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次出访中东三大国的成功外交,令西方国家受到震动,媒体报道的同时,也对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综合媒体1月24日报道,沙特、埃及和伊朗是中国进入中东的“支点”,发展和改善同这三个国家的关系,无疑将增加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沙特是中东最大的逊尼派伊斯兰国家,也是该地区金融和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埃及从地缘政治上讲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国对阿拉伯世界也有重要影响。伊朗正从西方制裁中解脱出来,而且签署了核协议。它还是什叶派穆斯林最多的中东国家,在解决地区问题上作用独特。而且,该国拥有中东最全面的工业基地,劳动力人口多,市场潜力巨大。
习近平的到访令伊朗感受回到了国际社会
习近平本次出访,正赶上沙特与伊朗关系紧张时期。英国《经济学家》称,好在伊朗的制裁被解除,中国领导人可以“在不引起西方不安的前提下”到访这两个国家,以示公平对待,“不过,长期来看,中国可能会发现很难不站队。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在该地区存在,或许会给中国的不干涉政策出难题。”
伊朗本月释放了闯入该国海域的10名美国水兵,这被认为是该国对国际社会解除其制裁的善意回应。伊朗外长扎里夫21日在达沃斯年会上表示“有信心”与沙特共同面对彼此之间的问题,甚至友好表示“毕竟我们两国亲如兄弟”。
“中国信心饱满地走进伊朗和沙特争斗的沼泽”,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给出了如此的赞叹,认为北京正在小心翼翼地加强与中东地区的战略合作,以一种冷静、缜密的方式在那里推销“一带一路”。
“习近平为新丝绸之路铺路”,俄罗斯《独立报》22日称,此次访问显示中国打算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玩家,但尚未显示这一做法,有着向美国发出挑战的用意。美国CNBC网站则认为,中国意识到该地区复杂的安全和政治局势,希望与中东保持距离。中国与中东的关系还是以商业为主,北京对从安全或军事上介入该地区兴趣有限。
美国“国际政策文摘”网则评论称,习近平此次中东之行不仅仅是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探讨反恐以及推进新丝路倡议,其意义还在于,中国认识到,要保护本国利益和成为国际认可的全球大国,必须参与中东事务。阿拉伯国家也希望中国扮演超级大国角色。“不过,中国领导人通过此访也会发现,涉足中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土耳其周刊》称,习近平此访意味着中国已经开始大幅调整中东政策,显示其对地区局势的稳定作用。《日本经济新闻》一语道破了中国获得中东大国接受的根源,是习近平在中东的表态,一改之前与中东保持一定距离的立场,而且尤其与欧美不同的是,提出“不干涉内政”政策的中国更容易被阿拉伯国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