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猴年春节已过,中国供给侧改革正式步入攻坚时期,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也悄然发生重大转变。2月18日,中国央行宣布,即日起将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这意味着,公开市场操作将常态化,成为央行的核心调控手段。
央行战术惊天巨变
业内分析认为,此举标志着央行货币调控迈出关键的一步,在外汇占款连续下降之际,央行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有利于稳定流动性预期,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保持市场利率的稳定。
今年1月,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资本外流情形仍持续,据悉,中国央行1月通过多种政策投放接近2万亿来烫平资金面,也正是在央行所提供流动性的支撑下,中国银行1月新增信贷大幅增长,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54万亿,同比多增1.07万亿。
事实上,为应对市场资本外流,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央行可谓不遗余力。春节之前,关于央行是否降准降息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但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中国央行并未采取公开举动,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为银行提供流动性扶持。并且,不断打出如KLF、SLF等组合拳,通过债务、票据回购的“非常规”手段,来缓解社会资金紧张局面。
中国央行
并且,以“公开市场操作”取代“降准降息”,也反应出非常时期下中国央行的无奈。目前,人民币汇率成全球关注焦点,在全球金融市场震荡背景下,倘若央行此刻大幅降准降息,将进一步公开扩大与美元的利差,加剧套利资本外流局面。因此,此举是中国央行战术层面上的调整,既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撑,也起到维稳人民币汇率的作用。
中国目前经济正值严峻的下行周期,产能过剩、僵尸企业问题异常严重,这不仅对实体经济复苏构成拖累,也对银行系统构成风险隐患,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央行形成逆向绑架。
原则上,如果央行持续降准降息,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一方面促发道德风险,让银行有恃无恐,助推无效投资蔓延,另一方面,也将让人民币持续承压,引发资本持续外流。所以,央行货币政策改革调整、处理银行坏账、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更显得尤为重要。
社保入市背后的惊天秘密
中国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中国不良贷款从去年9月的基础上上升7%至1.27万亿,为2年来最慢的季度增长率。可能成为不良贷款的特别贷款在内,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额增至4.2万亿,占预付款总额的5.46%。
不过,有分析指出,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很可能是低估的。很多企业采取借新还旧、搭桥等手段掩盖信用变差的事实,并且,银行迫于考虑压力,针对很多重点企业,采取展期乃至流动性扶持的方式,将不良贷款人为压低。法国里昂证券不久前发布研报称,中国银行坏账率可能高达8.1%,是官方数字五倍之多,这意味着有7.5万亿的资本缺口,占中国GDP十分之一。
如何处理银行坏账?除降低坏账拨备覆盖率,提升银行利润外,以回购坏账闻名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度走上前台。去年10月,中国最大的“坏账银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通过海外融资的方式,为中国银行业坏账变相买单。并且,各类机构也纷纷布局“互联网+不良资产”,如信达、华融先后试点在淘宝资产拍卖平台上线40亿、515亿不良资产。
但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正值下行周期,信贷风险刚刚释放,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国银行不良资产将大幅激增,而钢铁、水泥、机械、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领域,和中国房地产业,构成潜在隐患的核心区域。从这一点上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政府当下将楼市去库存当成政治任务,为何加大过剩产能的整合力度,因为这些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倘若连环爆破,不仅导致银行出现巨额坏账,而且将引导人民币资产贬值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以下一则新闻,虽表面上和此文关联程度不大,但实质上仍含义深刻。2月19日,中国社保基金给多家境内委托管理人划账总计约100亿人民币资金,用于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
这被释放解读为重大利好,因为中国社保基金规模巨大,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5万亿,从历史经验看,该基金抄底和逃顶的投资能力很强。社保基金高调入市,说明管理者认为中国股市已到达底部,具备投资价值。通过此举,既是鼓舞投资者信心,也试图再创一轮人造牛市。
中国A股往下前景如何?这个并不好判断,但从决策者层面来说,迫切需要新一轮温和上涨的股市,来提振市场信心。道理很简单,因为成功的话,一方面可以重新创造一个套利的空间,滞留持续外流的市场资本,捍卫人民币汇率稳定。另一方面,为往下国企大规模重组上市提供便利空间。并且,也只有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才能有效化解银行坏账问题,间接为央行松绑,从而将系统性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一个立体化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