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继2015年夏季的人民币冲击后,又出现“熔断机制冲击”。中国新年伊始的股市发生震荡。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新年第一周全球股市就蒸发了2.3万亿美元以上”。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还不成熟。被股价和货币的下跌搞得手忙脚乱,简直就像是小国才会出现的状况。然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达到美国的3分之2。世界面临依赖中国的代价。
去年夏季以来中国多次出台救市政策。新年之后股价基于实际经济形势下跌,便轻易触发了熔断机制,股市陷入一片黑暗。
从今年引入的熔断机制,如果股价跌幅达到7%将全天停止交易。在美国全天停止交易的情况是当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下跌20%。仅仅模仿形式的中国的机制轻易损害了市场的机能。
股价下跌的根本原因是资本迅速外流。较中国大陆相比限制较为宽松的香港等境外市场的人民币行情反映出经济的扭曲。
正常情况下境内外的人民币行情不会存在太大偏差。但是最近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警惕感出现增强,境外的人民币汇率大幅低于大陆的人民币汇率,如图1所示,两者偏差在扩大。
图2表示资金大量从中国大陆流向海外。与人民币加速贬值和中国股价下跌产生共振。官员、企业经营者和资本家等的资金的外流令股市陷入恐慌。
如果人民币缓慢贬值对出口构成支撑的话,将对经济构成利好。但是,如果是资金外流导致的人民币加速贬值,将压迫金融和企业的经营。
必须防止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应积极实施买入人民币的干预措施。但不可能对抗资本外流的大趋势。
如图表所示,中国的外汇储备正在迅速减少。中国人民银行将外汇储备作为资产持有。外汇储备的减少将通过央行资产缩水,给金融体系带来紧缩的效果。
中国人民银行为了刺激经济,正在实施降息等货币宽松举措。在此背景下,旨在维持货币价值的干预举措将招致意想不到的货币紧缩。中国正陷入须兼顾经济与汇率、“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状况。
中国正在给全世界造成影响。自从雷曼危机以来,美国和日欧借助中国力度空前的货币宽松度过了危机。由于发达国家缺乏投资机会,资金流向了新兴市场国家。
当时中国借助4万亿经济刺激对策最先摆脱了困境,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而如今正在发生的是从美国手中接过泡沫接力棒的中国正在减速。由于中国需求消失,新兴市场国家失去了光辉,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正在明显下跌。
世界金融市场在各种渠道面临压力。其一是石油资金的枯竭。中东产油国正被迫不断减持对外资产。此前作为股票“买入方”的产油国成为了“抛售方”,结果,包括日本在内,各国的股票市场供求出现恶化。
本来,众多资源型国家由于财政和经常收支的“双重赤字”,亮起了债务违约的红灯。此外,作为高收益债的发行者,页岩相关领域的美国能源企业站在悬崖边。高收益债基金等对前景走势感到担忧。
此外,人民币贬值诱发的“以邻为壑”效应也不容忽视。在出口市场与中国形成竞争的亚洲各国将遭受最明显打击。日本以2012年的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摩擦为契机,正在努力摆脱对中国的极端依赖,但如果东南亚等市场失速,也将构成沉重打击。
市场对中国外汇储备“有水分”的猜疑难以消除。投向资源开发等领域、成为坏账的资金随着外汇储备绝对额不断减少,将难以继续掩盖。应注意到希腊危机的开端也是2009年秋季曝光的财政数据造假。
今年是否再次迎来雷曼危机?不,如果世界第2大经济体难以信赖、中东产油国也危如累卵,那么混乱程度将远非雷曼危机可以相比。上天保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