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其实《康熙》还不只是观众的《康熙》,从12年前开播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康熙》节目组就像是一个被精心装扮过的少女,在“四维”的呵护下成长,这四维,即明星、经纪人、媒体人和观众。
昨晚(1月14日),《康熙来了》(视频)终于在一片哭声中画下句点。不知道是不是节目组刻意为之,结尾三场节目恰恰暗合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三别》:新婚别——选取2015年最具爆点的情侣档做嘉宾;垂老别——回顾12年来从激情燃烧到年长岁暮;无家别——依依不舍,曲终人散,各奔东西。不管节目内容是不是和杜甫的《三别》一样,但坐在床上秒哭、关掉灯光泪别这些戏码,单从感情上说,确实已经到位了。
其实《康熙》还不只是观众的《康熙》,从12年前开播到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康熙》节目组就像是一个被精心装扮过的少女,在“四维”的关注和呵护下成长,这四维,即明星、经纪人、媒体人和粉丝。在这最后一次的告别中,小编就从这四维中选取些许案例,来讲讲他们和《康熙来了》那些“琴瑟在御,岁月静好”的点滴。
《康熙来了》的“最后一夜”
明星篇·张晓龙
无下限但有智慧,小s的好试过都知道
2013年,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在台湾热播,张晓龙去台湾做宣传,创下了5天上47个通告的纪录,这位在台湾女性观众眼中温文尔雅的“温太医”,当然也逃不过小S的“洗礼”。
被小S吃豆腐不尴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那期节目一开场,小S就拿出自己“吃豆腐”的看家本领,先是让张晓龙闻她的头皮,紧接着闻胸口、按摩腿,最后干脆投怀送抱,黏在张晓龙的身上不下来。连蔡康永上前喊cut的时候,都被小S拒绝,并以‘死太监’的称呼还击。张晓龙说,这之前真的是没有任何准备,也准备不了,“你不知道他来什么,真不知道”。
那怎么办?真诚。
“真诚的来就行。现场没有时间准备,他们又是完全不会走流程的,来什么招接什么招就是了。”所以前面说的投怀送抱的那一场,张晓龙不光没觉得尴尬,而且还应对得有模有样,一句“请问还可以闻别的地方吗”,就让开场出现了个小高潮。
《康熙来了》中,张晓龙被小S“吃豆腐”
随后小S的妈妈也上台去抱张晓龙,小S当时对妈妈说:“不抱白不抱!”——“不抱白不抱,这真是娘俩吗?”张晓龙笑着说。
至于后面的访谈就更不在话下,真诚、真聊、真说,张晓龙说:“一直在大学当老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能力还是有的。”
况且张晓龙的“背景”够硬,来上《康熙》之前,好友林志玲还亲自给蔡康永发信息,希望他能够帮忙照顾张晓龙。虽然一提到林志玲,就立刻转化成《康熙》中小S那个万年不变的“嫌弃梗”,但张晓龙却丝毫没见传说中的“招架不住”的情形。
结束是新的开始 “真诚”是《康熙来了》的亮点
蔡康永和小S在微博上宣布将退出《康熙》那天,张晓龙也特意发了微博缅怀。“恋恋不舍,带给大家欢乐那么多年的一个节目,突然就撤掉了,会引起很多观众、网友的不舍。”不过就停播这件事本身,张晓龙也表示可以理解:“一个结束意味着下一个新的东西开始,什么东西不变,总会有它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所以我觉得这一次的结束一定是意味着下一个新的更好的东西的开始,有才华的人一定会做出更好的东西。”
在张晓龙的记忆里,除了这些细枝末节,他最直观的感受还“真诚”二字,在讲述和《康熙来了》的故事时,“真诚”这两个字被他重复了有十几次之多。
在上这期《康熙》之前,很多朋友都给张小龙打电话发信息劝他别去了,《康熙》的问题无底线无下限,怕他接不住,回头败下阵来“丢丑”,但张晓龙自己倒没这么认为,“所谓无底线无下限,只是他们的幽默和娱乐的方式,关键倒不在于你去怎么接,而是你上节目够不够真诚。”
张晓龙录制《康熙来了》
在他看来,《康熙》主持风格上放得开只是表象,实际上一来一往的交谈中却充满智慧。“S主持的节目能把握住整场的节奏,她能知道问什么东西观众爱看,另外他们也是真诚的,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什么东西是假的东西,谁都看得出来,现在人都聪明,所以他们首先是真诚的,这样才显得珠联璧合。”
经纪人篇
棚好小啊,人好少啊,但却是无法取代的存在
对于业内资深经纪人晓燕来说,《康熙来了》这档节目算是她的“福星”,张晓龙、陈晓东、黄晓明……前前后后她带过不少人上《康熙》,每一次都印象深刻,每一次也都意犹未尽。而随着《康熙》在内地越来越火,内地艺人到台湾上通告,《康熙》已然成了“经典菜式”。
团队小而精,效率高而快,比《康熙》更专业的少有
晓燕对《康熙来了》的第一印象,就是“棚好小啊,人好少啊!”而且不光是这样,跟我们内地现在越来越流行的一棚专用不同,《康熙来了》一直保持一棚多用的传统。也就是说,这个摄影棚,可能昨天还在录制《小燕有约》,明天布景道具简单一换,就变成《康熙来了》。
在工作人员上面,因为是访谈节目的缘故,也不会有很多人,只是简单的导播、摄像、keyboard、这些标配,有时候会有其他媒体到场,但依然不是那种动辄上百人的的阵仗。“一切看起来简单、平和”,就只是访谈而已。虽然口音有差,但沟通起来也不费劲,“台湾人都热情,说起话来有点小温柔,很愉快”。
所以每次录制的时候,基本都是这么个轻松的氛围,“我们在一旁观看的工作人员反而倒不会像上其他通告一样那么累,需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的,而是真的成了观众,就在下面看着,看一期节目的感觉,很享受。”
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下,艺人的表现也就会更放松,甚至渐入佳境,所以黄晓明上《康熙》时,除了被小S调戏,还在现场跳起“蜡笔小新舞”,这在其他访谈类节目中,也真的是难得一见。
黄晓明曾在《康熙来了》中大跳“蜡笔小新”舞
《康熙来了》的节目录制,更是少有的快,晓燕回忆,像自己带张晓龙就录制的那期,“基本是50分钟的节目,录制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到50分钟的时候,主持人就会说够了够了,效率非常高,这跟我们之前一个小时的节目,录三四个小时的情况都有,有很大的不同”。
停播不是绝唱,说不定多年以后又会流行回来
对《康熙》的停播,晓燕作为经常去现场的经纪人,自然是很惋惜。可是她的第一直觉,又不是出于职业上的。“在这之前,去台湾跑通告,《康熙》当仁不让是风向标。可是它传出停播的消息后,我倒没有立刻想到下次带艺人去台湾,会错过一个好的通告,完全没有这样想。”
带艺人上《康熙》这么多次,经纪人晓燕似乎对它有更深的感情,每次去录制,都会认识一些新的人,跟《康熙》的前制作人陈彦铭(又叫B2哥或B2)也一直保持着微信联系。“因此对《康熙》的停播更多是感情上的不舍,前两天又看到新闻上曝出最后一期录制的新闻,刚看到图片就已经有想哭的感觉了。”晓燕有些感伤。
《康熙来了》结局中,蔡康永和小S的不舍也带哭了网友
然而节目停播并不意味着就是绝唱了,“其实不管是综艺还是其他形态的东西,总是有一个生命周期,现在《康熙》停播了,只是目前的结束而已,并不意味着这类节目的消亡,虽然时下最流行的是真人秀,所有制作公司也都在一窝蜂地做,但是说不定十几二十年后,这种棚内的、亲民的脱口秀又会重新流行回来”。
这话听起来貌似倔强,却又不无道理。
媒体人篇
世纪大和解的唏嘘、落幕的伤感,《康熙》举手投足都是热点
对于媒体人小涵来说,《康熙》的停播跟她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光是针对职业上的即时新闻跟进,对娱乐新闻从业者来说,一个节目结束后,好长一段时间,两位主持人的行踪还是热点,即便将来做其他策划,《康熙来了》中的种种,信手拈来,也还是不错的素材。
从粉丝到媒体人,《康熙来了》给我选题灵感
十年前,小涵是《康熙》的死忠粉,十年之后,《康熙》的各种热点,成了小涵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小涵回忆说:“那时候上大学,看《康熙来了》流行囤着看,因为每天等一期,这样看着太不过瘾了。”对她而言,如果不是讲那种奇奇怪怪的发明之类的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能一口气看十期左右,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漫长的“囤货”时期,“又攒了十期,花上一天时间,一口气看完,这‘酸爽’,才正宗”。
随着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小涵的职业又一次跟《康熙》接了轨。“我刚工作那会儿,有时会犯一个毛病,比如发现这条明星新闻,这个艺人,上过几次《康熙》,我就会名正言顺的把她的热点当新闻推送,可是跟同事一打听,好像大家都不认识她哎,然后就会有挫败感。”
对于媒体人小涵来说,看《康熙》已经成为工作的日常
当然现在的小涵的专业程度,跟当年相比已经一日千里,但《康熙来了》还是与她的工作分不开。“每周最头疼的就是选题会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通过看《康熙》找灵感,并且我发现,在我的同事中,有好多也都是《康熙》的死忠粉。”小涵现在在自己的单位负责一档图文盘点形式的原创栏目,有两期选题的灵感就来自《康熙》。小涵回忆说,“其中有一期还涉及到去世的人,当时心里有点难受,做出来的稿子也带着些感怀的情愫,真是带着爱去做的。”
《康熙》已经物化成人,以后不会再这样追台湾节目了
做媒体人有一个便利之处,就是好多消息,媒体人会先于普通受众知道。小涵从业多年,在新闻监控上常用的三大法宝是:微博、facebook、 Instagram,再有就是和圈内人的聊天。“像《康熙》在去年那场经典的‘世纪大和解’,还有前一阵两人相继发微博请辞,都是一早就有迹象流露出来的”,小涵说:“尽管很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出,但真的看到这个消息后,还是觉得很惊讶,然后觉得可惜,还带着点儿伤感。”
2015年10月16日,蔡康永和小S相继在微博上告别宣布告别《康熙来了》
小S微博截图
在小涵的眼里,这十几年,《康熙来了》对她而言已经不是一档简单意义上的节目,而是物化成人,更像一位相处了十多年老朋友,甚至感觉比朋友还要亲。“因为你几乎每天都要在看的几个人,你就想说如果没了这个节目,以后怎么办”?小涵叹了口气,“我以后再也不会去追一个台湾综艺节目了”。
粉丝篇
没人比我更懂《康熙》,每个细节都值得怀念
话说回来,《康熙来了》最终要呈献的对象,还是观众,播出这12年来,普通观众变成了粉丝,粉丝又变成了死忠粉,木木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木木来说,《康熙》是自己成长路上的最佳伴侣。
《康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记住 想去台湾就是因为它
康熙的死忠粉都有一个特点,每逢聊起节目,他们总会拍着胸脯说:“你们都没我看得久。”作为这个结论的佐证,木木对《康熙》12年的变动如数家珍:“12年的《康熙》,换过7次背景板,3次主题曲,8个制作人,来过10多位小S的代班主持,一集《康熙》大概会说到12-15个小故事。”
“官方的统计应该跟这个数字有偏差吧?”记者问道。
“不会,我敢肯定”,木木依然拍着胸脯。
不管确切数字是多少,其实此刻这些也并不重要。有多少人会细致到把这些都记在心里呢?这个死忠粉,当得名副其实。
木木说,自己喜欢看《康熙》,不光是因为蔡康永、徐熙娣,也不光是因为她的话题尺度大、劲爆。其实很大程度上,了解台湾的各种民俗、小吃、小故事,都是通过《康熙》来的。“一直对台湾那个地方就很想去,主要是因为这个节目,我所有对台湾的了解都是通过这个节目,而且觉得这个节目能给我的已经够了。”木木说,那时候自己还设想过去台湾的情形,“《康熙》里面讲的那些都想去尝试,对《康熙》的储备,一定是本很好的旅游攻略。”
《康熙来了》中,也常会讲一些与台湾民俗有关的话题
后来木木工作了,也有机会去了台湾,逛了阳明山,吃了蚵仔煎和面线,就突发奇想要去《康熙》的录制现场看看,后来因为行程上的种种原因耽搁了,没去成。“回来以后还遗憾了好一阵子”。
跟着康永和小S一起哭 最大的心愿是能有一部超清收藏版《康熙》
当蔡康永和徐熙娣相继在微博上请辞《康熙来了》时,木木也跟着伤感了一回。“现在年纪大了,情绪波动没那么大,要是换作几年前,我一定会大哭一场的”。木木说,当时网络上流传起那么个段子,说《康熙》最后的收尾应该是这样:只有蔡康永和小S两个人。两人一边对谈,舞台布景就一边被拆掉。接着keyboard 老师也走了,音效一下消失;特效老师也下班了,特效也变不见;最后演播厅拆得四壁徒然,两个人款款站起来,跟大家道别。
“看到这个说法,真的是眼泪瞬间飙出来。这几天又在播大结局,标题还是‘最后一夜’,就有种想看又不敢看的感觉。”木木说,“我怕他们的告别方式真的是这样,如果真的是,我一定会哭得稀里哗啦”。
虽然昨晚的《康熙来了》大结局并没有按照网络上流传的这个版本严格进行,但这不重要,一档陪伴了粉丝们12年的节目做告别,无论用什么形式,“催泪”都是无法越过的必然。
《康熙来了》的最终结局令粉丝唏嘘不已
“如果再给自己留些对《康熙》来了的念想,你想要什么?”记者问。
“给我一套《康熙来了》12年的超清收藏版光碟吧”,木木说:“它不光是一档节目,也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印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