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工作太认真了也麻烦:德国曼海姆教堂里的保洁女工就因为太敬业闯了祸。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曼海姆菲利普斯教堂今年初起展出女艺术家门策-库恩(Romana Menze-Kuhn)的艺术品”栖身之处 6/2016″(Behausung 6/2016)。艺术品的主题是围绕德国从去年夏天以来面临的难民危机,也为通过展现难民简陋的临时住处条件让人们意识到难民申请者的艰难处境。
”栖身之处 6/2016″由金色锡箔薄膜搭建而成,看似一个小帐篷。这种锡箔质地的薄膜犹豫隔热防寒效果好,也是德国消防抢险队营救伤病员时的必备品。比如发生火灾必须被疏散的人员,会披上此类锡箔薄膜临时挡寒。
艺术家门策-库恩(Romana Menze-Kuhn)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锡箔材料廉价常见、且多为一次性所用,才被作品的作者门策-库恩选中,想体现难民申请者的简陋生活条件。而也正是因为廉价和一次性用途特性,作品展出的菲利普斯教堂的保洁女工误将这一艺术品当成垃圾,投进了垃圾箱。
门策-库恩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说:”我听说我的作品被当成垃圾扔掉时,我震惊了,我无法理解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的作品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显然不是随便堆积的垃圾,这真是对艺术的不敬!”
原作品(后)被破坏,改良版加了垃圾桶
这位艺术家同时说,被破坏的作品无法修复,在愤怒遗憾的同时,她将被破坏的作品进行改良,将装锡箔薄膜的垃圾桶也作为作品的一部分,并改名作品为”栖身之处 6a/2016″。这部艺术品的展出时间直至今年2月14日。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工作人员误将艺术品当成普通器具甚至垃圾被清理破坏的事件。最著名的几个例子是德国行为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73年的”浴缸”作品,原本是为了通过一个贴着胶带、泥泞不堪的浴缸展现一个纵欲无度的派对之夜,结果被工作人员清理的干干净净。同样是博伊斯1986年在杜塞尔多夫展出的作品”油脂角落”,也被不懂艺术的工作人员擦洗干净,从而破坏了大师的整体创作。
博伊斯的“油脂角落”被破坏,杜塞尔多夫博物馆现在作了保护措施
2007年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期间,卡塞尔城市清洁人员撕掉了贴在机动车行驶线上的白胶条。却不知这是行为艺术家罗森菲尔德(Lotty Rosenfeld)以纵横白线意味十字架,纪念1979年智利反抗独裁者皮诺切特的死者的艺术作品。
2011年,多特蒙德一家博物馆的女清洁工把已故艺术家马丁·基鹏贝尔格(Martin Kippenberger)的木架结构作品擦拭干净,让博物馆面临80万欧元的保险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