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副国务卿布林肯20日至21日访问中国,在北京会晤中国副外长张业遂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约略同时候,前副国务卿伯恩斯也在台北,会晤总统当选人蔡英文,显示美方同时启动促成两岸继续谈判的沟通机制。但从蔡英文立场迄未松动、民进党秘书长吴钊燮来美继续沟通、北京立场更坚定、台湾新政府与大陆尚未融冰等迹象看,美方启动稳定两岸的第一回合沟通机制,显然并未成功。
尽管美国稳定两岸关系第一回合沟通未立即见成果,但并不表示美国与两岸共同努力徒劳无功。美中台三方都在为未来台湾新政府与大陆之间继续对话谘商,营造良好气氛。在蔡英文新政府与大陆建立互信前,先营造好谈判气氛显然十分必要。
北京在台湾大选前官媒勐抨击民进党的立场与政策,反而未点名批判蔡英文个人,显示北京早就预判蔡英文会胜选,刻意为未来两岸关系预留空间。蔡英文投票前一天与选后连续表示,她「感受到大陆的克制和善意,这就是最好的沟通」,目的也在为两岸关系预留转圜空间。
美方启动促成两岸继续谈判的机制,在告诉「蔡政府」和北京:美国希望两岸持续对话,维持稳定的两岸关系,至少暂时摒除用「台湾牌」作为美中战略竞争,制衡中国的可能性。
其次,华府虽瞭解布林肯访北京,不可能使命必达;但布林肯已为民进党新政府争取更多时间,并向北京承诺,美方将持续对民进党新政府施压,也会约束蔡英文谨慎从事。蔡英文需要时间调整两岸立场,北京也希望她像过去一年一样,每一次都「多挤出一点牙膏」。
因此,蔡英文5月20日就职演说前,两岸应可相安无事。至于她主政后的两岸关系,端视她就职演说针对两岸关系大方向与政策承诺而定,北京在「听其言」;还要看她第一年两岸政策的政绩,这是「观其行」。
蔡英文对「九二共识」的立场,已从不承认「九二共识」存在、提出维持两岸现状,挤出第一截牙膏说「承认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希望未来两岸「求同存异」。既然她能不断挤牙膏,北京自然对她有期待。这也是为什么大陆学者一面对台湾新政府不断提警告,国台办则一面对台湾新政府提高要求。简言之,就是透过警告与要求,软硬兼施,向台湾新政府叫价,希望取法乎上,至少能得乎其中。
第三,布林肯会晤张业遂与张志军时,应会代替台北探询北京与台湾新政府在谘商「九二共识」或两岸新共识时的弹性空间与谈判底线。民进党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两岸谈判不能有「预设立场」(即「一中前提」)。即使布林肯代传话,但要北京接受民进党这项原则,显然绝非易事。
对北京而言,蔡英文不想接受「九二共识」当然可以,但必须提出包含具「一个中国」核心意涵的新共识。对大陆来说,具「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就是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即使措词不同于「九二共识」。
美方深知,要让选前一直拒绝「九二共识」的蔡英文,亲口说出接受「九二共识」,弯转得太大、太突然,殊非易事。而要让她在5月20日亲口说出具「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或「一中原则」,显然更困难。从民进党政府与北京就「九二共识」或新共识的谈判弹性空间、底线与原则差异看,双方短期内想谈出结果,本就不太容易。
第四,从与张业遂与张志军的对话,布林肯也瞭解到北京的坚持。例如,立法院可能通过蔡英文宣布列为优先法案的「两岸关系监督条例」,内文绝不可含有「两国论」、「一边一国」或任何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文字,否则大陆将不惜让两岸关系倒退,也会停止两岸谘商和谈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陆坚持,蔡英文在就职演说及任内,有关两岸关系或可「求同存异」,但绝不可代替「九二共识」,也不可和中国文化、文明、历史、血缘、中华民族做出切割。在台湾未来修订课纲时,更不可「去中国化」。问题是,这些正是蔡英文最想做、最想向选民交代,区别她与马政府不同的政策。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议题对中共、对绿营的政治意义,都和「九二共识」或两岸新共识一样,重要性不相上下。民进党新政府想跳脱的,正是美、中联手编织的「无形之网」;在这张网约束下,蔡英文政府想「政治突破」,就如同陈水扁的「撞墙式外交」,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