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作为本次中东之行的最后一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23日抵达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领导人时隔14年来首次访问伊朗,同时也是1月16日伊朗落实伊核协议、正式摆脱国际制裁后迎来的第一位外国首脑。
正如西方观察人士所指出的,习近平对伊朗的访问意味着北京已经在德黑兰占得了一着“先手”。国际制裁宣布解除之后,即将对外全面开放的伊朗成了全球疲软的经济大势当中独秀的一枝花,韩国有报道称2016年以来各大商社纷纷赶赴伊朗,而欧洲企业更早在半年前就已摩拳擦掌,伊朗总统鲁哈尼即将在月底展开对欧洲多国的访问,习近平在这一关键时刻抵达德黑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与此同时,伊朗的解禁还意味着中东地区博弈当中出现了新一个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从也门到叙利亚,伊朗的影响力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整个中东地区,而这也成为中国抢先“登陆”伊朗的另一大理由。
伊朗解套习近平旋即赴伊
“抢滩”伊朗
2016年开年仅仅二十几天时间里,伊朗的经济表现已经获得全球瞩目,在从全球股市到多国货币汇率再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频传噩耗、“跌”已成为2016世界经济最重要关键词的现在,伊朗股市却连续数日传出大涨甚至涨停讯息,与此同时,多家国际机构也预测伊朗今年经济增速将超过8%,极有可能跃居全球第一。
许多分析人士相信北京政府想迅速行动,成为首批从伊朗的开放中直接获益的国家。这部分地解释了为何随同习近平展开对伊朗的访问的是规模高达百人的经济使团,而其成员主要来自资源相关领域的国有企业。伊朗是世界第四大原油和第二大天然气储存国,能源禁令解除以后,伊朗能源出口势必出现井喷式增长,同时也将大规模向国外资本开放投资机会。中国是伊朗第一大石油买家,早在伊核谈判出现转机以前,中企在伊朗能源业的经营就已有相当长时间,此时自然是势在必得。
而对于中国,伊朗已经积极伸出了橄榄枝,鲁哈尼已经表示,德黑兰不会忘记在制裁期间“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伊中商会副会长哈里里(Majid-Reza Hariri)也表示,“既然很多制裁已被解除,两国应该扩大经贸关系。我们每年需要300亿至5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从中国获得。”明眼人不难看出,对于资源丰富且国内市场广大的伊朗来说,中国正是极佳的经贸合作伙伴人选。
早在制裁解除以前,伊朗就多次表示过有意加入上合组织,对伊制裁的解除将为上合的进一步扩容扫清重要障碍。在双方需求一拍即合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在伊朗看到了关键性机会,而这一庞大计划的落实也势必成为中国与伊朗未来更多深入合作的基础与框架。波斯帝国在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伊朗也从一开始就是中国“一带一路”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和伊朗宣布签署的合作项目规模会有多大,这或许将为检验中伊友谊深入程度提供参考。
重塑政治关系
而此访的政治意义更为深远。自伊朗核问题引爆以后,因国际封锁而陷入孤立的伊朗在地区事务上几乎失语,这也成了迫使德黑兰急不可待地在伊核框架性协议初见曙光的2015年4月便积极投入了地区政治活动的首要理由。曾经的波斯帝国正在苏醒,而除了经济利益,中国与伊朗在许多问题上持有共同立场,政治合作前景广阔,对伊朗的抢先访问也势必成为中国对中东一笔至关重要的政治投资。
中国与伊朗长期维持着较为亲密的双边关系,在欧洲禁运伊朗石油的年代,中国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也是国际封锁之下伊朗为数不多的“老朋友”之一。从2002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伊朗的国事访问以后,伊朗方面领导人多次访华,并对核谈判桌上中国发挥的积极作用多次表示感谢。2014年,新当选的伊朗总统鲁哈尼访华,2015年9月,伊核协议签订仅一个多月以后,伊朗外长扎里夫又再访华,突出表明中国在伊朗心目中的地位。
而这一次习近平需要与伊朗一起构建更有弹性也更加有选择的关系模式,这意味着双方意见不仅有“同”,还将有“异”。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与伊朗持有相似观点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尽管中国并未真正参与到目前俄罗斯、伊朗、叙利亚政府和黎巴嫩真主党组成的非正式联盟当中,但无论对伊朗抑或中国而言,叙利亚问题上对方都显然是一个潜在的重要盟友。叙利亚后续和谈当中面临的问题仍然艰巨,伊朗的意见将成为足以左右谈判结果的关键性变数之一,对于正在积极寻求在中东展现更多影响力的中国而言,进一步深化与伊朗的关系将成为后续落子时的有利筹码。
然而,中国在中东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当中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北京所追求的平衡而不“站队”的外交目标决定了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并非全然没有“暗礁”,这也意味着新时期两国关系有可能面临考验。北京与德黑兰的政治立场并不总是一致,仅习近平出访中东的数日以来,这位中国国家主席已经重申了三次中国在也门危机中支持沙特及海合会立场,“支持也门合法政府”,这对于与也门叛军胡塞武装有着剪不断理还乱关系的伊朗而言绝不是个愉快的消息。
此前由于担忧陷入中东乱局,中国对于绝大多数地区冲突都恪守谨慎保守的态度,但这种传统而安全的做法正在越来越失去市场。而在政策方针逐渐转向积极以后,北京也势必将要应对与中东国家发生摩擦的风险和频率都大大增加的现实。与中国在中东的阿拉伯朋友们不同的是,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从未达成过意识形态、国家性质或地缘政治阵营方面的一致,但伊朗在这一方面则多少显得有些特殊。除了在具体议题上的可以预见的政治合作之外,如何正视这些分歧的存在并确保双边关系的稳定性,就成了北京需要与德黑兰一起共同探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