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助选干将惹恼女选民:我的选票和生殖器无关

希拉里助选干将惹恼女选民:我的选票和生殖器无关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在2012年美国有线电视网HBO推出的电视剧《新闻编辑室》中,杰弗·丹尼尔斯饰演的电视新闻主播威尔·麦卡沃伊的一段开场白对很多美国观众可畏是当头棒喝。“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对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大学生说,继而指出美国在很多社会发展指标上都并非排名世界第一——教育上读写排第七位、数学排第27位、科学排第22位,寿命排第49位,婴儿存活率排第178位,中等收入、劳动力排第三位,出口排第四位——而在世界排名第一的三个指标却是:人均受监禁的人数、相信天使是真实的成年人人数以及军费开支,其中军费开支比排美国之后的26个国家加起来还要多。

  麦卡沃伊(或者更确切的说,HBO)的确值得一声喝彩,但他虽然提到婴儿存活率,却忽略了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女性平权问题。但既然麦卡沃伊把提问的女大学生轻蔑地叫做“姐妹会女孩”即“sorority girl”,他忽略女性问题也就不太让人吃惊了。

  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在避孕、堕胎权、产假、医疗保健、育儿、工资待遇不公等等诸多女性关注的问题上,的确要走的路还很远,特别是在保守派尤其是原教旨主义者的阻挠下,这条路看来也绝不是平坦的。

  这与总统大选的话题有什么联系呢?很简单,虽然在政治上女性仍然被看成是“少数群体”,但由于女性占美国人口的50.8%,任何一个政党或候选人都不敢无视女选民的选票。不管是站在政治光谱的哪个位置上,美国女性都希望选出一位能为自己撑腰的总统。而从直觉上来说,还有谁比一位女总统更能理解女性、为女性争取权利的呢?的确,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民主国家之一,美国至今没有一个女总统的现实,的确让不少美国人——特别是自由派——汗颜。

  事实是,至少从2008年希拉里第一次竞选总统的时候,美国就已经做好了迎接第一位女总统的准备。支持女性参政也已在民意中成为主流。据《华盛顿邮报》的亨特·施瓦尔兹指出,美国选民公开支持女候选人比公开支持某个种族或宗教信仰的候选人要更能让社会接受。“在2008年,”施瓦尔兹写道,“选举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呼声就没有(选举第一位女总统的呼声)如此公开。”

  的确,在2012大选年,一篇刊登在《时代周刊》网站上的社论中,作者徒瑞就指出,支持奥巴马连任的非裔选民往往会受到右翼的攻击,被侮辱是变相“种族主义”,或是在政治上不成熟。 而奥巴马本人虽然也认同他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历史意义,却向来非常慎重地避免强调他的种族身份。

  今年的大选中,也并没有人喊出要选举共和党的鲁比欧或科鲁兹成为第一位拉丁裔总统或者桑德斯成为第一位犹太人总统的口号,同样,2012年罗姆尼的支持者也没有提出选他成为第一位摩门教总统的说法。然而,今年的两位女性候选人——民主党的希拉里和共和党的卡莉·菲奥瑞纳(Carly Fiorina)——不但不忌讳自己的女性身份,更把这张女性牌打了又打。但她们收到预期的效果了吗?

  

希拉里助选干将惹恼女选民:我的选票和生殖器无关

  卡莉·菲奥瑞纳(Carly Fiorina),美国共和党总统侯选人,惠普前CEO

  对菲奥瑞纳来说,她的女性身份对她疲软的竞选似乎作用微乎其微。共和党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保守政策——堕胎非法化、阻碍女性获得避孕措施、反对同工同酬法案等等——让大多数女选民反感。共和党也被冠以“正在进行一场对女性的战争”的恶名,在女选民,特别是有大学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女选民中不受欢迎。 当然,这不代表共和党没有女性的支持,在某些女性群体中——比如虔诚基督教徒和已婚女性——甚至得到很大支持。

  但尽管菲奥瑞纳身为女性,而且在堕胎、避孕这些问题上立场极端保守,以迎合共和党选民的主流,她的竞选却一直低靡。最近为了争取反对堕胎的选民,她甚至未经家长同意把一群幼儿园小朋友作为道具来宣传她反堕胎的主张。但她就算用这么极端的策略也无济于事,如今她几乎已经在民意调查中消失,据《今日美国》的实时数据显示,她的支持率已经降到了1%以下,可以说绝对没有可能出围。

  在民主党一边,对希拉里来说,要打好这张女性牌也不容易。希拉里如果觉得她的性别可以自动赢得女选民的选票,那她就大错特错了。从民意调查和已经进行的初选结果看,民主党女选民有一个明显的代沟,45岁以上的女选民大部分支持希拉里,而年轻的——所谓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 ——大部分支持她的初选竞争对手桑德斯,这使希拉里不得不重估自己在女选民中的地位。 然而作为老一辈政治女性,她和她的支持者有些恃老卖老的嫌疑。在过去的两周,希拉里的两位德高望重的支持者就因为出言不慎,把这位前国务卿着实烫了一下。

  首先是希拉里长期的支持者,女权运动老前辈、说过著名的“没有男人的女人就像没有自行车的鱼一样”的葛罗莉亚·斯坦能(Gloria Steinem)。在HBO的政治脱口秀节目《比尔·马艾实时》(Real Time with Bill Maher)中,当她被主持人马艾问道为什么很多千禧世代女选民倾向于支持桑德斯而非希拉里,斯坦能失口说道:“当你(女性)年轻的时候,你问’男生都在哪儿?’,男生都在伯尼(桑德斯)一边。”她话音未落,身为男性的马艾就指出此话有性别歧视的嫌疑:“如果我说这话,‘(女生支持伯尼是)因为男生都在伯尼一边’,马上就会挨一巴掌。”的确,斯坦能的话听起来似乎暗示年轻女性参与政治只是为了和男生在一起,没有独立思考选择候选人的能力,对女性实是一种侮辱和贬低。

  节目播出后,斯坦能受到如潮的批评,作为女权运动的偶像级人物,放这样的黄腔让不少人很失望。她自己甚至不得不在脸书上表示道歉,说自己是“口误”,并且重申:“我在那个节目里陈述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年轻女性非常活跃(参与社会活动),对她们的境况十分愤怒,不但毕业的时候负债累累,而且一生的总收入(比起她们的前辈)减少了一百万美元。不管她们倾向伯尼还是希拉里,年轻女性中政治积极分子和女权主义者都比她们的前辈要多。”

  就在斯坦能口误的第二天,比尔·克林顿的内阁成员、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在一次支持希拉里的集会上说道:“任何不互相帮助的女性,在地狱里都有一个特别的位置是留给她的。”这句话在这个场合中说,被人认为奥尔布赖特号召女性盲目支持希拉里,否则就要下地狱。虽然这句话是奥尔布赖特的名言,希拉里在几天后PBS电视网的竞选辩论上也为她辩护,说她这句话说了25年,但它被用来支持一个特定候选人确实显得不合时宜。

  

希拉里助选干将惹恼女选民:我的选票和生殖器无关

  玛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美国第64任国务卿

  几天后,奥尔布赖特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社论,承认自己说话“有失分寸”:“我坚信自己说的话,女性应该互相帮助,但是那是个错误的场合说这句话。”但她同时也重申:“性别平等的战斗还在进行,而当我们有一位把女性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的女性坐镇总统办公室,如果我们通过选举产生的官员在性别组成上反映我们国家的现实,那么这场战斗会更容易一些。”

  如果美国女选民“不用生殖器来投票”,那她们脑子里关注的是什么问题呢?

  在共和党一边,由于女选民比男选民更笃信宗教(主要是基督教里的新教一支),她们在堕胎、避孕、公立学校进化论的教学等问题上更保守。为了赢得她们的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大打宗教牌和排外牌,其中最好的代表是倡导原教旨主义的极端宗教保守政策的克鲁兹,和倡导排外、种族主义政策的特朗普。有趣的是,特朗普在女性生育权问题上持有的立场其实更倾向自由派一边,比如他并不反对堕胎合法化,但他仍然在共和党女选民中受到极大的欢迎。

  这也可以看出,对外的恐惧仍然是发动共和党女选民最有效的因素。难怪保守派媒体在谈到女性问题时闭口不谈美国国内的女性问题,反而大力谴责阿拉伯国家的性别不平等。比如《财富》的卡林·阿格尼斯就在一篇题为《2016年女性应该关注的问题》中丝毫不带讽刺意味地写到:“世界上几百万女性在面临真正的战争和暴力,她们缺少甚至是我们理所应当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和沙特阿拉伯不一样,美国女性在一百年前就有了选举权。” 这样,文章不但把二十一世纪众多女性面临的问题用一百年前女权运动的成果一笔勾销,还顺势把矛头转到海外和伊斯兰教。这些战术在初选中可能会有效,但在普选中要想获胜,共和党仍然必须考虑大部分女性的切身需要。

  在民主党一边,关于生育权的问题对女选民也非常重要。当然,民主党女性的观点和共和党完全是相反的两极。民主党女选民要求保持堕胎合法化、医疗保险报销避孕费用、联邦政府对为女性提供卫生服务的机构Planned Parenthood继续提供资金支持等。但生育权并不是女性关注的所有问题。在其它方面,除了同工同酬,很多女性希望立法保证父母双方都能带薪休产假和家庭事假,也希望新总统能在反对性暴力等问题上成为女性的坚强后盾。在这些社会问题上,除了桑德斯主张全民医保以外,希拉里和桑德斯的观点区别不大。

  大部分民主党女选民对两个候选人的分歧主要在经济政策上。比如,希拉里主张12美元/小时的最低工资,桑德斯主张15美元/小时;希拉里主张减少大学贷款,桑德斯主张在对富有阶层提高税率的同时为全民提供可负担甚至免费的大学教育等。低收入女性特别是收入在各阶层中都处于较低的单亲妈妈,桑德斯的最低工资政策对这些选民很有吸引力,而由于教育负债累累的年轻人更是对桑德斯的教育经费改革热情支持。

  有的自由派媒体认为希拉里代表的只是高收入和中产女性,她的当选对低收入女性可能意味着灾难。这也是希拉里在年长的——收入更高的——女性中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当然,很多年长的女性对桑德斯大刀阔斧的政策主张也更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在国会被共和党控制的情况下,因此也更偏向于选择希拉里这样经验丰富、温和务实的女性领袖。

  总之,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在美国,“女性”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群体。美国总统大选让我们看到,不管这个群体如何多样化,她们总体的力量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日益增强,而女性问题是任何候选人都不能忽视的,因为——用希拉里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上的著名讲话来概括——“女权就是人权。”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