买房的费用,很多老外一辈子也就是一套房子,存款比我们中国人要少很多,有的甚至没有什么存款。但是,医疗的保障、养老的保障、环境的保障,尤其是整个社会对于弱者的尊重和照顾,使得人们对老年生活确实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安全感?
从孩子的角度,很多人出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除了国内目前教育的畸形压力,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应该也是让大家感觉到没有安全感的一个问题。孩子们放弃了十几年的快乐时光拼命啃书本,毕业之后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不能养活自己从而沦为啃老族。从移民过来的孩子看,只要孩子自身不是太差,家长也比较重视教育,一般都会给孩子找一个好些的学校。就算是随大流,考一个差不多的大学也还是要比国内轻松一些。当然,大学阶段可就非常的不容易了。但不容易有不容易的成果,至少可以学点真东西,为自己的将来能积累些资本。这,算不算也是一种安全感?
只不过,天下没有绝对的好事。有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大学读不下来的情况也是不少见的,尤其是孩子大了以后比国内的环境要复杂,真要是在交到一些不良的朋友,最后可能结果要比国内还糟糕(参考:加拿大孩子吸毒现状让人揪心)。
其实我感觉最不安全的可能要算是中年人了。尤其是像朋友这种倾家荡产出来的人,最先承受的就是失业的打击。对于移民来说,不管你在国内工作多么出色,出来以后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就是你的英语水平,或者说是英语的交流能力。虽然加拿大以技术或者投资移民吸引外来人口,但是,实际上对于技术移民,根本没有足够的岗位消化这些人。而对于投资移民,也没有足够的项目让你运作。这种情况下,如果想在这里找工作。很多时候是在和本地人争一些基础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职位,而这,恰恰是新移民的劣势。从这个角度,如果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靠什么?只能说,英语、英语还是英语。
只有英语足够好才能比较快地找到工作,而要想以后的工资能够维持一个比较好的水平,那基本上就是需要本地的专业文凭。如果不能读个本科,硕士博士也行啊 –国外的本科最值钱哦。实在不行,一个技术职能的证书也管用。如果不想付出这样的努力,即使开始的时候找到了工作,但是越往后,后劲越不足。也许开始花上一两年时间会让后面的生活一路顺畅。我觉得,这也是安全感的一个方面吧。
至于说倾家荡产靠不靠谱?
我只能说这个真是因人而异了。想想几十年前的第一批移民,身上就带着几百块钱,就能够顽强地在美国生存下来。今天的移民,条件最差的也要比那个时候好了。但是今天和那个时候又有所不同。毕竟,今天国内的机会不少。比如你在国内税后能挣2/30万,但是在这边,最初的几年非常多的人达不到这个数字。这个时候,真正考验人的就是你怎样去看这种差距。只有自己对于未来有非常明确的打算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不然,对国外的生活准备不足,倾家荡产之后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然后再折腾回去,那可就亏大了。
最近,总有人问我为什么回国的问题。有人说,是不是国外的生活消费太高承受不了要回去?有人说,是不是感觉国外压力太大?其实,国外的生活消费,吃用基本就是一个定数,穷人富人相差不大。想省省不下多少,毕竟一根黄瓜10来块钱也都是比较正常的价格。但是,如果一个月在吃上高出几百块钱,那生活水准就比国内要高很多,什么龙虾、螃蟹、象扒蚌都随便挑。穿的用的方面也是一样,多花不多少钱,就可以全身名牌,甚至包括车,都是这样的道理。当然话又说回来,在国外生活,没有人因为你开了一辆宝马车就对你刮目相看。每个人的日子都是在给自己过。这方面,应该说一点压力都没有。
对于国外的生活,前些年我曾经一直没有想过要长期留下来。甚至当初让孩子在这里上学,都是想打一些英文的基础,为国内做准备。但是,这几年,我对国外的教育越来越了解,对国外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能体会到它的好处。不过,毕竟我们双方的家人,尤其是老人都在国内,年龄最小的老人都将近80岁了,最大的已经90 多了。人都说叶落归根,这个年龄的老人让他们去适应国外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为小一辈付出,却难以为老一辈尽责。我们不在国内的这几年,感觉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受了不少的影响,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而我们自己的生活,多年来习惯于自己做事情,这是我们喜欢的方式。这个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兼顾很多东西,不影响对孩子、对老人的照顾。应该说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使我们不受限于具体的生活地点。
对于孩子的教育,加拿大有非常多的好处,但是,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对中国一无所知,毫无联系(参见:海外妈妈为啥非逼孩子学中文)。而且,我认为,任何一种教育真正起作用的不完全是外部环境和资源,更多的是家长的作用,家长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地安排他们的生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强大,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对的,那么孩子应该有他正确的价值观,有自己的追求。孩子的社会适应性,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国内的教育即使有它不好的地方,但是对孩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更重要的在于家长的态度、在于家长的评价标准。在国内的生活,不是洪水猛兽。就算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未必对孩子就没有好处。况且,国内还有一些集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也未必比国外差。
而且,我所谓的回去,也不是一去不返。从目前的状态看,如果中国的高等教育不改革,那我基本不会选择在国内读大学。所以所谓回来的时间,也要看最终什么时间对孩子最后的选择最有利,同时要兼顾很多别的东西,比如老人、比如两个孩子之间的时间、比如工作安排等等。
我只能说,国内国外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更多的是不同。不管是想来还是想走,最关键的是,先把这些不同分析清楚,然后看哪些是自己能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的,再去权衡取舍。很多人,在国外的时候觉得闷,不开心,回国了又为放弃了后悔。说到底,不是哪里生活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你的心态如何看到好与不好的问题。
这样说来,别人说靠谱不靠谱都未必对自己是正确的。自己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