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反腐“漏洞” 王岐山亲信何以倒戈?(图)

直击反腐“漏洞” 王岐山亲信何以倒戈?(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京时间1月19日,陆媒财新网刊出《陈光中谈周薄案:反腐应与民主法治改革并行》文章,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光中之口直击反腐“漏洞”。按照陈光中的说法,应反思周永康等高官何以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缺陷,需要按照民主、法治的原则进行改革。与王岐山关系甚密的财新网再刊敏感言论,直击中共反腐的漏洞,再次引发外界对中共体制走向的猜测。

直击反腐“漏洞” 王岐山亲信何以倒戈?(图)

  频频试水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刑事诉讼法学家陈光中在点评周、薄案时表示,不能简单把周永康、薄熙来等高官落马看成是当局反腐决心的表现,而是要反思这些人为何能步步高升以至于成为“政法王”、“西南王”,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缺陷,需进一步按照民主、法治的原则进行必要的改革。“党政一把手权力太大,表面上好像有制约,实际上制约不了。”

  之前,俞可平也曾在财新网发表文章《俞可平:我们违背了哪些政治学公理》,作为胡锦涛时代的智囊,裸辞的俞可平直言中共官场乱象,批判中共政治体制违背了六条政治学公理,并表示“如果违背了这些公理,无论是谁都会受到惩罚。

  在其看来,很多中共官员对上唯唯诺诺,对“主人”百姓则颐指气使。因为现在一些官员的选拔制度,违背了一条政治学公理:谁产生权力,权力就对谁负责。如果这个官职是老百姓给的,那这个官员就必定听老百姓的话。如果这个官职是上级领导给的,那他当然就只对上言听计从了。

  当然,近期包括复旦大学教授王永钦和美国学者福山都在财新网上发表“宪政”“民主转型”“民主责任”等都在不同程度指责中共体制存在的弊端。共识就是中共的反腐不触及体制改革只会治标不治本,然而倘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将涉入更深的水区,改得不好势必会危及到中共的统治。

  众所周知,陆媒的言论一直都受到中共宣传部门的严格审查,能在财新网频现试水宪政、民主、法治的言论,也说明宣传部门放松了限制。更有未经证实的坊间声音认为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与习近平、王岐山的关系甚密,这也是财新网敢于频频刊发敏感言论的重要原因。

  渐进式犹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十八大以来中共掀起了运动式的反腐风暴,一些冤假错案也得到司法的纠正,民众的肯定和支持一路飙升,似乎都在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信号。然而,有人认为中共在宣传领域收紧了媒体的言论,甚至网间传出未经证实的“七不讲”9号文件(普世价值不要讲、新闻自由不要讲、公民社会不要讲、公民权利不要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错误不要讲、权贵资产阶级不要讲、司法独立不要讲)。一批具有争议的“维权律师”“异见人士”被中共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等罪而逮捕。

  不论中共是有着“善其事”的大布局,还是“利其器”前期考量,中共的行为让外界揣测不透的同时,也表明中共确曾在努力做着某种改变。有学者认为中共在前期扫清了腐败的障碍以后首先实现良好的改革环境,而接下来将在政治体制上进行微调,而这种调整程度如何还需要国内实际的情况而定。

  因此前期收紧宪政民主的言论或是要避免类似“八九”事件那样剧烈的变动,失控会影响社会稳定。而虽然渐进性改革的口号在淡化,但是实际情况还是需要这种渐进的方式。而此次,陆媒财新网频频刊登“敏感”言论的变化也代表着中共宣传变化的积极信号。

  变与不变

  “变与不变”民众或是最好的评判者和推动者,胡锡进说:“没有刘艾浦,中国就是朝鲜”,亦或只是对民众在“推动”中国变化的另一种诙谐说法吧。而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必将对精神层次的有着更高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的社会心理促使着民众寻求变革。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中共作为执政党也势必会顺应历史的发展,因此对于政治制度的变革或完善也将会是持续性的,从短期来看(两个一百年内)中共不会走向西方视域下的“宪政”,但是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或走向“第三条道路”,还有待中国高层的政治智慧去探寻。近年来,西方的宪政民主更是暴露出种种问题,而中共的“特色制度”也未必像西方政客认为的穷途末路。陆媒敢于抛出“敏感“的言论也是一种让”子弹飞一会“的寻求社会激荡的探索吧。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