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北京分行爆发票据窝案 38亿无法兑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农行爆发票据窝案 38亿无法兑付】财新网报道,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2名员工涉嫌非法套取38亿元票据,同时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据进行回购资金,且未建立台账,回购款其中相当部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由于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公安部和银监会已将该案件上报国务院。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某国有大行巨额票据案件在票据市场迅速蔓延,一定程度上影响票据贴现利率出现大幅反弹。1月20日,直贴市场屡次涨价,涨幅超30个点,转贴市场亦大涨30BP左右。据记者多方了解,此次事件系某票据中介机构以“一票多卖”的方式从银行内套取资金,涉案金额之大在票据市场较为罕见。2015年底,银监会下发203号文对票据业务作出风险提示,并重拳整顿票据业务。

  票据变报纸!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事件的大致经过是:A银行以买入返售的方式与B银行做了一笔票据转贴现业务,按照规定,纸票本应在回购到期前,存放在A银行库里,不得擅自转出。但事实上,纸票在回购到期前,已被票据中介取出,卖给了C银行。买入返售到期后,钱并没有回到账上。而库中的票据则被换成报纸放在库里。不过,这一细节并未得到相关部门核实。

  因票据在转贴现时均有银行的信用背书,前手均要履行承兑责任。因此,该案件不仅涉及金额巨大,还牵涉到五六家机构,涉两个买方、过桥,以及中介。“票一旦流转起来就是钱。”一般一张票据金额是5000万,有消息称此次事件金额高达38亿元之巨,说明并非一笔业务,可能涉及几十张票据,但尚不能确定涉事的是否为同一家企业。不过,涉事金额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以官方公布消息为准。

  大行加强票据风险管控

  在国内票据市场上,长期活跃着大量票据中介机构,它们游走于灰色地带,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中,起到了撮合的作用,在银行间票据流转的低买高卖中,赚取几十个BP的费用。但有的中介并不满足于做撮合交易,它们帮助并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造假,或篡改票据金额,从银行套取现金,将假票据引入银行领域,对市场影响巨大。

  而对银行来说,因票据属于其信贷资产规模的一部分,它们有寻求以转贴现的方式,将规模从表内转到表外的动力。而清单(纸票不见实物票据)交易,可以帮银行减少交易成本,但未见票先付款的方式,也带来风险隐患。

  据一位大行票据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常和中介合作的都是小银行,份额小、信息不健全。大行有自己的票据营业部,有分支行,都是直接开立票据,风控能力较强。该人士认为,出现这样的案子可能是两方面问题:一是说明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二是银行有关人员可能牵涉其中,出现票据被调包的现象。目前,该行正在对存量业务作排查,近期已将相关机构列入黑名单。

  大行对票据风险的管控更为严格,多家大行总行对票据业务作出风险提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某大行北京分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近日下发通知,1月14日起对票据融资业务进行风险管控,仅办理政策性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交行、中信、光大、华夏、广发、平安、招商、浦发、兴业、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和北京农商行)承兑银票的票据贴现业务。

  另一家大行总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近日已下发通知,要求对票据业务作风险排查。

  近期,监管部门对于票据市场加强了监管。2015年12月31日,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203号)(203号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现场检查后作出风险提示,发现的违规问题包括: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削减资本占用,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贷款规模;利用贴现资金还旧借新,调节信贷质量指标;发放贷款偿还垫款,掩盖不良等七方面。

  通知强调,各金融机构不得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已办理承兑、贴现的各种凭证原件要注明银行信息等,防止虚假交易及发票重复使用。

  截至2015年11月末,金融机构票据融资规模为4.64万亿元人民币,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接近5%。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