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难安之际,人民币突然逆势发威。2月15日是中国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这一天,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大涨超800点至6.49关口附近,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这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自2015年11月2日以来的最大升幅。
春节假日期间,全球金融市场深陷滑铁卢,包括日本、法国、德国发达经济体在内的各国股市纷纷暴跌,当此关口,国际投资者纷纷将目光锁定中国,因为,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正处于艰难关键的转型期,开年以来,人民币持续震荡波动,让全球市场寝食难安。倘若春节之后人民币突发深度贬值,将陡增全球金融市场压力。
在此一个关键时点,已任央行行长14年的周小川打破较长时间以来的沉默罕见发声。2月13日,陆媒财新网刊登了周小川专访。周小川强调,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汇改的趋势坚定不移,但我们也有耐心。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
周小川重申:“方向是更加依靠市场力量决定价格,实现更有灵活性的汇率”。他说:“操作上以稳定一篮子汇率为主要目标,同时适当管理单日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未来还会引入宏观经济数据对汇率发生作用的机制。”
对此,市场分析认为,未来人民币对单一货币汇率波动幅度将加大,双向波动态势将经常出现。预计,中国央行将会再度提升人民币波动幅度,以逐步修正市场预期。
多年来,人民币汇率跟随美元的步伐翩翩起舞,此举虽短期对国内贸易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但无形当中对央行货币政策构成掣肘,被美元所逆向绑架。尤其在美元步入上行周期背景下,如果人民币跟随美元被动走强,无疑将进一步重挫国内疲软的出口。并且,人民币在一个相对的高位围绕美元浮动,在资本外流冲击下,将严重耗费中国外储,这也是中国央行的顾虑所在。
此次人民币逆势大涨,初步判断是中国央行战术性的初步试探。首先,通过大幅提振人民币中间价提振市场信心,彰显中国大国责任:人民币不会采取以邻为壑的贬值策略。再者,周小川透过一席谈话,向市场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逐步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而非美元)是未来的主基调,并顺势引导市场参照目标。另外,通过一次性大幅上调人民币中间价,也为日后渐进式贬值留有余地。
在周小川看来,要形成比较成熟、透明的机制,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共识,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也开始引入稳定篮子的因素,操作上以稳定一篮子汇率为主要目标,同时适当管理单日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未来还会引入宏观经济数据对汇率发生作用的机制。央行将加强与市场沟通,提高人民币指数数据的作用,以便市场判断参考一篮子货币机制的有效性。
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可谓是中国央行战略上的重大突破。对于经济体量小、对外开放程度高、贸易稳定的小国而言,采取盯住美元制是一个较为合理的举措,但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结构复杂多元、如果一直紧盯美元必然侵害到货币主权,甚至,将对接下来供给侧改革构成不利影响,从这一点看,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力促人民币迈向国际化。
不过,从战略层面上,即便人民币舍弃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如果中国无法找出一条可持续的增长路径,至少在中长期看,仍很难抑制市场资本的持续外流。目前,美元仍然是世界货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欧元、日元均难以撼动美元的地位。尤其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提到保值货币脑海中首先呈现的就是美元。所以,人民币在彻底实现国际化之前,中国必须苦练内功。在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积极探寻新的增长路径,唯有如此,才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在最大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
在战术上,中国央行不妨采取利率扭曲操作,通过提高短期利率,压低长期利率,并同时降低准备金率的方式,来应对目前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的困境。
首先,提高短期利率,保持与美国的利差,会降低热钱外逃的动力。其次,压低利率曲线长端利率和降低资本准备金率对实体经济对发展大有裨益,减少长期看空中国的资本流出的同时,也可以吸引优质的长期外资投资。这既减少了长期投资资本的流出,又用新资本的流入对冲了资本流出的负面影响。
再次,随着资本账户的开放,资本的部分外流是不可避免的,这将对中国的银行业有着巨大的冲击,而准备金率的降低给银行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加强了银行系统对抗冲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