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京时间2016年1月31日,有着中国改革开放急先锋之称的袁庚逝世,他主导的建立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实行住房商品化、实行工程招标、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打破大锅饭、推行劳动合同制,创立招商银行、平安保险,这些在现在的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已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第一个敢吃螃蟹”敢“向既得利益集团动刀”的人。中共喉舌媒体《人民日报》更是发文称,中国现在的经济改革更需袁庚这样的改革急先锋。另外,袁庚对经济环境实施较开明的思想管控,也被外界视为其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口红利耗尽,环境约束加强,资源供给不足,GDP增速25年来首次跌破7%。当前中国经济正值硬着陆期间,前景并不乐观,经济改革的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和旧有思维的限制,改革处于“瓶颈期”。所以,今天的中国仍旧需要袁庚式的改革先锋,敢于打破思维定式,敢于挑战既得利益集团。随着袁庚的逝世,其改革事迹再被外界提及,无疑客观上为当局提供了样板。但是,袁庚式人物的出现还应有一个前提,即较宽松和包容的思想环境。
改革开放急先锋袁庚逝世
对于袁庚的逝世,官媒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发布的简短稿件,称呼他为“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袁庚同志”。有观察人士称,当局并未提及袁庚在深圳期间为思想环境改变作出的努力,例如著名的“蛇口风波”。袁庚在1978年赴香港参与招商局领导,并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下推动在广东建立蛇口工业区,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雏形。与其当时宽松的思想环境密不可分。
历史上,在蛇口发工业区建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占据垄断地位,许多官员因为旧有思想的束缚,以及利益集团的阻挠,特区初期建设的并不顺利。然而事情 1988年发生转折,在蛇口招商大厦召开的“青年教育家与蛇口青年座谈会”上,三位来自北京的教育家与在场的青年意见不合,发生激辩,其后与会北京学者向北京告发有关青年有“错误言论”一事。值得一提的是,袁庚在其后接受中共《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明:“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
此后,蛇口特区才人辈出,经济增长一度领先整个深圳特区,成为样板,并为深圳贡献了不少人才。有分析称,之所以袁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与他对思想的开明态度有着莫大的关系。上海财经类专栏作家刘胜军说:言论自由是一项神圣权利,应该有一个使人免于恐惧的环境。《经济观察报》前记者王克勤在微博上说:“蛇口模式是经济改革大潮中,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变革的率先尝试。”所以,现在看来,改革亦需宽松和开明的思想环境,而非一味的“一刀切”。所以,当局现在对思想环境的管控程度,是改革能否突破“瓶颈”的关键之一。故对改革产生分歧以致激辩,并非一件坏事,而是许多打破常规的新体制的火花来源。
但现在,改革激辩和经济新观点,被现有的既得利益集团视为“错误”,并加以阻拦并限制。有中共背景的微信号“侠客岛”指出,改革的阻力来自改革者自身,不改革,对某些利益集团来说,反而更好。有分析称,既得利益集团一边为实际的改革动作设阻,一边加强思想环境的控制。所以客观来说,中共当局现在面临的经济改革阻力,甚至比邓时期的改革开放难度和阻力更大。另外,改革面对的旧有思维“盘踞”更为棘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破除,所以这更需当局拿出袁庚式的 “开明改革”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