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如果选择2015年中国民众最闹心与关心的事,雾霾肯定要算一件。
2015年,北京雾霾预警灯变成了一道彩虹,红橙黄绿此起彼伏,你要问空气好么,北京人只能和你呵呵。
不过,美国驻华使馆公布的一组2015北京PM指数显示,从2008年开始到2015年这7年中,去年是美国大使馆记录北京空气质量以来成绩最佳的一年。估计北京人听到这个消息,更要无奈的呵呵了。
那么,肯定很多人想问,美国驻华使馆公布的PM指数,是怎么测量的呢?
根据赫芬顿邮报的报道,2015年,北京空气质量最高的月份是8月,PM2.5指数平均仅为44.7,甚至优于2008年的“奥运蓝”。质量最差的是12月,数据达到162.1,这也是几年来冬天的最差成绩。但去年全年平均空气质量,是北京7年以来最好的。
这就是测量表↓↓↓
自1997年以来,PM2.5就纳入美国国标,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PM2.5加入国标的国家。根据绿色呼吸网站报道,目前,国际上测量PM2.5的方法大致相同,美国驻华大使馆也不例外,一般采用仪器测量。
根据规定,仪器所在监测点的建立并不是随意的。监测点要求高度15-20米,空气流通,周围不能有高大建筑物遮挡,也不能靠近烟囱、炉窑等明显污染源。监测仪大体分三大部分:采样头、通道和振荡分析仪器。
也就是说,对一个城市的空气测量,不能只靠一个地区的单一检测数据,而是要在城市的多个地方检测,最终形成报告。
进入监测仪的PM2.5颗粒,会被输送到“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中检测,最后形成PM2.5报告。
可美国驻华使馆的监测,有一个弊病,那就是不具备在“各个”地方设立检测仪的条件。
美国驻华大使馆也曾承认,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无法通过单一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得到。
测量方法大致相同,只因测量站点的多少,中美对北京空气质量检测数据的差距就如此之大么?
在美国驻华使馆发布pm2.5指数并认为北京空气去年“最好”的时候,中国数据结果却大不相同。
根据美国驻华使馆数据,2015年北京的PM2.5指数下降了16%,平均值为82.5。
但中国方面记录的下降幅度不如美方大。2016年1月,北京市环保局发布数据,北京的空气质量在2015年有所改善,PM2.5年均浓度约为每立方米81微克,比2014年下降约6%;PM2.5五级重度污染天数逐年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浓度也有所下降,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约38%和12%。环保局将二氧化硫浓度的下降归功于燃煤供暖系统的逐步淘汰。
而关于2015年是不是7年来中国PM2.5平均值最低的一年,中国并没有公开资料显示。
根据中国环保部官方网站说法,环保部从2013年1月开始实时公布全国74个主要城市的PM2.5数值。所以,从2008年-2013年之间的PM2.5值,并没有记载。
但查询环境保护微信公众号记载的数值可以看到,北京2010年-2014年PM2.5平均值是这样的:2010年:101.15(0.79)微克/立方米;2011年:97.02(0.84)微克/立方米;2012年:91.79(0.76)微克/立方米;2013年:101.31(0.84) 微克/立方米;2014年:98.57(0.86)微克/立方米。
观察这一结果,显然也与美国驻华大使馆测量的不同。分析认为,除了检测网点的多少外,还有一个因素影响着测量结果,就是标准不同。

2012年,美国公布了最新的PM2.5测量标准,调低了PM2.5浓度限值,24小时的浓度在12μg/m3时,空气质量才为为优。
但2012年,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增设了PM2.5 的浓度限值,这个浓度限值是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最宽松的过渡期标准制定的,即年平均浓度限值大于等于35μg/m3,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大于等于75μg/m3。
中美对于PM2.5浓度限值的设定不同,由此计算出来的PM2.5指数自然也不同。举个例子,假设PM2.5浓度为35μg/m3,通过公式计算,中国的PM2.5指数为50,美国PM2.5指数为99。如果当时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为PM2.5,则中国的空气质量指数为50,属于一级优,美国的空气质量指数为99,属于二级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