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京时间1月10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之《21世纪金融监管》中文版出版。四十人论坛的发起人、中共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为该书写序,指出金融改革要注重单兵突进和整体协调的关系,防止改革部门化、碎片化,同时也要拒绝监管上的“父爱主义”,提高依法监管的执行力,仅在单个领域推进某项改革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反过来也会影响这项改革的可行性、可信度。
另一边则是证监会主席肖钢的公众眼里的风雨飘摇。1月7日,在证监会宣布暂停熔断机制后,肖钢再次被传言即将下课,并且言之凿凿称会在“周末宣布”。但随后证监会宣布肖钢任职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主席,传闻被证伪,肖钢已经是任职时间第三长的中国证监会主席,超过周小川成为第二不过数日之遥。
自2013年肖钢任职以来,类似的传言已有很多,重庆市长黄奇帆,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等都成为传言中证监会新掌门的热门人选。历数肖钢被辞职、被调查的传言,便可得知中国近年来经历过几次金融波动。
卸肩地意为甩包袱、推卸责任的地方。事实上,尽管以肖钢等为代表的监管层对金融波动负有责任,但是否任何的金融市场灾难都能够归咎于一个政府监管机构的领导层,这样的逻辑能否成立,是否科学呢?
肖钢经历数次下课传闻
反过来看,这是否也凸显出当下社会市场意识素养的缺乏,轻视规律,对市场的判断中“父爱主义”泛滥,一旦出现问题便要拿“带头大哥”撒气。
可相对比的是,近日中国足球主帅佩兰在任期内被提前下课。似乎中国足球每有低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一位国足主帅的离开,但教练们来来去去,口碑起起伏伏,国足似乎也没有什么进步,单纯用换人来解决一切问题的逻辑看来并不是万金油。
体育如此,金融市场也不例外,二者同为系统工程,且相较于前者,后者的复杂程度和技术细节要多得多。
日前陆媒发文表示,即使肖钢如一些股民所愿提前下课,中国股市的诸多病症能从此改变吗?
文章指,目前激烈反对熔断制度的人,有多少是在制度宣布之时就提出反对,又有多少人专门向证监会反馈过这种意见?同时,如果以后中国股市再次出现7%以上的跌幅,又会有多少人出来指责证监会反复无常,停止了熔断制度?
文章指出,即便肖钢下课,中国股市能不能做出相应改变都是一个存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中国股市灾难频发的根源。
首先,中国股市能不能改变七亏二平一盈,成为七盈二平一亏?文章表示这个股市规律不是某一个人上课或下课就能改变,在相对短期的行情内,股市基本上不创造财富,人们亏损的钱不会蒸发,而是流入少数提前布局、及时撤离的人的手中。
其次,中国股市是否就不会有暴跌?再次,投资人的投资水平是否就能明显提高?第四,投资人因股市下跌亏损的钱是否就能从财政部门得到返还?第五,中国股市是否就不会有IPO的压力?第六,中国股市中的各类勾兑是否就不复存在?第七,中国股市短线炒作之风之后会就此刹住?第八,股市的印花税是否就会取消,中国央行就会大幅降准降息?第九,券商对股市的分析预测能力是否就能显著提高?第十,人民币汇率贬值是否就能暂时结束,海外套利资金就会重新净流入中国股市?
在1月10日出版新书的序言中,刘鹤指出每一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有其特定的拓展模式,只有走完全过程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点。历次金融危机都有一些共同的标志性特征,及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债务负担加剧、经济增长率波动、经常账户赤字等,于是金融危机通常也都意味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严重失调。
这显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人能够造成的问题,而是一定时间内,运动着的规律和静止着的结构相互摩擦的结果。刘鹤称,两次全球金融大危机的共同原因之一,正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超过了微观层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宏观层面的监管能力,金融发展很可能继续沿着“危机—管制—金融抑制—放松管制—过度创新—新的危机”的历史周期律演进。
刘鹤指出,金融监管能从危机中得到的启示是多层面的,加强前瞻性、提高监管体系的适应性、提升判断决策能力等是必要之义。
面对目前中国股市的尴尬境况,某种程度上金融决策层的颟顸滞后当然难辞其咎,但如不能就此对整个体系进行检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只是寄望于通过换人来实现改变,期望显然也有些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