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1984年6月移民加拿大,一个月后返回香港,继续在原来的岗位工作至1995年中。在合约未满之前向雇主请辞,重返加国,开始我的退休生活。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在多伦多度过了十五个寒暑。在这段不长也不短的日子里,曾面对不少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气候转变,归属感
等等问题。在适应的过程中,苦乐参半。 从起居饮食说起:加拿大之居住环境比香港不知优胜几多。我以同样的价钱在多伦多买到一间独立屋,空间比原来那层楼大了三倍。环顾四周都是绿叶成荫,鸟语花香,真是一处连做梦也不曾想到的乐园。但凡事必有代价:例如夏天除草、秋天扫
叶、冬天铲雪等等工夫都要做足,否则乱草丛生,残叶盖地,积雪成山,除有碍观瞻之外,积雪凝结成冰之后会使路人滑倒而引起意外。 成为独立屋的主人是个全新之经历,需要学习各种管理技能。例如屋顶的人造瓦(shingle)十年八载就需要更换一次,外墙经过一段日子之后也需要涂上
新的油漆。此外,由于多伦多的冬天非常寒冷,保暖的设施也不能缺少。凡此种种都是无可避免的庞大支出,不过算起来仍觉物有所值。由于居住面积大了,可享受到不少私人空间:例如个人的书房、音乐室、画室。除了吃饭和睡眠我俩才会走在一起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各人干着自己想干
的事,互不干扰。过着这样的生活,怎可不心满意足呢? 多伦多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它的饮食文化尤其丰富:英、法、葡、意、中、日、韩、越、泰、印等等,五花八门,使人眼花缭乱。除了众多的中式烹调可供选择之外,我对意大利餐情有独钟。意裔是占数最多之少数民族,意式美食
多得不可胜数。此外,每年由不同族裔所举办的食品节,介绍他们之饮食特色和琳琅满目的美点,使人垂涎三尺。多伦多的市民口福真不浅! 在多伦多华人聚居的地方,中国食品超市多得不可胜数,而且货色齐全,价廉物美。新移民比起他们祖先辈幸运多了,环顾四周都是自己的同胞,陌
生感自然减轻很多。每日三餐吃的喝的都是习惯了的口味,可解思乡之愁。曾经听人说:生活在多伦多的华人社区内,只和同声同气的同胞接触,半句英语不懂也可轻松度日。这句话反映了一些移民的生活状况,值得玩味。 华裔新移民适应加拿大的生活是否不费吹灰之力?未必。凭笔者个
人之经历来说,融入主流社会谈何容易!我在同一地区居住了十五年,略有交往的邻居屈指可数,其他的犹如陌生人,不相往来。我住的那条街只有二十户人家,每次旧人迁出和新人迁入我永远是最后获悉的一个。他们白人之间当然会互通消息,唯独走漏了我。区内发生之事,除非街知巷
闻,消息才不会从我的耳边吹过。例如:两年前我发现邻居汽车的四个轮胎被人偷走了,就四下提醒小心门户。其实同样的事情曾在左邻右里发生过,而我却一无所知。
是否语言障碍把我和邻居疏离了?或个中另有原因?其实用英文作为社交语言我是绝无困难的,可能是由于相互之间漠不关心的缘故才会造成种种隔阂吧?在华人比较集中的社区,这种冷漠的关系可能不会如此明显。 我发觉邻居最关心的是:你不能随意在屋前和屋后改建或加建任何东西,尤
其这些加建物有可能档住了阳光的直射。一切户外建筑都需征求邻居同意才可动工,否则麻烦很多。我曾目睹两户人家因为一座新阳台而交恶,直到加建物拆掉之后矛盾方才平息。邻居也很留意外来的车辆,当发觉不明来历之汽车随意停泊在附近时,会毫不客气召警干涉。如你习惯了对于
这类事情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你可能就不太适合移民加拿大。 笔者热爱打网球,多年前加入了城中某着名的俱乐部,很快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次打完网球之后,习惯了围在一起闲聊。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我一向孤陋寡闻,从这些聚会中获益良多。不过当话题扯得太远时,
犹如堕进五里雾中,顿时感到无所适从。老实说,我对加国之历史、地理、政治、风情、民俗仍了解不多,不时有身在异乡为异客之感觉,思乡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我是退休一族,不再为三餐一宿而奔波劳碌,生活总算惬意。不知其他仍须在职场上拼搏的朋友对移民加国有何不同的感
受。
作者:黄启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