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国2年随想:工会 管理 证书 移民

2010-08-04 05:10:41  来源网站:加拿大家园网

加拿大随想

转眼之间,我来到加拿大已经两年的时间了。工作日复一日的进行着,每天面对着几乎是同样的人,处理类似的问题。多少觉得有点无聊,甚至开始觉得自己是在蹉跎岁月。尽管在国内的时候就知道所谓“外籍专家”的水平,但来到加拿大之后,对这些本土精英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层次。

工会

加拿大地广人稀,而愿意从事施工行业的年轻人又越来约少,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当这几年油砂开发在阿尔伯塔(Alberta)省蒸蒸日上的时候,劳动力的短缺也就变得尤为突出。更加致命的是由于工会的存在,不同工种之间形成了严格的分工,严重地制约了生产效率,大大地浪费了劳力资源。举例而言吧,通常施工现场工人从休息间到工作区域需要搭乘小型面包车,而这种小破车只要有驾照的人都可以操作。但在工会项目上就不同了,这一工作就只能由Teamster(机动车驾驶员)执行,别人如果做了,就会导致labor dispute(劳工纠纷),接下来的就是头疼的事不断了。而换成重型施工机械的时候,就得有另一个工会的工人来操作了。

劳动力短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增加。除过少数选择Open shop (不通过工会而自由雇工)的项目外,大多数公司都需要通过工会雇佣那些个有限的工人,即便仅仅是几个星期的工作。项目一旦结束后工人就会被Lay off(然后工人就回到工会继续排队等候派遣),因此工人也就无所谓给那个公司打工了。当不少管理人员离乡背井接受local offer(本地雇佣)的时候,来自“同村”的工人却享受着每工作一天近百元的补贴(当然,如果管理人员如果属于紧缺人员的话,也可能拿到补贴)。且不说如此,如果这些产业工人如果能兢兢业业地干活的话,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这些工人的效率低得让人觉得羞耻。拿我们项目为例,有段时间里,四五个焊工,一个星期只完成两个16’的管道焊口;七八十个工人在现场工作,一个星期却只安装了不到一百米的管道。把他们放在中国市场上的话,早饿死好几年,尸骨无存了 (由于劳动力过剩的缘故,中国建筑行业工人的薪水和待遇又低得可怜)。

如果说早期的西方行业工会曾经起到维护工人利益的作用的话,在法律日益健全的今天,工会已经在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了。前几天Alberta省的一个项目就宣布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原定项目的投资成本上涨了近50%。有不少公司或推迟、或取消在Alberta省甚至加拿大的投资而转向美国,究其原因,还是劳工短缺和工资成本过高的原因。

关于工会之补充及澄清

其实工会在加拿大也不是一无是处,国外的施工企业有别于传统的国内施工企业,大部分公司没有自己直属的施工队伍,因此有项目的时候才去招工,没项目的时候就解雇(layoff)。这样一来,如果直接从市场上招工的话就很难保证工人的水平。在安全要求非常严格的今天,一起安全事故就可能把一个公司拖向崩溃的边缘。因此,工会在收取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承担了培训工人的责任。拿我们的工作为例吧,如果把一些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加拿大农民工放到运行中的炼油厂去施工,一点闪失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管理

伴随着工人短缺的问题同时存在的,还有管理队伍水平参差不平的问题!拿我管理的一个承包商为例,当同样的事情重复三四遍,如果重拳打在棉花上一般毫无反应的时候,当开会讨论、逐字逐句地做了记录,会后只要一个小时就能搞定的问题,在催促了两三个星期却只交回了让我们丝毫找不到头绪的结果的时候,当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人给你写出一篇找不着北的信函的时候,那种frustration(挫折感)就不由得产生了…… 有时候真的在想,莫非是我英文不好?逻辑混乱?还是我的智商有问题? 家 园 网

证书

谈到证书问题,加拿大人的死板是出了名的。拿工程师为例吧,如果你没有经过考试,没有拿到所谓的beaver chop(注册工程师章),就不能在Alberta省称自己为工程师。不象国内、其它地方或是美国,工程师(engineer)可以作为一个职位来使用。曾经见过一个老兄的名片和邮件后面的签名,职务头衔是技术经理,但名字后面先后落列了“P. Eng, M. Eng, B. Eng, PMP”,他自己累不累我不知道,我看着挺累的。

比较搞笑的是,一个国内来的同事买房之后,想把院子里的一棵大树砍掉,就找了打高尔夫球时认识的维护球场草坪的Danny。接下来准备重新铺院子里的草坪时,想到Danny是维护高尔夫场的,应该比较专业,就再次联系他。不料Danny告诉同事说他换工作了,正在我们项目上做保安,同时正在考注册工程师证,所以要到下周才能上门丈量他的院子,给出报价,然后决定能否给他铺草坪。

谈起这事,我跟这位在国内做到总工、在海外也工作多年的同事开玩笑说,“看到没有,如果哪天你出张图纸、签个字拿到Alberta省,一准没人肯施工。而拿我们这位维护高尔夫球场草坪的、顺便帮人砍树、铺草坪、兼做项目保安的、考过了注册工程师证书的Danny签的图纸就可以拿去施工!你郁闷不?”

同事听了大笑,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每天开车出入现场时,就拼命瞅保安帽子上的名字,希望能有机会认识这位全能王Danny。

教育

跟国内同事朋友谈起来,不少人向往着能有一天举家移民海外,让从小孩子接受国外优秀的教育。我听了之后,总是不置可否。主要是不想因为自己身在国外了,就拼命告诉国内的朋友国外如何如何的不好,似乎想打击人家,劝人家不要来似的。当然,有人也反问我,国外不好,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但谈到基础教育问题,我实在觉得加拿大和中国走向了两个极端了。中国的很多家长是抓紧一切机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唱歌、跳舞、绘画、书法、钢琴、朗诵,把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整得象个小老头似的。估计有条件的,会连游泳、跳水、体操、田径也一起报名的(当然了,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下,这些基本是不会参加的了)。而加拿大的孩子似乎又太轻松了一点点。五岁的孩子在国内该上全日制的幼儿园了吧?这边每天只上半天。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加拿大夫妻一旦生了孩子后就会有一方不工作或只做part time,重点在家照料孩子的原因。夫妻都上班了,孩子剩下的半天该去哪里打发呢?Day care(托儿所)太贵了!

不要孩子以为上了小学、中学后教育就该走上正常轨道了,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这里的孩子当然过得舒服,没有国内那么多的家庭作业。不过,有不少中国家长是为了不让孩子在国内承受那么激烈的竞争、为了孩子不要做那么多的作业才出国的吗?但出来后看看,当初在国内追求的东西到这里也一样没少,绘画、钢琴、跆拳道,等等。只不过中国孩子换了个来加拿大这种没有竞争的地方,可能在读书方面更容易出人头地而已。

总体感觉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加拿大不如国内,但孩子接受国内的教育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你会知道孩子日后更倾向于在哪个国家发展吗?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就在毕业后跑去上海从事游戏开发工作了,如果他能适当掌握中文,不是给了他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了吗?

而在高等教育方面,国内又太过于教条了些,教研教研,教的多了些,研究的少了点!结果学生是守成有余,创新不足。这也是新一代领导人近几年开始反复强调发展和创新的原因吧!

移民

今日的Alberta省缺乏劳工吗?缺!而且是很缺!除过上面说的建筑市场的巨大缺口外,去Tim Hortons买杯咖啡,一不小心就要排队等十几分钟,不少超市货架上的货物杂乱无章却无人整理,个别医院里空着病床却不敢接收病人只因没有护士去照看病人,去Walk-in Clinic 看急诊等待的时间比跟医生说话的时间多出七八倍,车子出点问题预约维修要等两三个星期,几乎看不出那个部门不缺人的。

但是伴随着劳工短缺的,却是不少移民来了之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原本期待的工作。究竟问题出在了哪里?

个人的理解,加拿大的移民政策中的不合理的评分标准带来的是巨大的人才浪费。现行的评分考核标准使真正拥有加拿大市场上需要的技术工人无法满足移民要求(如汽车维修工、对经验的要求应该远远高于学历),而不少在原住国接受过良好教育、满足移民局要求的人来这里之后却无用武之地,找不到原本期望的工作。

应该说,目前加拿大市场最需要的,是skilled workers,也就是技术工人。而移民局批放的移民中,有多少人是甘心做工人的?要知道,Alberta最低工资大约在$10/小时,就算由于人力短缺的缘故,多数公司都以高于这个数字的薪水招工,但这点钱够支付日渐高涨的房租、日用品、汽油费、燃气费和其它开支吗?

由于语言、教育、工作经历等原因,不少人在短期内很难进入所谓的“专业工作”的市场,因此不少移民在加拿大都经历了长短不一的低迷期,没有一定的积蓄,怕是应付不过来的。

总的感觉是,尽管加拿大名列西方发达国家的行列,但绝对不是处处优秀,在某些方面,实在是无法与其它国家相比。在这个严重缺乏竞争,看似开放,实则保守的地方,究竟是在享受自由的生活,还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我有时觉得很迷茫。

或许这个项目做完后,我们就该换个地方去了。权且把这里当作人生的一个驿站,轻松地享受就好了!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